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洛夫)
2018/05/26 17:10:47瀏覽1122|回應5|推薦44

                 石室之死亡第一首        洛夫

祇偶然昂首向鄰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體去背叛死

任一條黑色支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

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惟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詩人的墓誌銘        洛夫

你把歌唱

視為大地的詮釋

石頭因而赫然發聲

河川

沿你的脈管暢行

激流中,詩句堅如卵石

真實的事物在形式中隱伏

你用雕刀

說出萬物的位置

洛夫說:「詩人最大的企圖是要將語言降伏,而使其化為一切事物和人類的經驗的本身。」因此,「詩人首先必須把自身割成碎片,而後揉入一切事物之中,使個人的生命和天地的生命融為一體。」

向陽說:「如今,被譽為詩魔的洛夫先生回到天地中了,已經不再需要雕刀,不再需要把自身割成碎片,他已經是山、是海、是他詩中所形容的天地間的『一聲咆哮』」。

格主案:現代詩在似懂非懂的朦朧之中。〈石室之死亡〉第一首好像寫一個在坑道裡自戕的人。洛夫上述的詩觀,引人沉思。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ngliaolinyaolin&aid=112152947

 回應文章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4/21 11:16
林瑞明教授學術研討會論文錄取名單

一、研討會日期:2019年6月29日

二、研討會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國際會議廳

三、研討會論文錄取名單如下(依來稿順序著錄)

連克/林瑞明與國家臺灣文學館的成立──一段行政法人的理想與實踐

鄭梓/認同的流轉:林梵詩文中的認同議題

卓玉娟/再探林梵的現代詩

林耀潾/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以林梵現代詩為例的考察

陳淑容/「本土」的追尋:林瑞明的世代與戰後的台灣文學研究

王昭文/口述歷史的史料價值及限制:從《奔流──林瑞明教授訪問紀錄》談起

池育文/從解構到重構──以林瑞明《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為考察對象

錢鴻鈞、柳一豪/林瑞明對日看法的轉變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08 17:59
瓶中美人的人生   今日蘋果日報   鍾文音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3/08 17:56
鍾文音/作家

一趟旅程,可以是發現,也可以是終點。

一趟旅程,可以找到愛情,也可能找到了殺向自己的殺手。

詩人普拉斯在1955年以優異成績從麻州史密斯學院畢業時獲得了詩歌獎,之後又在一筆獎學金的資助下來到英國留學。但這卻是隱含毒藥的聖杯,因為這筆獎學生催發了普拉斯到英國,也可以說要了普拉斯愛情本命的一趟最初的旅程。

強烈的愛恨分明性格,一直是普拉斯的詩符號,就像英倫冬日的惡寒刺骨。

詩人唯一的小說《鐘形罩》(The Bell Jar),即電影《瓶中美人》的參考原型。我還蠻喜歡這本小說,一本當年罕見的小說,歷歷揭示生命成長的種種,毫無逃避那深埋的欲望,極力想要掙脫「鐘瓶」的渴望,她在心靈黑暗汪洋載浮載沉,想要攀爬可以打撈上岸的任何一塊浮木。

她以凝練精準的意象捕捉了生命的黑暗,描寫被陰影慢慢熬煮的受苦靈魂。

小說充滿詩意與透亮的觀察之眼,想想那時候的普拉斯年未三十,才華已是亮眼,只可惜她愛上了永遠難以超越其門檻的英國桂冠詩人泰德休斯,不論詩或愛情,普拉斯整個都籠罩在太陽王休斯的陰影之下,終至無法喘息,最後休斯的外遇,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也使得自裁死亡竟成了普拉斯唯一的超越。

《鐘形罩》是一本告白體小說,如詩的語感帶動了青春的晃盪往事。毫不留情地寫出家境富裕女孩世界的虛偽,指陳時尚雜誌界的矯情造作與紐約生活的浮華,同時又不吝惜寫出沉浮其中的自我迷惘,以及最後在精神病院的種種譫妄,故被視為是早期的一本憂鬱聖經。

當年普拉斯和同時代女詩人都善寫「告白詩」,以詩藝展演生命愛情的多維度空間,以詩的血色塗抹在愛情的祭壇上。

在那個還是男人所統領的世界,女創作者告白愛情與傷痕顯得獨特,帶著一種高貴而新穎的色澤。當然告白體早已一點都不新穎了,但說來奇怪,這類文體若文字好仍具魅惑性,因這把筆刀剖開真情之後血淋淋,很有渲染力。

很多年後,普拉斯得到普立茲獎,由詩人的女兒代替母親領取這個遲來以生命換取的勳章。

詩人繳械了生命,換取了當下火力全開的注目,與多年後的桂冠。

值得嗎?這沒有肯定或否定句。畢竟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另一個世界與未來所承載的樣貌,故哀矜勿喜且切莫效仿,因為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際遇,即使如是「因」,也將開出不同的果。

還是讀詩人以生命寫就的詩吧。

 

嵩麟淵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6/21 16:17
個人小檔案
等  級:6
點閱人氣:20000
本日人氣:16
文章創作:151
留言篇數:7
被推薦數:2

貢寮煙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29 16:36

雖屬九十高齡,對詩藝的追求,仍在路上踽踽獨行。我時常如此警惕自己:必須要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覺自信,敏銳的現代意識。重新認識和評價傳統文化不是戀舊,更非復古,而是為了創新,創造一個更新的美學傳統。

二十一年的溫哥華半隱居生活是我創作的黃金時期,除了完成三千行的長詩巨製〈漂木〉之外,另寫了〈大冰河〉、〈背向大海〉兩首數百行的長詩,以及《雪落無聲》、《雨想說的》和《唐詩解構》等詩集的出版。多年來,溫哥華一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有第一流的氣候,第一流的自然環境,第一流的人文氛圍。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8-05-29 16:38 回覆:

初來溫哥華的大陸移民習慣於浮華熱鬧生活,而覺得加拿大「好山好水好無聊」!但我卻從內心感到加拿大「好山好水好幸福」!這種幸福感一是來自社會的人情溫馨,人與人之間的快慰交流。不少的「鐵干」粉絲經常來「雪樓」集會,飲酒論詩,二是來自八十高齡的雪樓女主人,她熱情好客,乾女兒一大夥,人稱「國際乾媽」,我的老妻、賢妻、愛妻陳瓊芳。她善良而以助人為樂,性格剛強,有女中丈夫之氣慨,但質樸無欲,從不化妝,不愛花錢成了她唯一的「缺點」。她不寫詩,但懂詩,偶爾還會批評兩句。她的廚藝水平很高,會做湖南辣菜,也長于北方麵食,她的蔥油餅在溫哥華上過報的。她從事小學教育事業數十餘年,智慧頗高而又幽默,有一次電視台記者訪問她,問她「洛夫平時喜歡吃什麼菜?」她脫口而出:「有吃無類」。有次讀者遠道來訪,見面時訪客不免客氣,「久仰!相見恨晚」,老妻立馬答以「有緣不遲」。我倆也有鬥嘴互不相讓的時候,我說她「一言九『頂』」,意即我說一句她要頂回九句。有次我把她氣得跳腳,她指著面頰說:「洛夫你看我臉上長出了青春痘!」我尖刻地回答:「你哪還有什麼青春,只剩下痘了。」

但無論如何,我倆一生相依為命,形影不離。在一次座談會中,讀者問我,你與夫人相處五十餘年,對她如何評價?我毫不思考即席回答四個字「無可取代」。

我在溫哥華的現實生活的確美好而幸福,但每每獨處時,心中老梗塞著一種身分缺乏歸屬感的孤寒,發現自我的定位竟是如此曖昧而虛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境界多麼淒美,而面對二度流放的時空,總不免感到一種失魂落魄的尷尬,因為至少在形式上我已失去了祖國的地平線,湖南、台灣、溫哥華,我生命中認同的對象,其焦點已模糊不清了。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作家托瑪斯.曼流亡美國,一次記者問他:「流亡生活是否對你造成極大的壓力?」他當時理直氣壯地答道:「我托瑪斯.曼在哪裡,德國便在哪裡。」說得多麼豪氣干雲!這話顯示一個大作家卓絕的自信,我也許說不出如此大氣度的話,但我也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我洛夫在哪裡,中國文化便在哪裡!」狂妄嗎?其實不然,因為我遊走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永遠都抱著中國文化走,中國文化使我膽氣大增,使我的生命感到無比的豐盈,無比的尊貴。

貢寮煙雨(kungliaolinyaolin) 於 2018-05-29 18:00 回覆:

最初移居溫哥華,感覺上只不過是換了一間書房,氣氛一樣,滿壁的書籍一樣,雜亂一樣,每天照樣讀書寫作,偶爾面對窗外的大雪紛飛時揮毫書寫擘窠大字。筆墨來了,線裝書來了。他們怕我寂寞,莊子、屈原、李白、杜甫、王維、蘇東坡等幾位老友也都聯袂而來,很熱鬧,但有點擁擠,把空虛和孤寂都擠出了窗外。

當然,我不是一個苦守書齋的自閉作家,我也曾努力把中華文化帶進華人社會,而且也和音樂家謝天吉、文學鑑賞評論家章邁等,於2004年創辦了「漂木藝術家協會」,連年都舉辦過書畫展覽、詩歌講座與朗誦,以及大型的音樂會,場場座無虛席,熱鬧非凡。

這些歷史陳跡俱往矣,雖屬九十高齡,但尚未過去,對詩藝的追求,仍在路上踽踽獨行。早年我也是一個「反傳統」的叛逆者,及長,通過中年的「回眸傳統」,晚年的沉潛古典,凡事想通了,才真正感受到「回家真好!」做為一個詩人、書法家,我時常如此警惕自己:必須要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覺自信,敏銳的現代意識。重新認識和評價傳統文化不是戀舊,更非復古,而是為了創新,創造一個更新的美學傳統。

最後我要感謝忘年好友詩人方明,特邀我為他的《兩岸詩》寫這篇雜憶稿。方明近被中國詩壇評為新詩百年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曾一度聘任《創世紀》詩刊發行人,不久他又獨資創辦《兩岸詩》銷行台灣大陸兩地,為兩岸詩壇的交流起到積極的作用。

方明事親至孝,每年至少兩次去美國探視老母。今年(2017)5月適逢我九十壽辰,他特別從洛杉磯趕來溫哥華參加我的慶生壽宴,使我深為感動。方明在台北置有一間詩屋,面積不大卻布置雅致,頗富親和力,兩岸詩人、作家、學者經常來此相聚,詩酒留連,賓主盡歡。這是詩界韻事,想必會在中國新詩史的雜憶篇中留下一段佳話。

2017年11月3日    老,是一種境界(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