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漫畫與法國大革命
2012/12/30 11:36:44瀏覽1220|回應0|推薦4

2012.12.5  摘錄整理自-光明日報/陳曉律、管洪亮

comic

comic01

英國「快樂」與法國「慘況」的對比。

英國著名學者,愛丁堡大學歷史學教授狄金森(Harry. T. Dickinson)作了主題為「英國漫畫與法國大革命」的學術報告。他透過對自己收藏的數十幅18世紀後期英國銅版畫漫畫作品的解讀,向大家展示了當時英國漫畫界對法國大革命的嘲弄和鞭撻,以及英國國內對本國「革命」思想的評價,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這一段混合著革命、保守和激進思潮的複雜歷史。

英國漫畫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到18世紀晚期,遠比歐洲大陸晚,卻比歐洲大陸發展迅速。當時漫畫的製作過程是把畫紙浸在墨中,然後刻在一塊銅板上,透過銅版來印刷。由於銅版在製作500張左右的作品後就會磨損,因此這種漫畫的印刷數量不會太多,遠遠低於報紙和其他一些文字作品。但是,一些藝術家發現這是可以透過畫筆描繪現實,從而啟發人們對政治、習俗和社會現狀思考的一種極好方式。這種漫畫的表現形式通常略顯誇張,甚至有些極度誇大的特徵。畫家不僅會過度渲染人物形象、穿著打扮,還會對人物特徵和行為舉止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通常情況下,描繪對象往往針對個人,尤其是統治階級的政治領袖,因為其他內容並不會引起社會大眾很大的興趣。由於這個原因,漫畫很快就變成了宣傳政治主張、打擊對立黨派、播撒政治理想的有力武器,受到社會大眾、尤其是中產階級的青睞。很多中產階級都收藏漫畫,一來其價格適中、便於收藏;二來其內容豐富、針砭時弊,客觀上滿足了中產階級積極靠近政治舞臺,並試圖參與政治活動的願望。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國漫畫家審時度勢,推出了一系列漫畫作品。尤其是在18世紀90年代革命的浪潮已愈演愈烈,局勢逐漸失控之後,英國漫畫家以調侃和嘲諷的態度對於法國大革命的變化做了無情的嘲弄,呼籲英國國民要看清現實,切不可一時頭腦發熱,做出衝動的行為。

比如在一幅表現「法國人來了」的作品中,作者展現給大家的就是法國人占領英國國會後將會發生的可怕狀況:國會議員都會被「鉗口」,使其無法自由發表主張;國會被法國人掌控,變成名存實亡的傀儡政權。在這些作品中,法國人的形象是塊頭大、力氣足、面目可憎。這些作品雖然是對法國革命後政局混亂、社會崩潰的調侃,但也表達了漫畫家們對革命前景的擔憂:革命的激進最終導致了專制,進一步加速了傳統的崩塌和社會的解體。

另一類作品的主題表達的則是:法國人食不果腹、衣衫襤褸、饑寒交迫、困苦至極,英國則是錦衣玉食、歡聲笑語,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有的時候,法國直接被表現為赤裸的「戰爭的詛咒」,英國是「和平的祝福」。法國人的瘦骨嶙峋和國內的凋敝景象反襯了英國當時的富足與安定。漫畫家們希望透過如此赤裸地揭示法國大革命的「不堪」,來提醒自己的國人對革命的態度保持警醒。

儘管如此,法國大革命浪潮對當時的英國也產生了巨大的改革壓力,英國政府也需要不斷調整自身,以避免國人因為生活窘迫而產生「革命的熱情」。有幾幅漫畫正是表現了受到財政剝削的英國人褲子破破爛爛,幾乎與法國大革命中重要的「無套褲漢」的形象無二致。因此,除了調侃法國人,漫畫家們對於國內的政治人物也絲毫沒有手下留情。權力分配不當、貪污腐敗、鎮壓人民、徵收高額稅收等等幾乎都成了漫畫家們在作品裡戲耍政治人物的口實。從當時的首相威廉.皮特,到輝格黨的領袖查理斯.福克斯,還有著名的政治家愛德蒙.柏克、湯瑪斯.潘恩、理查.普萊斯等等,都多次出現在漫畫作品中。但是狄金森教授特別強調的關鍵一點是,雖然你知道畫中的這個人就是誰,但是你永遠都不能確定這就是他。無名無姓,漫畫家大可以說這是任何人,因為一種誇張的形象要具體落實在某一個人身上,難度太大了。這或許是讓那些被諷刺挖苦的政治人物大為光火、卻又無可奈何的原因吧。

所以,要理解這些漫畫,明白作者的真正意圖,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漫畫裡充滿了各式「暗語」和不同的影射,採用了各種象徵和寓言表達。狄金森教授特別強調,這種看似平民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實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眾文化。透過對於每幅漫畫的條分縷析,狄金森教授揭示了漫畫作者本身蘊涵在圖畫中的深意,遠非一般大眾所能想到。比如,頭戴鋼盔、手持三叉戟、配有英國國旗盾牌、形似雅典娜的女子一直都是英國的象徵;而神情無辜、甚至是有些愚鈍的憨傻大塊頭十個有九個都會是「約翰牛」(John Bull——英國人的代表);英國首相永遠都是一名身材瘦削、頭戴假髮、頸纏黑帶、下巴削尖的男子等等。

狄金森教授指出,政治漫畫在英國的迅速發展有賴於幾個重要因素:一是英國國內沒有專門審查煽動性、譭謗性圖畫製品的制度,諸如此類的雕刻、繪畫作品都不會受到官方的調查。如此一來,漫畫家們可以自由表達想法而不受限制,促進了他們筆耕不輟,畫出大量作品。德國雜誌《倫敦與巴黎》的評論家們曾在文章中表達過對英國漫畫作品在政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感到驚訝萬分。而英國國內的很多政治家反倒是見慣不怪,他們甚至還樂於收藏這些作品。事實上,如果不是缺乏嚴格的審查制度,現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大量作品莫說能否存活下來,是否能夠誕生都會成為未知數。二是英國漫畫無需上稅,所以成本較低。雖然其價格使得大部分工人階級望而卻步(一幅漫畫作品的價格大約在一兩個先令左右,相當於大部分工人階級的日薪),但卻是國會議員、鄉村士紳和城市中產階級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由於漫畫的大部分主題是反對激進革命的,很多忠實的保守主義信徒直接付給漫畫的製作者一些小費來降低成本,甚至以半價出售。還有一些有錢人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大量作品,再把他們擺放在旅館、商店、理髮店甚至監獄裡面。當時在服務行業都布置有很多這類型的漫畫,供等候的客人消磨時間。無論是會心地莞爾一笑,或者是同伴間嘻嘻哈哈地大肆調侃,甚至是意見相左的雙方為同一幅漫畫而大打出手,所有這些都促進了法國大革命期間英國漫畫的繁榮。

透過這些作品,漫畫家們表達了自己對於激進思想的慎重思考。所有的漫畫主題都是圍繞著批評法國大革命、保護英國憲政制度而展開的,體現了英國保守主義的政治傳統。多數漫畫家認為激進的革命思想破壞了英國長久以來的憲政傳統,是對社會規範和人民利益的不尊重。值得注意的是,漫畫在當時其實還是非常新潮、頗為先鋒的藝術表現形式,卻與英國傳統的政治思想不謀而合,找到了一條互相融合的和諧發展之路,也不能不說極具英國特色。

polk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718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