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易學雜談:20190829從香港群眾事件看比肩劫財的威力。
2019/08/29 14:43:43瀏覽234|回應0|推薦0

(上圖:香港「返送中」群眾事件。照片:DW.com網新聞照片)

(圖:哈佛商業評論網)

■文:李公公

香港「反送中」群眾事件方興未艾,一時難了。群眾與公權力之間的衝撞不斷,看不出此事件何時會了。

不過,在打打撞撞的過程中,李公公發現香港群眾從六月初就展開行動,現在都已經臨九月了,按照抗爭團體排出的活動表,九、十月間都已安排活動,如此熱力不減又持續不斷的抗爭能量,究竟來自何方?

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這種抗爭行動移師台灣,那麼,愛台灣的台灣人有沒有這個熱情、能量,足以支撐活動持續兩、三個月還無法中斷?

講到這裡,李公公忍不住站在易經的世界裡,回頭看看有沒有什麼因素使得香港人熱力持續至今未歇?

眾所皆知,從抗爭群眾中發現,帶頭的那一群大部分是年輕的男女性,早期一定是先有人帶頭,接著吸引同儕,當抗爭行動引起社會大眾的目光之後,再接下來就像磁鐵般不斷吸引周邊能量,最終大家以「兄弟,我們一起拚了」的心態加入抗爭隊伍。

你發現了嗎?沒錯,就是那股「兄弟情」發揮作用,才會讓那麼多人願意自動加入抗爭行列。

在易學中,我們說這種「兄弟情」源自於「比肩、劫財」的豪情與分享的特性,比肩是與我同性別的,例如兄弟、男同學、男同事等。劫財是與我不同性別的,例如姐妹、女同學、女同事等。不論是否同性別,他們最大的共同特徵就是注重分享、承擔、一起搞怪、一起拚命、一起辛若,但也可能是一起做壞事、一起搞革命。

了解比肩、劫財的特性後,對於群眾事件中的那股熱情、熱能,你就會明瞭,原來,要搞群眾事件,只要基於某種理由,一旦被越多人認同,其爆發力就越可觀。主辦單位不必發走路工、不必發茶水錢,也不必發購買制服的經費,這些小群眾、小個體都會願意全力相挺,不求回報。

但是,挑起越來越多的群眾情緒後,你們會相信沒有人從中得利嗎?當然不相信,因為,除了比較能正面看待事情的【比肩】外,最可怕的是在一旁虎視耽耽,努力想方設法從中謀得利益的【劫財】。

別說是香港,在世界各角落不斷發生的群眾事件,其背後極力推動衝突的幕後黑手,哪一個不是最終得利者?即便是在台灣也一樣。

我再補充一點,這裡所謂的「比劫」並不是僅限於與我同兄弟姐妹、同學、同事才算,事實上,即便是沒有從屬關係的群眾聚在一起,就構成了比劫的定義,例如電影院裡的觀眾或是足球場的廣大球迷,也可以因這些群眾聚集而產生某種程度的「兄弟情」。

例如觀眾因電影劇情變化而引發全場同時笑、同時嘆息或同時落淚等,又或著是球迷為了某種原因而互毆引發的暴動,都算得上是比劫星的群聚效應作怪使然。

所以,香港「反送中」事件結束後,請大家冷靜觀察,在勞師動眾數月之後,最終得利者究竟是誰?這種觀察會很有意思!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21437778&aid=12897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