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24 10:48:42瀏覽353|回應0|推薦0 | |
大別山清剿戰役是指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粉碎國民黨軍對大別山區進行清剿的一次戰役。 戰役起因 自高山鋪戰役後,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懼怕劉(伯承)鄧(小平)大軍在大別山區立足生根,或渡江南進,乃於11月從膠東、隴海路(天水至連雲港)、豫西抽調6個整編師,連同原在大別山區的部隊共33個旅,由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坐鎮九江指揮,對大別山區劉鄧大軍進行重點清剿,企圖以6個整編師自孝感、武穴、霍山一線,由南向北壓縮推進,以兩個整編師進到商城地區配合,以9個旅位於光山、羅山及信陽一線堵擊,待劉鄧大軍向西、向北轉移時合力圍殲。 戰役戰況 1947年底,師長羅廣文調任第10訓練處處長,副師長熊綬春繼任師長。其後,整編第10師(第十四軍)在冀魯豫戰場和中原戰場,先後參加了魯西南戰役後期作戰、阻擊人民解放軍挺進大別山的土山集戰鬥、大別山清剿戰役、宛西戰役、宛東戰役、平漢路進攻戰役等作戰。 1946年6月,國民黨軍進行整編時,第二十軍改編為整編第20師,隸屬第二十七集團軍,楊乾才任師長,原轄第一三三師改編為整編第133旅,陳親民任旅長;第一三四師改編為整編第134旅,伍重嚴任旅長。1947年4月,整編第20師(第二十軍)隸屬整編第19軍,參加了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的 泰蒙戰役和 孟良崮戰役。同年7月至1948年7月,整編第20師(第二十軍)隸屬第十四兵團,轉戰於華東戰場和中原戰場,先後參加了對魯中解放區的進攻、回援津浦路中段戰役、 伏牛山東麓戰役、大別山清剿戰役、平漢隴海戰役、宛東戰役、增援豫東戰場的平漢路進攻戰役等作戰。 同時,以整編第5軍(轄3個整編師)在淮河以北箝制陳(毅)粟(裕)大軍,以第5兵團在豫西箝制陳(賡)謝(富治)大軍,作戰略上的配合。為堅持與鞏固大別山區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指示劉鄧大軍以主力堅持大別山區內線鬥爭,陳粟、陳謝兩軍向平漢(北平至漢口)、隴海鐵路展開大規模破擊戰,尋機殲敵,調動圍攻大別山區的國民黨軍回援,以粉碎蔣介石對大別山的清剿企圖。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和大別山區不利於大兵團機動作戰等情況,由劉伯承率第1縱隊和中原局、野戰軍後方機關於12月11日向淮河以北、沙河以南地區轉移,至月底創建了淮西根據地;以剛進入大別山區的第10、第12縱隊,分別於12月上、中旬向平漢路西的桐柏、江漢地區實施再展開;經過作戰與開展地方工作,創建了新的根據地,迫使國民黨軍從大別山區調出1個整編師往援。 鄧小平率第2、第3、第6縱隊在地方武裝和廣大群眾配合下,採取“敵向內,我向外;敵向外,我亦向外”的方針,堅持在大別山區內線鬥爭,在一個月內,連續取得宋埠、固始、廣濟、上巴河、圻春等戰鬥的勝利,共殲滅國民黨軍1.1萬人,收復縣城10餘座。陳粟、陳謝兩軍,於12月13日發起平漢、隴海路破擊戰,殲國民黨軍2萬餘,隨後,於西平地區殲滅第5兵團部及整編第3師,並圍攻確山,先後迫使國民黨軍從大別山區抽調3個師回援。三路大軍經一個月內外線協同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6.9萬人,粉碎了蔣介石對大別山區的清剿。 戰役結果 三路大軍經一個月內外線協同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6.9萬人,粉碎了蔣介石對大別山區的清剿。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