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30 10:04:41瀏覽1520|回應0|推薦11 | |
表一 日常法師二次釋本段論如下: 001B-16:09(01-19960925-46:08) 下面就說到,那麼現在我們下面呢正看,一開頭啊這個經文當中,我也簡單說一下,通常我們有個科判,所以我是簡單的還是說一下。照著我們中國人的漢地傳統的習慣,經文就分「序」、「正」,最後呢「結」三分,或者叫流通分。序是前面一個簡單的,簡單的序幕、序說,就這樣;那麼正呢,正說就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內涵;最後說完了以後,有一個簡單的結論。現在下面那個地方一開頭呢就是序,那個序裡邊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叫做「論前歸敬」,現在是論,前面的歸依禮敬;然後第二部分呢說「造論的宗旨」,它為什麼要造這部論的,這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呢「諄囑受聽」,諄是諄諄教誨,囑是叮囑,叮囑我們怎麼去聽、怎麼去受持,一共分成三部分。那現在呢這個序當中的前面第一部分,就是「論前歸敬」部分。首先呢我們大家一起把這個文唸一下。17:56(47:53) P001L01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好,前面那個「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它下面是藏語,實際上不是藏語,是梵文,梵文的藏音,因為我們直接從藏地翻過來的,直接從藏地翻過來的。這個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中文,那中文寫的是寫的中文,可是它實際上呢保留了它的原文的意義,原文的意義。我舉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比如我們現在說,「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是不是這個字是中文字,可是這個內容呢,是印度的梵文,我們就把它音譯翻過來。比如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智名,華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那幾個字是中文,這是把那個印度的梵文的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用中文表達出來,這樣。所以「南無」兩個字就是歸依敬的意思,就是最虔誠的敬禮,這樣是「南無」。「姑如」,那姑如,他第二個就「敬禮尊重妙音」,那就是漢譯,翻成功前面那句,它所謂梵文的那個西藏發音,把它用西藏字寫出來的,翻成功我們漢文的話,「南無」兩個字就是敬禮,「姑如」就是尊重。那我們現在有的時候,這個稱為尊重也可以,有的時候我們稱它叫上師,那就是最尊貴的老師,就是這樣。那麼「曼殊廓喀耶」這幾個字,「曼殊」是妙,「廓喀耶」是音,實際上呢這就是文殊師利菩薩。那麼這個那是他造論的時候,通常情況之下,凡是造論前面一定有這樣的歸敬,為什麼要這樣呢?這裡有幾個意義。20:37(50:28) 第一個呢,在藏傳的佛法當中,那持松德貞藏王,是西藏的藏王,那個西藏的藏王對佛法最有貢獻的、最重要的、了不起的,第一個是松贊岡布王(?~650年),那都是唐朝時的,松贊岡布王是相當於我們初唐的時候人,他曾經娶漢地的文成公主。那麼到後來再傳下來,他下面有一位王叫持松德貞(742年~797年),就是這個王訂立的。佛法真正進到西藏,就是在持松德貞王時代,我們現在曉得蓮花生大士,然後呢靜命論師都是那個時代進去的。他們制定的一個軌則,如果你造論的話,那應該前面哪歸敬哪一個。因為文殊師利菩薩智慧,所以「論」是專門哪是辨別內涵、增長智慧的,所以這是先王的遺下來的一個制度。21:49(51:41) 那麼還有呢,凡是我們要造論的時候,他有一個,因為凡是要留傳佛法,會有障礙,所以祈求佛菩薩能夠消滅一切的障難,祈求佛菩薩加持,使得所造的論能夠圓滿,這樣。它有這樣幾個意義,所以這個前面哪有這樣的一個歸敬。現在呢,在我們一開頭翻下來的時候,除了了解它這個意義以外,我自己覺得,說他們這麼了不起的這樣的大師,他還要去歸敬,還要去祈求防止、淨除障礙,還要祈求加持,使他造論圓滿;現在我們凡夫要去學、要去聽,是不是也應該想辦法要淨除我們的障礙,使得我們學得圓滿?所以從這地方呢我自己也去體會到,我們學的人更應該,學的開始的時候,很至誠懇切地歸敬,說祈求大師,也就是那個文殊師利菩薩,來加持我們,使我們學習這個能夠免除種種障礙,使我們學習這個能夠步步增上,那個達到究竟圓滿的程度,這樣。那至於說到底有些什麼障礙、我們要做些什麼,這後面學下去,隨分隨力的我們會了解。一方面呢我們祈求佛菩薩的加持,一方面我們自己這樣的努力,這樣的話呢,自然而然我們的障礙會漸漸地淨除,然後呢資糧會集聚。這是頭上那個整個的這個歸敬。24:03(53:53) 下面呢,我們還是繼續的唸,下面的一個頌。24:09(53:58)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好。就是我們哪本師釋迦世尊,那專門用一個頌四句,那個分身、口、意三業,那麼他那個實際上呢,這也可以說法、報、化三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滅,人人本具的真性,不過我們眾生迷而不顯,佛是覺而證得了;報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報身和他受用報身的分別,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己受用內證法樂之身,他受用報身是佛為十地菩薩說法而變現的身;應身又名應化身,或變化身,即應眾生之機緣而變現出來的佛身。)。他那個身,什麼樣一個身呢?「俱胝」是數目,印度的數目,相當於我們漢地是多少呢?一千萬。它那個印度的數目有好幾種,有一種小數、中數、大數,小數是十進位的,比如一二三四,到十,十到百、百到千、千到萬,這是小數;中數呢,百進位的。那麼這個小數到了十萬,到了十萬以後,印度話叫一個「洛叉」,然後呢一百個「洛叉」叫一個俱胝,一百個「洛叉」,一個「洛叉」就是十萬,好像現在的印度話十萬叫「臘特」,是不是叫「臘特」?它還有一個「羅特」,現在保留著「洛叉」,那麼所以一個俱胝是一千萬。不過印度呀,因為印度的地方不是完全統一的,印度的地方像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戰國一樣,那個民族是一個民族,可是分成功很多,實際上印度本身很多民族,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有一個漢族,分成功什麼?那春秋戰國的時候很多國家,秦、晉、楚,然後呢什麼吳、越,一個小一點的魏,那這些很多。那印度當年也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所以有的不同的這個小的國家,它的不太一樣。所以像玄奘大師來說,它那個「洛叉」當初在印度,十萬也叫一個「洛叉」,百萬也叫「洛叉」,千萬也叫「洛叉」。奘大師就說,這地方「洛叉」(疑為「俱胝」之口誤)一千萬。那這個我隨分隨力,因為「俱胝」是很多地方用得上。我所以講一下。後面有很多,這些就不講了。 26:57(56:45) 那麼「圓滿」,意思就是說,他要造種種善淨之業,這個善淨之業是無量無邊,非常大的一個數字,造了各式各樣的善淨之業,達到圓滿的程度,那才能夠感得他這個「身」。他那個身跟我們凡夫身有什麼不一樣呢?妙善所生的!我們的現在身體是什麼所生的?染業,雜染之業所生的,這是兩個不太一樣。平常我們的世間各式各樣的分成功惡業、善業、淨業,所以他現在那個善而且是妙。那麼請問這善跟妙有什麼差別呢?這裡邊有很不一樣的內涵,平常我們說做好事要空三輪,我們做了好事會很執著,他做那個好事不執著,通常在空性當中;可是另外一種呢,有「空」的話,他又不去做好事,這也不對,就是這樣。所以這「妙善」是由什麼?由智慧攝持的方便,這個才是真正的妙善,在後面呢有很真實的內涵來說明。在這種狀態當中,積的無量無邊的這種妙善之業,所感得的最究竟圓滿的身,那就是我們世尊的身。28:40(58:28) 然後呢,「語」呢,平常我們講話的話,大家都是高興的話嘻嘻哈哈隨便說說,開開人家玩笑,然後呢開啟口來,要嘛自己就是自己的習氣,要嘛去傷人;佛不是,他要嘛不開口,所有開的口一定滿眾生的願,滿我們的希望,希跟願。我們眾生願些什麼?兩樣事情──離苦、得樂,我們希望的就是這個。世尊要嘛不開口,開起口來無非是為這個,而且不是一個眾生,要成滿無邊眾生所有一切眾生,這是語。他的身是這樣,他的語這樣。然後他的內心呢,「如實觀見無餘」,我們對世間的真相都看不清楚,因為我們都在無明當中,世尊呢,最徹底地圓滿,就像他實際狀態這樣的看清楚,絲毫沒有遺餘,這個是他的「意」。這樣的三個身語意究竟圓滿的,這是誰呀?就是我們的釋迦世尊,所以,在這地方我們對這樣究竟圓滿的釋迦世尊行敬禮。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教法的來源,是世尊經過了無量阿僧祇劫這樣的修持,才究竟圓滿的,留下我們的,所以我們第一個敬禮。今天就到這地方為止。30:19(1:00:08)(待續)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