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酒紅色的諾貝爾頒獎廳
2006/08/03 20:24:07瀏覽1411|回應0|推薦29

  參觀完瑞典的市政廳,接著就想到頒奬廳看看,諾貝爾獎的頒獎廳其實就在瑞典的音樂廳,現在還是有音樂會在這裏舉辦,搭乘地鐵到Konserthuset站,一走出來就是音樂廳,不過音樂廳正面入口是在靠近早市的Hotorget廣場上,早市每天早上九點開始,販買一些日常用品及新鮮蔬果,初見音樂廳,如果没有走到早市這邊的大門入口,會以為只是一般普通的辦公大樓。而在音樂廳的入口左邊,有一座以男女為主題的雕像,是著名雕刻家米雷斯的作品。

  音樂廳建成於1926年,現今於每年12月10日左右,會在這裏舉行盛大的諾貝爾頒奬典禮,進入廳內參觀需配合導覽員的解說時段及在現場有無演奏會,其實音樂廳稱不上華麗,至少和中、西歐國家的音樂廳比起來是如此,但是諾貝爾頒獎典禮所賦予音樂廳的光芒,讓這個音樂廳變成舉世著名的音樂廳之一。

坐在這個酒紅色系的音樂廳裏,透過音樂台上的模擬畫面,我彷彿可以感受到,得到這個學術界的最高獎項的無上榮耀,同團的朋友紛紛說,先來坐坐看,練習一下,下次得奬時,才不會生疏。

 

  其實諾貝爾本人曾寫過三封遺書,而前面二封都因第三封的出現而告失效,最後一封內容大概為:[要將死後的遺產利息授予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包含五等分,分別為頒給對物理學有重大發明或發現者;在化學上有重大發現或改良者;在生理學或醫學上有重大發現;在文學上朝向理想主義而有最優良之作品問世者;調停各國間之糾紛,廢止或縮小目前之軍備,並對和平會議的組織盡最大、最好的努力者。]但其實我最感動的是遺書的最後一句:[我希望在決定受獎人之際,不要考慮其國籍,或是否斯堪地那維亞人,而要頒給符合受獎的最適當人選。]這句話在當時的瑞典引起相當大的反彈,因為瑞典人無法接受將自己國家的資產,平分給其他國家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很多有關當時世俗下的突兀,經過時間及歷史的驗證下,終成不朽,如你我所熟知的法國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等,以現在的觀點來看,不得不佩服當事者的大膽及宏觀,相對於諾貝爾,我相信他當時的決定也是非常的高瞻遠矚,因為,現今的瑞典人,乃至世人,都對這位火藥之父,敬佩不已。

Chris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1102&aid=38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