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滋病的由來
2005/10/09 19:16:45瀏覽6452|回應0|推薦5
最近禽流感的新聞又出現了~
讓我聯想到現在威脅人類的疾病實在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了~
愛滋病,SARS,禽流感....


先找了一些關於愛滋病的資料~

1.第72期女性電子報—時事評析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microphone/microphone35-1.htm

  1981年6月,美國洛杉磯發現5名年輕男性,因罹患少見的肺囊肺炎而死亡;幾乎同時,紐約也發現20名因少見的卡波西式肉瘤去逝的年輕男性。後來經美國國立疾病管制局(CDC)研究並證實:他們均死於一種免疫系統機能喪失的同一類症候群,並於1982年將這種疾病正式命名為A (Acquired後天)I (Immune免疫)D(Deficiency缺乏)S(Syndrome症候群),簡稱為AIDS。

  會因為愛滋病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一種造成身體免疫功能喪失的病毒─H(Human 人類)I(Immunodeficiency免疫)V(Virus病毒),HIV即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這些病毒會攻擊身體的免疫系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則是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末期表現。(註)

  為了保障日益增多的愛滋感染者的人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元月全球高峰會議中提出了「愛滋病防治方案」,並且明訂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協助世界各國發展愛滋疫情防治策略,同時每年訂定一個宣導主題,提出對愛滋人權的呼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超過70%的愛滋感染者是經由異性間的性行為傳染所致,另外10%則是由男性傳染給男性,而男性比女性較少主動尋求健康諮詢,也比較喜歡嘗試些危險行為,其中尤以酗酒、藥物濫用及嫖妓等,都是導致本身或是他們的性伴侶成為愛滋病毒高危險群的主要原因;所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愛滋病日宣導主題定為「Men make a difference」 ,期望男性應主動避免各項高危險性行為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以降低愛滋病對全人類的威脅。

註:以上內容經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同意,轉載自《紅絲帶時間》手冊

2.國際中草藥物功能研究中心
http://www.herbaids.com/knowmore.htm

愛滋病的由來:
全名是後天免疫不全侯,1981年首次在美國發現,患者是一名男同性戀者。

1983年發現愛滋病HIV(人類後天免疫缺陷病毒)。至今有超過 3800萬人感染愛滋病,南非佔 70%,為全球最多,全球 55% 的愛滋病帶菌者是男性,而每五至六分鐘的時間有壹人感染到愛滋病,速度之快,令人震驚及害怕。

感染渠道 :
愛滋病的感染主要是和原病者的身體直接接觸,血液由傷口接觸感染、糞便、母體內傳染及體液傳播如性交、接吻、共用針筒及傷口傳染等才會有機會感染。

潛伏期 :
愛滋病毒是在靜止狀態,不會影響身體機能。但每個患者身體的適應力不同,會有不同的病徵,病徵會在5至7年才出現,亦有此病患者會在最初的 4 個星期或 7 個月內出現。

初期的病徵 :
像一般感冒,如發燒、發泠、氣喘、咳嗽、肚瀉、皮膚起斑點潰爛,體重無故減輕,身體出現不明腫塊和口內出現白色斑點、潰爛等等。

末期病徵 :
末期患者身體極度疲倦,會有一段時間康復,後又病發,最後免疫系統損壞到無法康復,直至死亡,間接或直接死於併發症。

* < 經驗所得,並有點像乙型肝炎病理。 >


3.Sciscape科景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1181

編輯:Gene
科學家發現了愛滋病在人類之間泛濫的可能根源:他們發現愛滋病病毒能夠在相近的靈長類吃食對方時傳播開來,意味著猩猩肉的食用,可能是愛滋病病毒傳播到人類身上成為新疾病的根源。

追蹤愛滋病病毒(HIV)的演化歷史是吃力不討好的。1999年科學家發現最接近世界上最廣泛傳播的愛滋病病毒HIV-1,是黑猩猩身上不會造成症狀的SIVcpz。有一個爭議性的理論更認為五○年代在非洲接種的小兒麻痺症疫苗意外地混入了SIV,接著突變成為HIV-1。許多科學家都駁斥之為無稽之談([Apr 26, 2001] 愛滋病的起源),可是卻又沒有證據說明其他傳染途徑。

而英國Univ. Nottingham的演化生物學家Paul Sharp等人則提出猩猩可能因吃食猴子而感染到HIV-1的前驅者。從SIVcpz和其他SIV品系的四種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比對發現SIVcpz是從兩種感染猴子的SIVs品系而來的。

像人類一樣,黑猩猩也是雜食性的,偶爾會獵殺其他動物來果腹。他們認為黑猩猩從吃食猴子而得到了那兩種SIV。雖然還不清楚SIVcpz是在感染到人類身上之前還是之後突變至成接近HIV-1的,但是這些病毒顯然可以跨越物種的界線。Sharp也警告道SIVs在人類可能造成新一波的感染,非洲已知有卅多種猴子感染了SIVs。

Sharp等人下個月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坦桑尼亞的黑猩猩有10-15%感染了SIV,雖然比猴子的50%低,但和愛滋病起源處的中非之人類族群的HIV感染率相同相同。

Univ. Oxford的演化生物學家Eddie Holmes認為那是非常具說服力的,說明了宰殺動物是病毒傳播的可行途徑。該研究也排除了小兒麻痺疫苗傳播HIV的可能性,因為在非洲販售的黑猩猩肉一般都感染了SIVs。

原學術論文: Bailes, E. et al. Hybrid origin of SIV in chimpanzees. Science, 300, 1713, (2003).


4.Sciscape科景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396

生物:愛滋病的起源

編輯:Gene
一個爭議性的理論認為被污染的小兒麻痺疫苗是今天愛滋病泛濫的源頭。然而有四個研究結果顯示那可能只是個謠言。

在1999年出版的一本爭議性的書The River中,英國作者Edward Hooper把第一個愛滋病病例和40年前在非洲進行的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測試連接在一起。Hooper認為在疫苗的製作過程中,當小兒麻痺病毒在黑猩猩細胞中生長時,科學家意外地把HIV的前驅者黑猩猩的病毒SIVcpz混到疫苗中。然而費城的Wistar Institute的前主任Hilary Koprowski否認這項指控,並強調他們是利用猴子細胞來製取疫苗,而非黑猩猩的。他們說沒有證據指出SIVcpz或HIV曾污染任何一批疫苗。

起先發表於倫敦的皇家學會會議上的資料挑戰Hooper的說法。兩篇Nature文章和一篇Science文章的作者英國國家生物標準與控制研究所的Neil Berry等人、巴黎巴斯德研究院的Philippe Blancou等人和德國萊比錫浦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Svante P鳵bo等人檢驗了Koprowski的疫苗的舊樣本,發現裡頭不存在黑猩猩細胞的DNA,但都發現了猴子的DNA。其中兩個實驗室在嘗試在疫苗中尋找HIV或SIVcpz的遺傳物質但卻都沒找著。

Nature上的第四篇文章,由牛津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Edward Holmes等人所發表。一同分析了Hooper發表的不同論點:由不同品系的HIV形成的演化樹支持污染疫苗說。Hopper強調多種類型的HIV似乎是同時出現的,形成稱為「星光四射」(starburst)的簇群。這樣的情況理論上可以因為大量的SIVcpz污染的疫苗的人體測試而發生。Holmes等人研究1997年在剛果(大量疫苗測試之地)分離出的HIV發現該HIV演化樹並沒有出現許多之前的演化樹中可見到的特定類型。

Edward Hooper並未對這些結論作出任何評論但仍強力地支持他的理論。Blancou小組的成員Simon Wain-Hobson對Hooper令人深思的理論感到同情。「像這麼可憎的東西(HIV)需要一個可憎的解釋。」但他主張HIV起源的科學證據並不那麼戲劇化:「你可以發揮一個陰謀的理論直到你鼻青臉腫,但現在(Hooper)的責任卻是要提出證據。」

原始論文:
1) Poinar, H., Kuch M., P鳵bo, S. Molecular Analyses of Oral Polio Vaccine Samples. Science 292, 743-744 (2001).
2) Berry, N. et al. Analysis of oral polio vaccine CHAT stocks. Nature 410, 1046-047 (2001).
3) Blancou, P. et al. Polio vaccine samples not linked to AIDS. Nature 410, 1045-046 (2001).
4) Rambaut, A., Robertson, D. L., Pybus, O. G., Peeters, M. & Holmes, E. C. Phylogeny and the origin of HIV-1. Nature 410, 1047-048 (2001).
5) Weiss, R. A. Polio vaccines exonerated. Nature 410, 1035-036 (2001).


5.BBC Chinese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80000/newsid_783500/783575.stm

愛滋病在全球襲擊了几代人,從羅馬尼亞---
一個國際科學研究小組說,有証據顯示,導致愛滋病的愛滋病毒(HIV)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經存在,比人們一般認為的要早得多。此前的理論認為,愛滋病開始於1950年代。

來自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利用超級電腦對愛滋病毒的基因進行分析。他們在發表於《科學》雜志的報告中解釋說,由於病毒突變率非常穩定,各種病毒之間的變化差異,年代跨距大約是70年的時間,據此,愛滋病毒可能出現在1931年。


---到柬埔寨---

愛滋病(Aids)也就是先天性免疫功能失調,是在80年代發現的,在這以前,還不能辨認艾滋病毒。

研究人員推測,愛滋病毒也許是在20世紀初從猩猩傳染給人類的,但是只在很少的人那裡潛伏著﹔也許病毒是在1930年左右傳給人類,立即開始傳染,或者是在一、二十年之後開始傳染。

穩定的突變率

科學家通過對某些HIV基因的變異進行"分子鐘"分析來確定愛滋病毒的起源。因為基因的突變率在時間上講是個常數,所以有可能用這個率來追溯回去,推算出那些主要變異型態是在什麼時候從一個共同的病毒源上分裂出來的。

由美國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貝特﹒科爾巴所領導的這組科學家說,這個分裂的時間可能發生在1915年到1941年之間,而1931年是最可能的年份。


---到烏干達:由于愛滋病,一些非洲國家的勞工可能減少20%

與舊理論相抵觸

一個通常被接受的理論認為,HIV病毒產生於1957年到1960年之間的在中非的天花防疫項目。據認為,天花疫苗可能是從猩猩的腎細胞培養基上長出來的,這些猩猩關在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基桑加尼(當時叫做斯坦利城)的一處研究設施裡。

但是,新的理論看來對此提出了挑戰。這組研究人員在發表的文章中說:“我們的分析顯示,愛滋病毒主要的變種HIV-1M的突變鏈比天花防疫項目早幾十年,而病毒的其他分支型態到1957年已經發展出來了。”

直到1981年,醫學界才把愛滋病確定為臨床疾病,雖然回顧性研究發現,1970年代就已經有一些病例。

現在,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染上了這種疾病的病毒。國際勞工組織新發布的數字顯示,愛滋病在非洲傳染嚴重,在未來20年將導致一些非洲國家的勞工力量減員20%。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show&aid=7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