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29 22:19:22瀏覽523|回應0|推薦0 | ||||||||||||||||||||||||||||||||||||||||||||||||||||||||||||||||||||||||||||||||||||||||||||||||||||||||||||||||||||||||||||||
平型關戰役,或稱平型關戰鬥,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中的一場戰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歷時一個月(從當年9月3日制定作戰計劃到10月2日全線撤退),戰場範圍達數百里,中國方面投入兵力11個軍共計十餘萬,歷經大小戰鬥數十次,屬中等規模戰役。 平型關戰役中,國民革命軍第二戰區的作戰指導思想是「守土抗戰」。也曾作過一次較大的主動出擊計劃,策劃以3個師的兵力,出長城合圍日軍,殲滅日軍於關外,緩解平型關正面防禦的緊張局勢,以鞏固內長城的基本防線。即計劃由晉綏軍71師、新編第2師以8個團兵力西北出擊,八路軍第115師以4個團東南出擊。關內守軍誘引日軍第5師團主力從當面來攻,出關的3個師從兩翼合圍日軍。1937年9月24日,閻錫山以第6集團軍名義下達「25日平型關出擊計劃」,當天115師按計劃出關,而晉綏軍71師、新編第2師卻未實施計劃,致使出擊合圍計劃變為泡影。另卻促成25日115師於喬溝伏擊了相向而行,於數小時內先後抵達的日軍武裝押運汽車隊和輜重隊兩部,擊斃兩部中佐指揮官,並除7人倖存外全殲日軍輜重隊。取得戰役以來難得的勝利,史稱平型關大捷。 中國大陸所稱平型關大捷或喬溝伏擊戰或蔡家峪伏擊戰,指該戰役的第18集團軍第115師林彪部在山西靈丘縣西的平型關一帶配合國軍作戰,為平型關戰役中的一段小插曲。中共戰史普遍未提及國軍戰況與死傷人數,僅稱「九月二十五日……以劣勢裝備獲得「殲滅」日軍精銳部隊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汽車百餘輛、馬車200輛、繳獲步兵炮1門、輕重機槍20餘挺、擲彈筒20餘具、步槍1000餘支、軍馬53匹及其他大批軍械的戰果……」 平型關戰役除喬溝伏擊有戰術上勝利以外,戰役本身是完全失敗的。
背景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攻入中國內地,進展神速。7月15日,日本人宣布堅決要求第二十九軍撤離平津地區;南京中央政府宣布不再授權冀察政務委員會作出任何讓步,並派軍隊沿平漢鐵路北上,集結在北平以南100英里。正面戰場的國軍雖然全力抵禦,但不敵作風彪悍的日軍,屢屢後撤,士氣受到嚴重打擊。日本政府對外國記者宣布:他們不能容忍中國政府對華北「地方」事務之「干涉」。日軍士氣高漲,揚言「三月亡華」。然而此時,中日談判表面趨向緩和,日軍卻暗自向北平增援朝鮮軍和關東軍。 8月,日軍從京津發兵三路,日軍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沿平綏線(北京至包頭)、日軍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沿平漢線(北京至漢口)和津浦線(天津至浦口)鐵路線展開進攻。8月底,「第一人民抗日聯軍(冀察晉邊區第五軍前身)」擁有1,500人,全河北省至少有2萬名遊擊隊。 9月中旬,察哈爾派遣兵團攻占山西省大同後,主力沿同蒲鐵路(大同至風陵渡)南下,攻向雁門關。 平型關古稱瓶形寨,周圍地形如瓶,在山西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相交界的平型嶺下,雁門關之東。明朝時是內長城重要關隘。平型關城樓據平型嶺之入口,城周長1公里余,今殘高6米。平型關北的恆山高峙如屏,關南矗立五台山,兩山都是陡峻的斷塊山,海拔在1500米以上,是晉北的交通障礙。兩山之間是一條不太寬的地塹式低地,是河北北部平原與山西之間的最便捷通道。平型嶺位於這條帶狀低地中部隆起,形勢險要。這條古道穿平型關城而過,東接北京西的紫荊關,西接著名的雁門關,構成一條堅固的防線,自古就是北京西的重要藩屏。 參戰部隊日本軍隊作戰序列日軍參加戰鬥的部隊包括華北方面軍由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5師團和關東軍由東條英機率領的察哈爾派遣兵團。 日軍作戰序列:
中國軍隊作戰序列中國軍隊參加平型關作戰的是第二戰區部隊,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9月15日,閻錫山將部隊分成左、右兩個地區,左地區部隊為第61、34、19、35軍,司令官傅作義;右地區部隊為第33、17、15軍,總司令楊愛源、副總司令孫楚;第18集團軍、第71、72師為預備軍。 左翼[編輯]雁門關一線: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副總司令曾延毅)
右翼[編輯]平型關一線: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副總司令孫楚)
預備隊[編輯]
守平型關[編輯]
配合作戰[編輯]紅軍改編國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9月編制
17-6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以李仙洲第二一師和高桂滋第八十四師合編為第十七軍,軍長高桂滋。 1938年,李仙洲忻口戰役戰功,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二軍中將軍長兼第二一師師長。第二一師撥出第十七軍。 1940年,第十七軍改轄第八十四師高桂滋和新編第二師長金憲章。1941年,第十七軍下轄高建白第八十四師和高增級新編第二師(原蒙古偽軍)。1943年,任事勳接任第八十四師師長。1945年,別光漢接任第八十四師師長。 第十七軍1937-1940先後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七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四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第二戰區、第一戰區、第八戰區。參加過平型關戰役、 忻口戰役、1939年冬季攻勢、中條山會戰等。 戰役經過[編輯]「平型關戰役」是「太原會戰」一部分,前期總指揮是國軍第六集團軍楊愛源,後期總指揮為第七集團軍傅作義,主力作戰為國軍第六集團軍、第三十三軍、第十五軍劉茂恩和第十七軍等,總共15萬人;八路軍協助防守左翼雁門關一帶。 廣靈、靈丘間的戰鬥[編輯]第5師團攻占河北省陽原、蔚縣、山西省(?)後,攻向山西渾源、靈丘,企圖突破平型關、茹越口,與察哈爾派遣兵團進行戰役協同,殲滅中國第二戰區主力,打通晉北,從右翼迂迴,與華北方面軍主力協同,擊敗平漢鐵路沿線的中國第一戰區主力。日軍在平漢線北段的進展,是與平綏線互相策應的。目的是想取石家莊攻娘子關,冀希與同蒲路南下的日軍會合,再攻山西的心臟太原。山西是華北的軍事生命線,山西一旦到手,華北就安處一隅,所以平漢和晉北的戰爭,在時間上互相呼應。中國國民革命軍全力抵抗,但是兵員損失慘重。 9月中旬,日軍第5師團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截留在蔚縣和平型關間,僅有一部分日軍經過淶源向保定迂迴。第17軍在蔚縣、廣靈、靈邱一帶抵抗日軍後,就和從石家莊調來的第十三軍團第十五軍會合,退守平型關和團城口。日軍逼近晉北內長城,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在山西平型關、雁門關一線組織防禦,決心與東線平型關當面日軍決戰。 9月下旬,同蒲鐵路吃緊,日軍察知雁門關國軍工事堅強,於是集中力量專攻平型關。日軍主力由淶源,另一部由廣靈攻向靈邱之時,國軍向平型關、雁門關、神池一線集結,目的與日軍決戰。中國第二戰區第六集團軍、第七集團軍退守內長城的雁門關、茹越口、平型關一線,保衛山西腹地(參見太原會戰),除此,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一一五師編入閻錫山所屬第二戰區急行軍至晉北協同防守內長城一線。 9月20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攻占靈丘。22日,攻占平型關西北的「東跑池」制高點。坂垣第五師團21旅在團城口與第十七軍高桂滋84師部展開持續血戰。 八路軍在平型關的戰鬥[編輯]戰鬥前夕[編輯]9月14日,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從平型關前線致電八路軍總部彭德懷等,提出在平型關襲擊日軍。毛澤東接到八路軍總部轉電後,16日致電林彪,重申洛川會議的戰略決策,要求分散部隊發動群眾,用開展游擊戰的方式配合友軍。18日,林彪直接致電毛澤東,力主利用平型關的有利形勢集中兩個旅作戰殲敵,暫時不做群眾工作。9月下旬, 中國共產黨中央毛澤東命令朱德、彭德懷[12]:54[13]:338[12]:26、林彪配合國軍抗日[14]:143。9月21日,毛澤東做出讓步,發電彭德懷,同意林彪以1個旅暫時集中打正規戰,但仍要求適時轉向群眾工作。獲得毛澤東批准後,八路軍總部9月23日向林彪下達了側擊平型關日軍的作戰命令[15][16][17]。林彪第一一五師、賀龍第一二〇師遂支援第二戰區作戰。八路軍採用遊擊戰術,在戰鬥前夕,政工人員召集當地數千農民,向他們分發槍支,參加戰鬥幫助取得勝利[6]:89。 9月24日,國軍第6集團軍給第115師送來「25日平型關出擊計劃」:以8個團兵力,西北出擊,並誘引日軍第5師團主力從當面來攻,國軍從兩翼包圍。第115師擔任從東南方出擊的任務。 9月25日作戰對象規模爭議[編輯]平型關大捷 其實發生在喬溝,因當時地圖標示不詳,以平行關大捷上報。 根據朱德、彭德懷致蔣中正寢寅密電(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六日)限三小時到。南京。大元帥蔣鈞鑒:謹密。一一五師有(廿五)日八時進行戰鬥,至廿四時止尚在激戰中,將平型關以北東跑池、辛莊、關溝及一八八六點標地完全攻占,俘虜敵官兵三百餘名。另有敵一部約四、五百人、馬數十匹被我軍完全包圍,死不繳械,故全部打死。 對於日軍規模的討論:
9月25日戰鬥過程[編輯]115師得知日軍輜重行李隊進至蔡家峪,於是在喬溝設伏,該地區道路狹窄,雨後路面泥濘,日軍機動性大減。晨7時許,該部日軍全部進入115師主力預伏地域。林彪得知日軍有輜重隊400多人,在蔡家峪落後,「多數徒手,少數步槍」,於是襲擊輜重部隊[11]:121。林彪採取「避強擊弱」的戰法,先放過日軍先導部隊(高橋騎兵小隊)[21],然後以槍械突擊輜重行李隊本隊。日軍派出一部企圖搶占公路西側制高點「老爺廟」,掩護突圍。115師一部越過公路,占領公路東側,伏擊部隊兩面攻擊日軍,將日軍壓制於「老爺廟」至「小寨村」的狹谷之中。此時新莊自動車隊抵達,配合輜重行李隊向老爺廟反覆「猛烈衝擊」,遭擊退。[21]。此役或有認為斃傷日軍500至1000人,又有認為日軍傷亡200餘人[22]。橋本和新莊兩名中佐都在戰鬥中被擊斃。其中日軍自動車隊並未遭到全部殲滅[18],在受到嚴重打擊後,棄卡車與輜重車突圍。日軍輜重行李隊傷亡占較大比重,可考脫逃人數為7人[注 6][10][23][24]:355。日軍退敗後,卡車盡毀,大車連同輜重被115師繳獲。 同為中佐,橋本順正的陸士學年雖然比新莊淳低兩級,但因為畢業於陸軍大學校,又是師團的作戰參謀,所以比新莊更前途有望。若不死亡,1945年前會晉升為陸軍中將。[22] 戰鬥後115師分出一部建立根據地,主力轉入廣陽地區進行廣陽戰鬥[21]。10月17日,林彪在《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中總結了12條與日軍作戰的經驗,10月27日發表在《解放》周刊[25]。 東跑池、鷂子澗戰鬥[編輯]日本第五師團的一部兵力進攻平型關失敗後,關東軍從察哈爾派來的兵團就在九月二十九日突破菇越口,威脅平型關的華軍後方。三十日,平型關的中國軍隊向五台山、代縣之線撤退。 戰況中期,日軍司令官板垣征四郎急令蔚縣、淶源的日軍向平型關增援,遭國軍外圍部隊阻擊於靈丘以北、以東。兩軍在此戰鬥互有傷亡,其中,日軍陣亡三百餘人。隨後,國軍集團軍隨後攻擊東跑池的日軍,但防守此線的第2戰區國軍作戰失利,且因突入太深而被日軍包圍,國軍團長程繼賢等千餘名官兵陣亡。東跑池的日軍於黃昏由團城口突圍。 日軍攻占繁峙[編輯]27日,日軍混成第15旅團攻占繁峙縣北、雁門關以東的茹越口長城陣地。28日,中國守軍第203旅反衝擊失敗,旅長梁鑑堂陣亡。29日,日軍向二線陣地鐵甲嶺進攻,守軍經慘烈戰鬥至11時被突破,第34軍撤向繁峙,日軍隨即展開追擊。中國獨立第2旅受命搶占茹越口側翼的五斗山,被日軍擊垮後西撤代縣。29日夜,日軍混成第15旅團追擊部隊占領繁峙縣城,並襲擊了正經過繁峙東進的中國第35軍一部,城內的中國第34軍軍部退至峨口。至此,日軍遮斷平型關正面中國軍隊退路,將平型關附近閻錫山等部阻隔在繁峙以東。當日深夜,閻錫山得知五斗山反擊失敗,深恐日軍切斷其經峨口至五台山的退路,遂命令內長城防線各部向南轉移至忻縣、忻口間組織防線保衛太原。30日,占領繁峙的日軍混成第15旅團進占代縣。中國守軍從內長城防線撤退後,東面的日軍第21旅團進入大營鎮[8]:423-426[26]:53。 日軍相繼攻下重鎮包頭。平綏鐵路作戰結束,日軍完全控制內蒙,並解除其華北主力進攻河北、山西側翼威脅[27]:12。至此日本軍已經向中國戰場投入26個師,共約50萬人[6]:117。 傷亡人數[編輯]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