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普賢﹙遍吉﹚菩薩
2020/05/12 13:51:16瀏覽1081|回應0|推薦23

普賢菩薩,是梵文音譯,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他和釋迦牟尼、文殊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通常供奉於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右邊,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脅待,普賢之名始出於三曼陀羅菩薩經,後廣見諸經而成普遍之信仰。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守護法華之行者。

峨眉山共分有大八寺廟:金頂華藏寺寺內供奉銅鑄彌勒佛萬年寺創建於晉,稱普賢寺

報國寺建於明萬曆年間,原名會宗堂,由明光道人建於伏虎寺右,取儒、釋、道「三教」會宗之意。

清音閣地處峨眉半山,與龍門洞素稱「水勝雙絕」洗象池位於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鑽天坡上,池畔放一石象,以應普賢菩薩洗象之說。

伏虎寺始建於唐代,南宋紹興年間改建,清順治年間,貫之和尚重建,歷時二十載,為全山最大寺廟之一。

千佛禪院,清幽靜雅取勝的洪椿坪,座落在中山群峰環抱之中仙峰寺原名慈延寺,有石柱六角亭台,名仙皇台,此處視野開闊,可眺望峨眉平原沃野晉代有慧持和尚從廬山入蜀,在峨眉山修建普賢寺,這是峨眉山供奉普賢菩薩的開始,北宋年間又有人鑄建頭戴五佛金冠,手持如意,結跏趺坐於象背的蓮台上的普賢銅像一尊,此像重達630噸,是佛教藝術珍品。

公元63年,從此峨眉山開始傳說,一個老藥農的奇遇改變了,一天清晨年過花甲的普公(音)像往常一樣上山採藥,突然他發現地上有一行大如茶盤,狀似蓮花的腳印,普公(音)沿著這奇怪的腳印,一直追到山頂腳印卻消失了,隨後伴著一陣天籟之音,茫茫雲海中升起議論五彩繽紛的光環,光環中有一頭長著常常的鼻子,翹出六根長牙的白象。

馱著一位頭戴金冠,手握如意盤腿坐在蓮台上的仙人,驚恐萬分的普公(音)倒頭便拜,事後經過一位高僧的點播,普公(音)才知道,那就是普賢菩薩的瑞相,也由此對普賢菩薩深信不疑,隨後他在崖頂修建了一座供奉普賢菩薩的寺院,自己也皈依了佛門。

↑丁觀鵬繪製的《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故事

普賢菩薩,梵音為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或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譯名普賢,又名遍吉。從等覺位來說:「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名賢。」若從果位來說︰「智圓理極名普,盡未來際,遍利眾生名賢。」因此,普賢菩薩位居等覺,將來成佛,名智剛吼自在相王佛,今示現菩薩身,為諸佛長子,得三昧自在,主一切佛的理德,行德,與般若自在的文殊菩薩智德,證德相對,一同輔佐釋迦牟尼佛於婆婆世界教化眾生,為釋尊的得力助手。文殊菩薩駕獅子侍佛左方,普賢菩薩乘白象侍佛右方,顯示佛的理智合一,行證相應,般若與三昧相即。華嚴海會,由釋尊的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及文殊、普賢,一佛二菩薩,共稱「華嚴三聖。」

普賢菩薩的梵文名稱是「三曼多跋陀羅」。他掌管一切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與「行」。據說他有延命之德,發過十種廣大心願,決心要為佛教做弘法工作。普賢菩薩的尊號是「大行普賢」。

白象是功德圓滿的象徵,所以普賢菩薩的聖像大都是頭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執鈴,右手執金剛杵,騎著六牙白象,這頭白象是大聖天王的神體。

  另外普賢菩薩的形象,在密教胎藏界是兩手合掌,或左手執青蓮,右手伸掌;而在金剛界則為右手執青蓮,左手握拳。

普賢在金剛界又稱作「金剛薩埵」,即金剛手菩薩,是佛陀的護法神,也是各種金剛的首領。 普賢菩薩,是華嚴會上的上首菩薩,是菩薩最高行門的代表。經中說菩薩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而且純一妙善,所以稱作「普賢」。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參訪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普賢菩薩。菩賢菩薩為善財童子說十種廣大的行願,善財童子因此而圓滿成佛,所以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十大行願是普遍面廣大的修學原則,是佛法中一切行門的高度概括,是一切菩薩成佛的必修課程。

一切眾生依此行願而圓成佛道,一切諸佛依此行願而教化眾生,因此在因地的菩薩稱為位前普賢,位後普賢是倒駕慈航諸佛的稱呼。由此可知,普賢菩薩是代表普遍而廣大的修行方法,人人依之而行都是普賢菩薩,因此不能執定他只是一尊菩薩而已!

拾得的故事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干禪師愍其無依,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是拾來,名之拾得。

由於拾得聰明伶俐,三年後升任齋堂香燈,及執掌出食等雜事。一日,四顧無人,竟登座與所供奉的聖像對坐而食,還呵斥聖像小果,焦芽敗種。事被知庫靈熠禪師看見,責其對聖像不恭,可能頭腦有毛病,罷其香燈職,派往廚房洗碗碟,常將多餘飯菜,盛於竹筒,贈其摯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飯食花果被鳥啄食,拾得竟執杖打寺中供養的山神像,責其守護伽藍不力,有失職責,枉受沙門供養。當晚寺僧,皆夢見山神說:「拾得打我,罵我。」靈熠禪師至山神像前視察,果見山神像有杖打痕跡,始知拾得來歷不凡。

拾得與寒山子時相往來,還常對人說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譏誚怒罵,影視形像甚至打之。寒山對拾得曰:「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對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後拾得掌牧牛之職,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薩,律師正為僧眾在堂中說戒。拾得驅牛群到法堂前倚門而立,並撫掌笑曰:「悠悠哉,聚得作相,這個如何?」說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曰:「下人瘋狂,破我說戒。」拾得見其嗔心起,即說偈曰:「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我性與汝合,一切法無差。」戒和尚見拾得嘻皮笑臉,氣得下堂來打拾得,要他驅牛出去。拾得曰:「我不趕牛了,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們都有法號,不信,且看我叫它們出來。」隨即對牛群說:「前生律師弘靖站出來。」即有一白牛作聲而過,又曰:「前生典座光超出來,又有一黑牛應聲而出。」拾得又叫:「直歲靖本出來,」又有一牯牛應聲出來,最後,拾得牽一牛說曰:「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於何人,佛力雖廣大,汝卻辜佛恩。」

自此,僧眾始知拾得,並非凡間俗子,不再以瘋子看待。後因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幹禪師,對丘太守說:「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聖跡顯露,與寒山子同離國清寺,後不知所終。

文殊、普賢兩位大士,一為諸佛母,一為諸佛長子,公孫二人,常在十方諸佛前,共作佛事,遊戲人間,常在一起。

淳熙年間,文殊菩薩應身為兜率寺戒闍黎時,普賢菩薩亦同時化身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稱她周七娘。生時便有種種神異,長大後不肯嫁人,每天行乞於市,晚常宿於普濟橋下,常與戒闍黎在一起,妙行莫測。時人不解,笑為瘋婆。後有聖者歌曰:「戒師文殊,周婆普賢,隨肩搭背,萬世流傳。」後人始知是菩薩應世。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13470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