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食物包裝和餐館都標榜沒有使用味精,因為味精一貫給人的印象是有害健康的可怕物質,會造成「中餐館症候群」。然而味精背上惡名實在是被抹黑,研究證明味精除了給菜餚增添美味之外,還具有營養價值。

味精就是谷氨酸鈉(MSG),是鈉與谷氨酸的結合。谷氨酸是一種氨基酸,在大自然含量豐富,也存在於許多日常食物中,例如番茄、帕瑪森乳酪(Parmesan cheese)、蘑菇、甚至母乳。身體以相同的方式消化味精和食物中的天然谷氨酸,那麼為甚麼人們對味精會出現這種誤解?

➤➤➤雞蛋是否新鮮 先看蛋盒密碼

一切都要從1968年,一封寫給「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編輯的信件說起。寫信的人描述他吃過中國食物後全身無力、心悸和手臂麻木。此人說,這些症狀可能來自他吃的一些食物,包括鈉、酒精或味精。這封信帶來的結果是,公眾把這些症狀與一種叫做「中餐館症候群」的新病症連在一起。

直至90年代初期,美國科學家開始對「中餐館症候群」產生疑問,以及美國人對味精的恐懼是否有道理,因為中國很多餐館用味精,為何未聽說有「中餐館症候群」,美國人會受味精影響,而中國人則不受影響?

接下來30年,美國科學家利用科學方法展開獨立研究,終於得到答案,就是「中餐館症候群」之說並無科學證據。就在今年,國際頭痛協會(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 將味精從致頭痛因素表中剔除。

現在仍有很多食物標簽上大肆宣傳「沒有味精」,但如果你希望嘗試一下,營養師托碧.艾密多(Toby Amidor)認為值得鼓勵,因為除了增加菜餚的鮮味以外,味精還可減少用鹽。(世界)

延伸閱讀:
腳趾甲顏色 暴露身體哪兒有病
激烈運動2分鐘 效果不輸健身半小時
罹患骨質疏鬆 只要加強補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