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袁兆昌說
2015/08/15 22:51:52瀏覽455|回應1|推薦36

當年,中國語文課本充斥著官場失意、政改失敗的流放者作品(〈醉翁亭記〉、〈將進酒〉、〈歸去來辭並序〉、〈始得西山宴遊記〉),或是向一個已死的前主管示忠、教育晚輩(卻同時是新主管)的實用寫作(〈出師表〉)。老師多半是中年人,都非常投入的說這個作家遇人不淑,那個君主有多昏庸,睡倒了半個課室的未來棟樑。‧‧‧編制這課程的人是有安慰我們這一等失敗者的心思嗎?為什麼逼我念失敗者寫的東西?(袁兆昌:〈向未來的自己道歉〉,《作家的國文課》頁126,2015年8月,聯經)

格主案:去年《印刻文學生活誌》出了一期國文教學的專刊,《聯合文學》今年也仿效。作為國文老師的我,都關注到了,閱讀後有思考,也列為教材之一。在國立成功大學教大一國文,自由度非常高,可以跳脫國高中為了升學考試而讀國文的窠臼,一年四學分的大一國文,終於得到文學自由的天空。袁兆昌的看法不一定沒問題,在長遠的歷史文化長流中,讓那些「失敗者」在課本中擁有一席之地,那麼不情願?也罷,考完試就沒事了,不喜歡就不喜歡,不勉強。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ngliaolinyaolin&aid=27964830

 回應文章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01 21:41

作者:葉煬彬(老軍公教)

 

嘉義故宮南院自去年歲末開館試營運後,雖然部分工程有點延宕,但整體而言堪稱順利,如果沒有發生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五時潑油漆事件的話。

 

噴漆者宣稱是為了反「文化統戰」,我感覺有點時空錯亂。如果他(她)們針對的是成龍個人,那還可以理解,如果針對的是中國政府,恐怕連講話很大聲的大陸客都覺得莫名其妙。

 

當然啦,潑油漆的並不是當地人,是「愛台灣」的台北人。愛台灣愛成這個樣子,生雞蛋無,放雞屎有,台灣遲早會毀在這些人手中。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6-01-01 21:43 回覆:
圓明園銅鑄十二生肖獸首並非是中國人的創作,更非是中國人的國寶,而是慈禧太后在建造圓明園時,由出自耶穌會的西方教士及藝術家聯手所設計完成的。原來是屬於園中海晏堂噴水池的一部分,分列在噴水池兩旁,每兩小時輪流噴水一次,是西方人根據中國民俗意象所完成的文創工藝品,後來英法聯軍攻北京,在火燒圓明園時,被不明人士搶走了。
 

這些銅鑄十二生肖獸首日後出現在國際藝術品拍賣會,由於塑造精巧,加上歷史淵源,被有些人視為是中國「國寶」,有些人則視為是中國「國恥」,評價不一。這次複製品出現在故宮南院,很難認為是中國政府的文化統戰,應該是出自於成龍個人的意願。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6-01-01 21:44 回覆:
成龍這個行為的動機應該是為了討好大陸客和台灣人,至於為何選擇十二生肖獸首,想必跟他的認知有關。他誤認為十二生肖獸首是中國「國寶」,真品連中國政府都無法蒐集齊全,把複製品送給專門典藏中國古文物的故宮南院,豎立在庭院中,代表他心中最大的誠意。
 

問題在於台灣人的感受。
 

大部分人心中其實都是OK的,當它是裝飾品,只是覺得不夠漂亮而已。試想,原來放在圓明園水池兩旁的「小東西」,現在改為列柱型擺設,在空曠的大庭園中看起來很渺小,像路燈一樣,不夠大器,這是一般人基於審美視覺上的聯想。
 

但是有些台灣人特別有學問,分別從「公共藝術品」及「文化統戰」的角度去批判它。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6-01-01 21:46 回覆:
我覺得:前者過度抬高了嘉義故宮南院的學術等級以及台灣目前所能付出的文化藝術成本;後者源於部份台灣人的自卑。政治怕被統戰,經濟怕被統戰,連文化都怕被統戰,既然那麼沒信心,乾脆連「文化統戰」四個字都不要用中文寫好了。
 

「故宮」本來就是展示「明清兩代皇宮所藏中國古文物的地方」,批評庭院中出現山塞版複製品還有點道理,只能說台灣付不出原創藝術品的大錢,只好取巧,但若說成是中國文化統戰,那要故宮幹嘛?把文物還給人家好了。
 

想當初南部縣市在爭取故宮設南院的時候,就有許多人質疑,他們要的到底是:建設?經費?繁榮地方?抑或是文化?也許都有,但是表面上會說成是傾向於愛好文化,重點是他們要的是什麼樣的文化?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6-01-01 21:47 回覆:
他們會說,要的是亞洲的多元文化,不是中國文化。可是中國以外的亞洲文物會來我們這邊展覽嗎?有人會說去爭取,有人會說慢慢去蒐集購買。
 

前者花的錢是比較少,但如果沒甚麼新聞價值,又跟政治無關的話,按照台灣人的習性,參觀的人數肯定不會很多,乾脆直接到國外去參觀還比較精采。後者需要花很多錢,而且也買不到精品,所以到最後,展覽的內容終究還是離不開中國文物。
 

現在大陸客為什麼很喜歡參觀故宮文物,因為那正是他們祖先留下來的東西,也幸虧蔣介石集團當初把那些東西搶過來,保存在台灣省議會附近,後來搬去台北外雙溪,要不然就毀於其國內文化大革命之怒火中了。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6-01-01 21:49 回覆:
有些台灣人很討厭中國文化。坦白講,從台灣文化中驅除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後,就只剩下流行文化,沒有固有文化,就算有,也是屬於廟會文化和跟茶葉、竹器有關的生活文化,其餘皆不足觀。
 

台灣的廟會文化色彩繽紛,熱鬧有餘,細膩不足。嚴格講,當然不能說它沒內涵,內行人也許可以講出一番大道理,就像他們在導覽名剎古廟一樣,可以指引民眾去欣賞古代工藝之美以及前人留下來的生活智慧,但也就是那樣而已,再高深下去就沒有了。
 

在我讀國小的時候,元宵節很熱鬧,不但人人手提燈籠,街道上還有遊行的花車,還會放鞭炮,庶民文化的氣氛很濃厚。一直到現在,台灣鄉下讀書不多的老一代還保留有庶民文化的傳統,偏綠的名嘴常在談話性節目中形容他們很「可愛」,表面上是稱讚,其實是說你很好騙的意思。台灣的民粹政治,某種程度是從這種廟會文化中脫胎換骨發展出來的。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6-01-01 21:53 回覆:
現代的台灣人即使不喜歡廟會文化的庸俗性,也從來不敢公開表示鄙視,否則在台灣社會難以生存。但是他們卻勇於在公開場所批判古代的細緻文化,不能不說是出自於勢利和自卑心結的表現。
 

名嘴所以能在台灣成名,是因為他們普遍具有文化人的水準,又刻意去譁眾取寵,自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以前的文化人是為了取悅達官貴人而存在,現在的文化人是用來取悅鄉下人而成名,其言談自然深受鄉民的喜愛,雙方各取所需。
 

故宮文物拿來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是很好用,要想拿來擺設客廳,坦白講我還看不上眼,現在名家寫的毛筆字和創作出來的水墨畫,遠比那些複製品有格調多了。
 

以前曾經在台北植物園旁邊的歷史博物館附設商店買到小型的複製黑色毛公鼎,用來放黃金葛堪稱絕配,南院地下室的商店找不到類似這種花博容器,所以逛一逛就走開了,什麼也沒買。將中國古代文物生活化是一種態度,故意要去把它政治化,自己就會活得很難過。
 

我總覺得我們不必刻意去喜愛中國或憎恨中國,應該要客觀看待中國,特別是古代文物,不管是水墨畫、毛筆字、茶壺、詩詞,至今仍是台灣文化人的摯愛,台灣去除了中國古代精緻文化,就只剩下鄉下人的勢利和無知。
 

這次成龍的捐贈品我只嫌它沒附帶贈送一個大型噴水池,誠意不太夠。試想,龍首不會噴水,那還「成」什麼「龍」?
登於今天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