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諾頓與大熊》系列繪本|你擁有「討好型人格」嗎?
2022/08/19 17:33:59瀏覽470|回應0|推薦0
#入圍澳洲童書協會年度最佳繪本作家
#清新水彩畫風描繪友誼和自我的真實樣貌
  • 經常會人云亦云的困擾
  • 總是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別人
  • 對自己的選擇判斷抱持懷疑的心情
  • 擅長隱藏自己的心情
  • 壓抑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 害怕衝突產生,因此總是先道歉
以上特點,你中了幾個呢?
中越多可能代表你有「討好型人格」喔!
就和「諾頓」一起認識自己的情緒喜好,
學習離開「討好型人格」的被動束縛吧!

帶孩子思考人際界線的《諾頓與大熊》系列繪本

文/周婉湘博士(《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作者)

 

澳洲插畫加百列・埃文斯的《諾頓與大熊》系列兩書細膩的描繪朋友之間界線的拿捏、如何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以及被拒絕時的心理調適等。運用兩位角色個性的對比,讓小讀者一窺故事主人翁的內心世界和思考歷程。

在《諾頓與愛模仿的大熊》中,大熊一味模仿諾頓的打扮,這讓想要與眾不同的諾頓難以接受。孩子在閱讀時可能會聯想到自身類似的經驗,不一定是穿著打扮,也許是在遊戲場上動作的模仿,或是在教室裡對他人畫作的模仿等。而大熊就像是一位很想交朋友的孩子,他很欣賞諾頓,卻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會令他人感到不舒服。

年幼的孩子還在發展自我概念,他們對於自我的認識經常是透過外在的表徵來描述自己,例如穿著打扮或擁有的物品,這些看得見的具體事物。一直到小學階段,孩子才慢慢開始會描述自己的心理特質,進而也能注意到他人的心理特徵。就像在故事最後,諾頓意識到「就算他們看起來一模一樣,他們還是非常的不同。」

在《諾頓與愛借東西的大熊》中,大熊一直來借諾頓心愛的東西,這讓諾頓非常困擾。或許剛搬新家的大熊沒有足夠的東西可以用,也或許他就是很喜歡諾頓的東西。

在兩個故事中,大熊都是一位不懂得保持距離的角色,而諾頓是不敢拒絕他人的角色,這讓諾頓不斷隱忍對方不合理的要求。因為想要「保持禮貌」,諾頓沒有拒絕大熊的要求,反而讓大熊得寸進尺。諾頓感到非常困擾,只能想辦法不斷的調適自己的心情,但最後他發現還是需要跟對方表明自己的真實感受,大聲說出內心的想法。勇敢表達拒絕的諾頓終於獲得了內心的平靜,但是大熊會如何反應呢?這本書對大熊反應的描繪很棒,雖然一開始感到受傷,但是大熊還是珍惜這份友誼,並想辦法彌補或和解,跟諾頓表達想要繼續當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經驗可能是諾頓的角色或大熊的角色,這兩本書透過故事讓小讀者看見另一方可能的心理歷程,或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樣的作品對還在發展同理心概念的孩子很有幫助,透過討喜的角色,不說教的讓孩子從閱讀優質的故事中認識自己與他人的內心世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12book&aid=17690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