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東征
2017/10/31 21:36:44瀏覽793|回應0|推薦0

國民革命軍東征是由孫文、蔣介石為首的廣東革命政府,以黃埔軍校師生所組成的黃埔革命軍為主力,於1925年至1926年間,與當時同樣盤踞於廣東等地的武裝勢力,包括陳炯明、林虎、洪兆麟、鄧本殷、楊希閔、劉震寰之間發生的戰爭。結果,黃埔革命軍徹底消滅陳炯明勢力,為日後的國民革命軍北伐奠定基礎。

背景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張作霖擊敗直系吳佩孚。10月,段祺瑞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大總統曹錕,驅逐溥儀,並電邀孫北上共商國事。1924年11月,孫文北上與北京政府談判,臨行發表《北上宣言》,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等兩項主張。當時廣東的政治形勢,有許崇智、蔣介石等支持孫文的勢力。此外,東江有自命為「救粵軍總司令」的陳炯明、林虎、洪兆麟,南路有鄧本殷、申保藩,廣州內部則有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等勢力。

二次東征

第一次東征

1924年9月3日,黃埔軍校以該校學生組成教導第1團,何應欽任團長。12月26日成立教導第2團,王柏齡任團長。1925年2月1日兩個教導團在校長蔣介石、校政治部代主任周恩來率領下,從黃埔島出發東征,討伐陳炯明(淡水之役)。3月下旬,擊敗陳叛軍林虎和洪兆麟部(棉湖之役),改編楊坤如部,第一次東征結束。

第1次東征自1925年2月至3月,以黃埔軍校學生為主力。出發日期為1925年2月1日,當時由廣東革命政府組成滇(左翼)、桂(中路)、粵(右翼)3路聯軍,進剿東江陳炯明叛軍,此期間歷經的較著名戰役為「淡水之役」及「棉湖之役」。

淡水之役

1925年2月,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率領黃埔軍校教導團及粵軍第一次東征陳炯明(蔣任司令,自兼戰時兩團總教官),指揮右路作戰,官兵三千人。第一次東征惠州淡水鎮(今淡水街道),2月15日拂曉,蔣奉命展開攻擊,最後,陳炯明軍棄城東逃平山。

棉湖之役

不過一個月,粵軍第一次東征攻克東莞、石龍、平湖、深圳、淡水、平山、海豐,直搗潮、汕、梅縣。

3月12日凌晨,黃埔校軍與林虎軍隊遭遇,兩軍交戰於棉湖。第1教導團團長何應欽與林虎軍激戰至次日,直到第2團團長錢大鈞由鯉湖趕來增援,林虎軍在腹背受敵的情況,紛紛敗逃。戰役之後,蔣介石曾評論:「棉湖一役,以教導團千餘之眾,禦萬餘精悍之敵,其危實甚;萬一慘敗,不惟總理手創之黨軍盡殲,廣東革命策源地,亦不可復保。」

3月12日,孫中山於北京逝世,蔣在軍中發哀告全軍將士書,回廣州祭奠,並整理校務。後於7月1日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

第二次東征

4月,中央任命蔣介石為黨軍司令官。6月,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叛變,蔣奉命令兼任廣州衛戍司令,回師討平叛亂。

廣州革命政府令蔣為總指揮,於6月6日回師進攻楊、劉,6月14日佔領廣州,平定滇、桂軍。

7月,軍事委員會成立,蔣為委員,建議革命六大計劃。8月,廖仲愷遇害,人心激憤,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特別委員會,任命蔣為委員,負責政治軍事及警察全權,處理廖仲愷案,平定時局。黨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任軍長。

第二次東征的時間從1925年9月至12月。自陳炯明於第一次東征投降後,獲准回駐潮梅,後取得英國的支援和補充,與鄧本殷結盟。1925年9月,陳炯明再次於潮、汕集結,與廣東革命政府軍衝突,其中最具關鍵性的戰役為「惠州之役」。因惠州城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夙有「嶺南天險」之稱,此時惠州城由陳炯明手下的楊坤如防守。

1925年9月,蔣奉命為東征軍總指揮。10月,第二次東征,首克惠州城,連戰皆捷,東江大定。

10月9日,東征軍進攻惠州城,雙方激戰至次日中午,東征軍最終攻破惠州城。蔣介石戰役之後評論:「名城雖克,實不能償本校精華之損失也。」之後國民政府將東征軍為三個縱隊:第一縱隊出海豐、第二縱隊出紫金、第三縱隊出河源。至10月底、11月初,第一縱隊(第一軍)攻佔潮、汕,第二縱隊進佔饒平,第三縱隊佔領五華、興寧、梅縣、大埔。

12月,蔣凱旋廣州。

東征軍攻勢過程中,鄧本殷襲擊廣州,國民政府先以第四軍第十師師長陳銘樞出兵南伐,再派李濟深率第四軍馳援,1926年2月,將鄧本殷殲滅於海南島。

兩廣統一

第一次東征結束之後,原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於1925年7月1日改組為國民政府,並於8月整編各部為國民革命軍。1926年1月26日,國民政府由譚延闓、汪兆銘與廣西的李宗仁、黃紹竑於梧州會面,對兩廣統一事宜作初步商談。2月24日,國民政府成立了兩廣統一委員會,並於3月15日確定了兩廣統一的方案,廣西政治、軍事及財政均置於國民政府直接管轄之下。3月24日,軍事委員會改編廣西軍隊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任命李宗仁為軍長,兩廣統一遂告完全實現。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891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