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信念恩 ● 由信斷無暇
2011/02/16 23:00:14瀏覽1566|回應1|推薦38



以下文章摘自網友UG99《廣論》修習之部落格,謹此致謝!

我懇切的告訴諸位:我從我的師長及《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授得到太多太多的好處!所以才會盡心盡力的介紹給出家眾和在家眾!真希望你們一起品嘗甘露法味, 而後改善自己努力增上!現在我敘述一位廣論學員的心聲供諸位參考,這一位同學工作很忙碌,身兼數職,但是他對「佛法」很有好感,對廣論更是好樂,我問他: 「你為什麼能在百忙之中讀廣論呢?」他的回答是:他目前經營的事業當中,管理的理念,最精華的部分都在廣論中,他把廣論說的道理用在生活上,結果走得一帆 風順。諸位,佛法把世間的真相說得淋漓盡致,特別是人對境時的起心動念,你們不妨努力,會有不可思議的感受!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
諸 位!修學佛法,以遠程看,究竟的是成佛,但成佛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大家一聽這數字,心就冷了半截,實際上,真正的問題,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內容的 好壞。若是壞事,即使一剎那也如坐針氈;若是好事,即使長時期也值得等待,三天、三年、三大阿僧祇劫,甚至無量阿僧祇劫也不怕啊!因此並不是一口氣立刻修 得佛道、證得佛果,而是要步步增上,這就是廣論教授最美妙的地方。
以近程的利益來看,假若能深入學習佛法,並且運用得當,即能改善生活的品質,擺脫命運的束縛,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學」即是明證。了凡先生遇見一位精 通命理的孔老先生,為其卜算命運,纖細皆驗,使袁先生更加相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從此澹然無求,終至悠悠放任。後來又遇精研禪學的雲谷法會禪師,為其曉 以儒家思想、佛法義理,使袁先生將往日之罪盡情懺悔,積極行善,從此戰兢惕勵,終至所求必應。諸位是不是也希望改善命運?時值末法,這本《菩提道次第廣 論》統攝佛法圓滿的道理,你忍心把它束諸高閣嗎?
這本書之所以殊勝圓滿,是因為它是由世尊傳承下來的,圓滿的師承需要三個條件:第一、由佛連綿不絕地傳承,第二、理路內容完整無缺,第三、延續傳承的祖師大德都是有修有證。因此這本書的教法是悲智雙運互相攝持,經得起千錘百鍊的。

設立研討班的意義
各位是否生起欲學心呢?我覺得自己的根性僅在「學法」的階段,不夠格「說法」、「弘法」,因此,我建議大家向財團法人福智寺弘法中心洽詢,加入「廣論研討 班」。之所以設立研討班有其深遠的意義,各位是否有這個經驗?如果獨自研讀書籍,雖然書的內容很動人,但總覺得印象模糊不夠深入,如果與人切磋研討,甚至 各抒己見愈辯愈明,最後通曉文義刻入心板!這是第一個意義。各位是否有過這個感覺?雖然想學佛,但總被俗務纏身或為世間朋友牽扯,而力不從心甚至退怯不 前!如果加入研討班,看到圈子裡同行善友對佛法的好樂心、精進心,自己怎敢放逸懈怠呢?無形中團體就對我們起了保護作用,這是第二個意義。各位對「業」是 否真實的認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應該能了解:今天能學習研討是宿生努力的結果;而今日認真研習是往後繼續學習的因。更重要的,只要我們如理如量的努力, 所謂「感應道交」,一定感得佛菩薩攝持,使我們今生修學順利,來生在佛法團體裡,這是第三個意義。
各位加入研討班後,第一輪研讀時,聽懂了會很歡喜,這時,播下善根種子,不要停,要繼續灌溉施肥,一直到開花結果為止。這是我自己多年學佛的經驗,《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內涵真是美不可言,這個寶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希望我們都能用心探索,嘗到甘露法味。

附註:新竹地區網友可至訪客簿留下電子郵件信箱,當寄上福智新竹支苑100年春季廣論研討班報名表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12940&aid=4892774

 回應文章

乘風破浪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節錄:佛法宗派大概 (弘一大師著述)
2011/02/24 14:18
佛法宗派大概 (弘一大師著述)
 
關於佛法之種種疑問,前已略加解釋。諸君既無所疑惑,思欲著手學習,必須先瞭解佛法之各種宗派乃可。
 
原來佛法之目的,是求覺悟本無種種差別。但欲求達到覺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許多途徑。而在此途徑上,自不妨有種種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時,小乘有各種部執,大乘雖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別立許多門戶。吾國自東漢以後,除將印度所傳來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並加以融化光大,於中華民族文化之偉大悠遠基礎上,更開展中國佛法之許多特色。至隋唐時,便漸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勢。今且舉十宗而略述之。

...

九、密宗  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時,由印度善無畏三藏金剛智三藏先後傳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三部為正所依。
 
元後即衰,近年再興,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為高深,修持最為真切。常人未嘗窮研,輒輕肆譭謗,至堪痛歎。余於十數年前,唯閱密宗儀軌,亦嘗輕致疑議。以後閱大日經疏,乃知密宗教義之高深,因痛自懺悔。願諸君不可先閱儀軌,應先習經教,則可無諸疑惑矣。

...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別。而大乘之中,復有種種不同。吾人於此,萬不可固執成見,而妄生分別。因佛法本來平等無二,無有可說,即佛法之名稱亦不可得。於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種種差別佛法者,乃是隨順世間眾生以方便建立。因眾生習染有淺深,覺悟有先後。而佛法亦依之有種種差別,以適應之。譬如世間患病者,其病症千差萬別,須有多種藥品以適應之,其價值亦低昂不等。不得僅尊其貴價者,而廢其他廉價者。所謂藥無貴賤,愈病者良。佛法亦爾,無論大小權實漸頓顯密,能契機者,即是無上妙法也。故法門雖多,吾人宜各擇其與自己根機相契合者而研習之,斯為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