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第二十四軍
2017/11/17 00:01:19瀏覽291|回應0|推薦0

國民革命軍第24軍,前身為川軍第8師獨立旅。1920年11月,該部改為川軍第1混成旅(旅長劉文輝)。後該旅擴編為川軍第9師(師長劉文輝)。

發展經歷

1924年5月,又以該師第17旅擴編為第6混成旅。1925年,劉文輝受任為四川軍務善後督辦,部隊由1個師、1個旅擴充為4個師、6個混成旅、1個憲兵大隊、1個屯殖軍、1個獨立營。1926年11月27日,廣州國民政府任命劉文輝為國民革命軍第24軍軍長。1927年1月1日,劉文輝宣布就任第24軍軍長職,將所部4個師編為4個路,其餘編為10個混成旅。

第24軍:軍長劉文輝

  第1路:司令劉文輝

  第2路:司令費東明

  第3路:司令夏首勳

  第4路:司令冷寅東

  第1-第10混成旅

  1927年6月,24軍收編23軍大部,部隊擴編,情況如下:

  第24軍:軍長劉文輝

  第1路:司令劉文輝

  第2路:司令費東明

  第3路:司令夏首勳

  第4路:司令冷寅東

  第5路:司令陳鳴謙

  第6路:司令劉國孝

  第7路:司令孫涵

  川康邊防司令部:司令羊清泉

  第1-第13混成旅

1927年初,第二三軍第二一軍劉湘部聯合發起倒劉(劉文輝)之戰時進行整編,將所屬部隊統一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師。同年6月上旬,劉文輝所屬第二四軍兵分三路向第二三軍防區發起攻擊作戰;一路由雙流向新津進攻;一路由重慶、大邑向邛崍進攻;一路由眉山、丹棱向名山、雅安進攻。當第二四軍發動進攻後,第二三軍軍長劉成勳指揮部隊陸續退出彭山、雙流、丹棱、大邑,向新津、邛崍集中,一部在石橋場後方擦耳岩一帶向蒲江退卻,被第二四軍擊潰。與此同時,在劉文輝的策反下,第二三軍第3師副師長楊芳毓、第2師副師長羊仁安、邊防部隊司令孫涵也公開通電,宣布與第二三軍脫離關係,投靠劉文輝。在此情況下,第二三軍已經名存實亡。6月29日,劉成勳被迫通電下野。至此,劉文輝將第二三軍及其防區全部兼併。

1928年第二二軍在討伐劉湘部的作戰中,第二二軍被出兵增援劉湘的第二四軍劉文輝部打垮後,完全喪失了四川防地,被迫退至貴州赤水進行休整,並收編了黔軍羅啟疆、車鳴翼等部。  

1928年10月,為響應南京政府裁兵議案,24軍進行縮編。縮編後序列如下:

  第24軍:軍長劉文輝

  第1師:師長劉文輝

  第1旅:旅長高育琮

  第2旅:旅長張清平

  第3旅:旅長田濟眾

  第2師:師長向育仁

  第1旅:旅長林雲根

  第2旅:旅長張志芳

  第3旅:旅長陳鳴謙

  第3師:師長夏首勳

  第1旅:旅長熊思進

  第2旅:旅長余中英

  第3旅:旅長唐英

  川康邊防司令部:司令冷寅東

  第1旅:旅長陳毓嵩

  第2旅:旅長楊芳琳

  第3旅:旅長羊清泉

  第4旅:旅長蘇華洲

  屯殖司令:徐廷秀

1930年川中內戰,11師羅澤洲部內變,一部擁陳光藻為師長,旋遭李家鈺部進攻,陳率部投24軍。2月,第二一軍劉湘被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善後督辦,奉令對四川各軍全權編譴。10月,劉湘、劉文輝爭奪對四川的統治的混戰全面展開,經過兩個多月的混戰,12月劉湘打敗劉文輝,奪得川北、上川東、下川南等地區的30多個縣,第二一軍先後收編劉文輝部第二四軍的3個旅和第二十軍的陳蘭亭20-3、廖澤兩個師。

1931年3月,鄧錫侯所轄陳書農部遭劉湘部進攻,亦投24軍。1932年8月,24軍劉文輝部與21軍劉湘部發生“二劉之戰”。至戰前,24軍序列如下:

  第24軍:軍長劉文輝,副軍長向育仁

  第1師:師長林雲根

            第1旅:旅長林海波

            第3旅:旅長陳鳴謙

            第5旅:旅長張志芳

  第2師:師長張清平

            第2旅:旅長徐光普

            第6旅:旅長高育琮

            第13旅:旅長王靖宇

  第3師:師長夏首勳

            第3旅:旅長楊尚週

            第4旅:旅長李玉書

            第8旅:旅長余中英

  第4師:師長唐英

            第12旅:旅長余痴虎

            第14旅:旅長田冠五

            第7旅:旅長張伯言

            第13旅:旅長劉元瑭

            第15旅:旅長彭韓

  獨立旅:旅長鄧國璋

  川康邊防司令部:司令劉文輝

  第1師:師長冷寅東

             第1旅:餘如海

             第2旅:鄧蟠村

             第3旅:黃丞漢

             第10旅:趙佩三

  第2師:師長陳光藻

             第1混成旅:旅長陳能芬

             第2混成旅:旅長王元虎

             第3混成旅:旅長程資民

             第4混成旅:旅長黃錫煊

             第5混成旅:旅長楊宗禮

  第1路:司令張熙民

  第2路:司令傅淵希

  第3路:司令劉蒞冰

  砲兵司令:徐思平

  工兵司令:黃啟賢

  機槍司令:賴牧天

  特科司令:黃鰲

  憲兵司令:寇澄清

  江防司令:蘇華洲

  屯墾司令:香翰南

  墾殖司令:劉元璋

  警衛司令:鄧和

  警衛第1旅:旅長熊思進

  警衛第2旅:旅長石肇武

  敘商清鄉司令:劉文彩

  1932年9月,24軍與田頌堯部戰於成都;10月至12月,與劉湘部於榮縣、威遠大戰,均獲勝,軍勢大張。1933年3月,24軍部隊再次擴編,將陳能芬旅、王元虎旅均擴編為師,將陳光藻師擴編為8旅2團。4月,與鄧錫侯部戰於毗河;5月,與劉湘等部聯軍全面開戰。戰至年底,24軍大敗,部隊大部被收編。1933年12月,24軍將殘部進行縮編,序列如下:

  第24軍:軍長劉文輝,副軍長向育仁,參謀長彭燦

  第1師:師長劉文輝

  第1旅:旅長劉元瑭

  第2旅:旅長劉元琮

  第2師:師長向育仁

  第3旅:旅長徐光普  第24軍:軍長劉文輝,副軍長向育仁,參謀長王靖宇(後易楊伯言)  第136師:師長陳光藻  第1旅:旅長楊學端  第2旅:旅長劉元瑄  第137師:師長劉元瑭  第3旅:旅長袁鏞  第4旅:旅長楊生武  第138師:師長唐英  第5旅:旅長張巽中  第6旅:旅長劉元琮  直屬旅:旅長余松琳  1937年9月,劉文輝升任第5軍團軍團長,24軍隸屬該軍團建制,駐雅安,擔任後方守備任務。同年,第138師番號撤銷(後該師番號給予桂系48軍),師長唐英調任第136師師長,原136師師長陳光藻升任副軍長。此時24軍序列如下:  第24軍:軍長劉文輝,副軍長陳光藻,參謀長伍培英  第136師:師長唐英  第137師:師長劉元瑭  清鄉司令部(轄2團)  獨立團:團長劉元琮  騎兵團

  第4旅:旅長李玉書

  寧屬屯殖司令:劉元璋

  康屬屯殖司令:唐英

  1935年5月,紅軍長征入川。24軍劉元瑭旅與紅軍在會理城激戰七晝夜守住陣地,獲通令嘉獎。其後紅軍兵鋒直指大渡河,24軍奉命扼守,但仍為紅軍強渡成功。後24軍又參加了阻止紅4方面軍南下川康邊的作戰。10月,川軍依全國統一番號整編,24軍整編後序列如下:  1940年,137師師長劉元瑭叛劉投蔣,率部分部隊以抗日為名入陝投入胡宗南部,部隊改編為新37師(師長徐保),與34師公秉藩部合編為新12軍,劉元瑭任軍長。24軍137師餘部以副軍長陳光藻兼任師長。1941年,24軍改隸第28集團軍,1943年撤銷隸屬關係,並增編軍直屬旅,旅長唐英,136師師長職由劉元瑄繼任。  1946年5月,24軍奉命整編,改為整編第24師,師長劉文輝,全師2旅4團。先後隸屬川康綏署、重慶綏署。1947年7月,劉文輝辭師長職,劉元瑄繼任。是時序列如下:  整編第24師:師長劉元瑄,副師長陳光藻,參謀長伍培英  第136旅:旅長劉元瑄

  第137旅:旅長陳光藻

  1948年9月,24軍番號恢復。1949年,該軍直屬於西南軍政長官公署。此時序列如下:

  第24軍:軍長劉元瑄,副軍長伍培英,參謀長楊家楨

  第136師:師長伍培英

  第137師:師長劉元琮

  1949年12月9日,24軍宣布起義。起義後在邛崍、蒲江地區堵截了胡宗南部逃跑通道,頑強抗擊胡部第5兵團的猛攻,為解放軍全殲胡宗南集團創造了有利條件。

----------

第七三師是1936年夏以第二一二旅和第一九七旅合編而成的,師長劉奉濱,第七三師原屬第二四軍

19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906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