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14 20:59:06瀏覽445|回應0|推薦0 | |
冬季攻勢是指1939年11月26日至1940年4月1日,由南嶽會議策定反攻作戰計畫,發動北起包頭,南迄北海的冬季攻勢,以二、三、九戰區擔任主攻,配合1939年10月完成之第二期整訓部隊,參戰部隊分別為: 第一戰區冬季作戰:總司令衛立煌,第三、二十四、三十六集團軍,邊區游擊指揮孫桐萱。 第二戰區冬季作戰:總司令閻錫山,第四、五、六、十三、十四集團軍,第十戰區司令蔣鼎文協同作戰。冬季攻勢開始不久,發生十二月事變,因此第二戰區未按照預定計劃進行作戰。 1939年初,國內的軍進行整編,第十四軍第十師奉命與第九三軍第八十三師對調建制關係。此次整編後,第十四軍軍長陳鐵、副軍長王勁修、彭杰如,下轄:第八十三師,陳武任師長;第八十五師,陳鴻遠任師長,隸屬第十四集團軍,參加了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等。 1939年1月,楊森辭去第二十軍軍長職,由楊漢域接任軍長,夏炯任副軍長,下轄第一三三師,夏炯兼任師長;第一三四師,楊乾才任師長。同年,第二十軍先後參加了南昌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和1939 冬季攻勢作戰等。 -------- 17-6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以李仙洲第二一師和高桂滋第八十四師合編為第十七軍,軍長高桂滋。 1938年,李仙洲忻口戰役戰功,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二軍中將軍長兼第二一師師長。第二一師撥出第十七軍。 1940年,第十七軍改轄第八十四師高桂滋和新編第二師長金憲章。1941年,第十七軍下轄高建白第八十四師和高增級新編第二師(原蒙古偽軍)。1943年,任事勳接任第八十四師師長。1945年,別光漢接任第八十四師師長。 第十七軍1937-1940先後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七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十四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第二戰區、第一戰區、第八戰區。參加過平型關戰役、 忻口戰役、1939年冬季攻勢、中條山會戰等。 -------------。1939年1月,楊森辭去第二十軍軍長職,由楊漢域接任軍長,夏炯任副軍長,下轄第133師,夏炯兼任師長;第134師,楊乾才任師長。同年,第二十軍先後參加了南昌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和1939 冬季攻勢作戰等。----
------------- 第三戰區冬季作戰:總司令顧祝同,第十、二十三、二十五、三十二集團軍,第一游擊區指揮陶廣、第二游擊區指揮顧祝同。 第四戰區冬季作戰:總司令張發奎,第十二集團軍、游擊指揮香翰屏。 第五戰區冬季作戰:總司令李宗仁,江北兵團、豫南兵團、鄂北兵團,第二十九、三十二集團軍,豫鄂皖邊區游擊指揮李品仙。 第八戰區冬季作戰:副司令傅作義,第35、81軍,東北挺進軍馬占山、綏遠游擊軍馬秉仁、察哈爾游擊隊。 第九戰區冬季作戰:總司令薛岳,第一、十五、十九、二十、二十七、三十集團軍。 冀察戰區:1939年12月上旬開始,以第69軍、新編第6師及所屬游擊隊,向石家莊、滄州之平漢路、津浦路段,破壞鐵路交通,以期協助山西方面之作戰。 魯蘇戰區:1939年12月下旬,以第51、57、89軍向滕縣、泰安等鄰近地區攻擊,並協助破壞津浦鐵路南段。 結局 國軍總計在冬季攻勢中斃傷日軍7萬7386人,俘虜日軍400餘,繳獲步槍2743枝。各戰區雖未能按計劃獲得預期效果,但已達成牽制消耗之目的。 國民政府方面認為,中共在作戰初期發動晉西事變,針對國軍第二戰區與冀察、魯蘇戰區,併吞地方抗日團隊,擴張根據地,共軍主動襲擊朱懷冰、石友三、喬民禮、侯如墉及鹿鍾麟等部,八路軍隨後在晉東南一帶搜括抗戰公糧,造成國軍給養困難,成為國民政府冬季攻勢之最大損失。 根據日軍一份未完成的統計圖表顯示,日本的中國派遣軍在1939年11月僅確認有2,795人作戰受傷,到了該年的12月卻暴增至至少18,629人作戰受傷,隔年1月則至少有10,741人作戰受傷,到了1940年2月依舊有至少5,043人作戰受傷。雖然該統計表有統計不周全(特別是作戰陣亡人數)、陣亡人數與受傷人數比例過分懸殊而不合邏輯(顯然因為資料不足導致陣亡人數漏算極多)等缺陷以至於該圖表未被完成,且該表也將桂南會戰(包含崑崙關戰役)之日軍傷亡算入,但依舊可以看出日軍於冬季攻勢之死傷極其慘重。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