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身為非洲第二大國家,發生史上第2大伊波拉疫情,千人感染已死629人。
2019/03/27 04:27:58瀏覽626|回應0|推薦0

▲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史上第2大伊波拉疫情,當地人將死者下葬。(圖/路透)

非洲5個最大的國家:阿爾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利比亞、乍得。

  1.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國家,也是全球第十大國家。它位於非洲大陸北部地區,面積達919,595平方英里。大約90%的阿爾及利亞被沙漠覆蓋。阿爾及利亞經濟規模在非洲居第四位,僅次於南非、尼日利亞和埃及。石油與天然氣是阿國民經濟的支柱。阿爾及利亞天然氣儲量為全世界第五,是全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石油儲量為全世界第14。

2.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是非洲第二大和世界第十一大的國家。人口數量世界排名17位、非洲排名第四的國家,以及正式法語人口最多的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剛果伊波拉疫情有高擴散風險。兩醫療中心日前遭到縱火攻擊,引爆嚴重疫情已經有1009人感染,629人死亡,死亡率高達60%,是史上第二大疫情,史上最大規模的發生在2014年至2016年(最後有1萬1325人亡死)。

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25263588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位置

剛果民主共和國在世界上的位置(深紅色)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關鍵字: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死亡

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史上第二大伊波拉疫情,過去9個月來已經有1009人出現「出血熱」症狀,629人死亡。可怕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這波伊波拉疫情仍有高擴散風險。

綜合外媒報導,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布滕博市(Butembo)和卡特瓦地區(Katwa)的醫療中心日前遭到縱火攻擊當時當局就曾警告,恐怕會引爆嚴重疫情,如今警告成真過去9個月來已經有1009人出現感染症狀,629人因此死亡,死亡率高達60%,是史上第二大規模伊波拉疫情史上最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發生在2014年至2016年(最後有1萬1325人亡死)

剛果衛生部長卡倫加(Oly Ilunga Kalenga)指出,這次疫情集中於北基伍省的卡特瓦鎮(Katwa)、貝尼鎮(Beni),伊圖里省(Ituri)也有少數案例,「伊波拉疫情不僅嚴重影響公共衛生,更是所有人類和社會上的悲劇」,已經有數百個剛果家庭因此破碎,數百名孩童成為孤兒。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25263588

雖然目前其他地區及鄰近國家尚未傳出疫情,但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仍有非常高的擴散風險,WHO總幹事阿達諾姆(Tedros Adhanom)就表示,此次伊波拉疫情持續時間太長,專家們除了要盡快結束疫情,也必須建立完整衛生系統,防範其他健康威脅。

史上最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發生在2014年至2016年(最後有1萬1325人死),當時爆發在西非地區,總共有2萬8652人遭到感染,由於當地居民排外情緒嚴重,增加醫療困難,最後有1萬1325人死亡。

現被稱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地區,在8萬年前即有人類居住期的歷史開始於剛果班圖人的遷移浪潮,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從西北遷移到盆地地區,期間包括前殖民地時期至推翻殖民者時期。班圖人的遷徙取代了本地土著俾格米人,他們將其文化融合進現代剛果南部地區。班圖人從西非地區學習了農業鐵器的使用方法,以剛果的班圖語系語言為主要方言。

人類隨後從達佛蘇丹科爾多凡地區遷移進入剛果北部,東非人也遷移進入剛果東部,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人類遷移使技術從石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南部和西南部人大部分是狩獵、採集者,幾乎不含金屬技術的使用。金屬工具在這段時間內的發展,徹底改變了農業畜牧業這導致東部和東南部的狩獵採集者被班圖人取代。10世紀的班圖人完成了最後一次向中部非洲西部的擴張。人口的增長使交易網絡迅速形成,商業交易主要為鹽、鐵和銅。

在公元5世紀,一個氏族社會開始沿烏朋巴湖加丹加盧阿拉巴河兩岸發展。此文明被稱為烏彭巴,最終演變成盧巴王國(Kingdom of Luba)以及隆達王國(Kingdom of Lunda)。原始的烏彭巴社會演變成盧巴王國的過程是漸進和複雜的。這種轉變不斷進行,發展出幾種與烏彭巴文化不同的社會文化。每一個社會都來源發展自其之前社會文化(與羅馬文化借鑑希臘文化相似)。

公元5世紀的社會演變在卡蘭巴(Kamilamba)周圍地區發展,然後由一些在桑加加丹加周邊的文化所取替。在剛果地區出現的是這些特別豐富的礦石,除了在象牙和其他商品的交易外,開始制定文明並實施鋼鐵、銅技術。烏彭巴因自己對金屬工藝的大量需求建立了一套大型商路(超過1500公里的商業網絡,直到印度洋)。此外,該地區擁有良好的農業條件和豐富的魚類和野味。其強大的經濟和糧食儲備,使該地區變得非常富有。城邦和中央政府建立在酋長制度上,成為普遍接受的政治制度,統治者變得越來越強大,特別是在16世紀。

班圖人曾經於13世紀末14世紀初在這個地區建立過剛果王國,領土包括現在的安哥拉、加彭和兩剛果的疆域。15世紀晚期,歐洲人來到這裡開始奴隸貿易。到19世紀早期奴隸貿易結束的時候,這些班圖王國都衰落了。

1482年葡萄牙的航海家狄亞哥最先發現剛果河、並且在河口立碑為誌後,在以後的三世紀中,歐洲人才和剛果開始作初步的接觸;有的人來此傳教,有的人開始在瀕大西洋的河口建立貿易站,用以販賣奴隸和其他物品。但是因為內部蠻荒多阻,深入剛果內部的歐洲人十分稀少。

1816年,英國也對剛果發生興趣,英國海軍派遣詹姆斯·亨斯頓·杜凱(James Hingston Tuckey)上校,率領裝備精良的探險隊溯河深入探測,終於因為河流湍急、氣候不適,杜凱一行人終告齎志以歿他們的遺體現在還埋藏在博馬附近的太子島上。

剛果和文明世界的接觸以及有計劃的開發,始於1874年到1877年。英國探險家李文斯頓冒險深入剛果境內,但他將剛果河誤認為是尼羅河的源流。1874年,新聞記者出身的英國探險家史丹利,組織了一支包括342人的大探險隊,才認清楚了剛果河真貌。史丹利先向英國政府報告這塊還沒開發的財富之地,但是沒有得到當時英國政府的資助支持,所以轉向比利時

1876年,比利時國王雷奧波爾特二世布魯塞爾召開國際開發非洲會議,斯丹利在非洲探險和經營的成就,深獲比王的重視,於是就以國際開發名義極力資助斯丹利委託開發,使他重返非洲探險。斯丹利在逗留剛果5年期間,先後在各地建立了22處貿易站,同時在魯巴那河上流行駛汽船,並且在斯丹利瀑布附近建築鐵路,替比利時國王建立了「剛果獨立區」,

並且在1885年成立剛果自由邦。同年獲得在柏林會議中的列強所承認,使比利時國王成為剛果自由邦的主人1908年就將這個地方正名為「比屬剛果」。

剛果自由邦是一個通過殖民控制的非政府組織,由比利時利奧波德二世國王個人控制。利奧波德是董事長和唯一的股東,他越來越多地在上剛果地區攫取象牙橡膠和礦產在世界市場上銷售(雖然其名義上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當地人民生活和該地區的發展)。

國家包括現代剛果民主共和國整個地區,存在於1885年至1908年期間。剛果自由邦最終因對當地人民日益殘酷的虐待和掠奪自然資源而聲名狼藉,導致比利時政府將其廢除,並於1908年接管。

公共力量(Force Publique)士兵於比屬剛果,攝於1918年,在公共力量的巔峰時期,共有420名白人軍官領導19000名士兵

比利時在1908年舉行了有關剛果的會議,儘管比利時最初不同意,但迫於國際壓力(尤其是來自英國),最終接管了比利時國王的剛果自由邦。從此,它被稱為比利時屬剛果殖民地,在比利時政府的統治下直到1960年。

二次世界大戰後,剛果民族意識普遍覺醒民族運動逐漸醞釀。1960年,由帕特里斯·盧蒙巴領導的剛果民族運動黨(MNC)贏得了議會選舉,盧蒙巴被任命為總理。議會選舉剛果人同盟(ABAKO)的約瑟夫·卡薩武布為總統。其他出現的政黨包括Antoine Gizenga領導的非洲團結黨(PSA),和Albert Delvaux與Laurent Mbariko領導的國家人民黨(PNP)。比屬剛果在1960年6月30日獨立,改名為「剛果共和國」。獨立後不久,加丹加省(由莫伊茲·沖伯領導)和南開賽省針對新領導人開展分裂鬥爭導致聯合國剛果行動在獨立後留下的100,000名歐洲人大多逃離了這個國家,為剛果人取代歐洲軍事、行政精英鋪平了道路。

剛果獨立後與鄰國同稱剛果共和國,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1964年8月1日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8]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共和國(法語: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德西雷·卡比拉領導的剛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武裝部隊攻占首都金夏沙推翻蒙博托政權宣布就任總統,並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今。

第二次剛果戰爭從1998年開始,讓這個國家滿目瘡痍,也被稱為「非洲的世界大戰」,因為涉及了9個非洲國家和大約20個武裝勢力。儘管在2003年簽署了和平協定戰鬥仍在在該國東部地區繼續。在剛果東部,強姦和其他性暴力的發生率被描述為世界上最高的。此次戰爭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世界最激烈的,1998年以來540萬人死亡。 絕大多數死於瘧疾腹瀉肺炎和營養不良。

近年來,由於自2002年底起入侵的外國軍隊大部分撤出,經濟條件有所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特派團已經與該國政府方面接觸,幫助其制定一項協調一致的經濟計劃,總統約瑟夫卡比拉已開始實施改革。儘管如此,許多經濟活動仍然只能由外部的GDP數據反映。根據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是數十年來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

身為非洲第二大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在經濟上嚴重依賴於採礦業然而,許多經濟活動發生在非正規部門,不能在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中實際反映出來剛果是世界上最大的礦產地,及和工業鑽石的主要產地。剛果還擁有世界礦石種類的70%,擁有超過的30%世界鑽石儲量,並具有重要的礦床,這是一種用在電腦和手機使用的電子元件製造上的礦物。2002年,該國東部發現礦,但是迄今為止,礦山只得到小規模的開發。走私礦物、礦石和錫石(特別是鉭和錫等礦石)的非法開採極其嚴重,其帶來的利益衝突,甚至導致在剛果東部的戰爭不斷加劇加丹加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公司,擁有的盧伊盧河冶金廠可年產175,000噸銅、8000噸鈷,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鈷精煉廠。經過重大的調整計劃,該公司的冶金廠分別於2007年12月及2008年5月重新啟動銅及鈷的精鍊生產。身為非洲第二大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在經濟上嚴重依賴於採礦業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擁有非洲森林中百分之五十的河流系統,可以提供水電到整個大陸,根據聯合國對國家戰略意義的報告,剛果民主共和國在非洲中部有做為經濟大國的潛力,不過清廉指數中的排名為倒數20名第二次剛果戰爭從1998年開始,讓這個國家滿目瘡痍,也被稱為「非洲的世界大戰」,因為涉及了9個非洲國家和大約20個武裝勢力。儘管在2003年簽署了和平協定戰鬥仍在在該國東部地區繼續。在剛果東部,強姦和其他性暴力的發生率被描述為世界上最高的。此次戰爭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世界最激烈的,1998年以來540萬人死亡。 絕大多數死於瘧疾腹瀉肺炎和營養不良。http://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25263588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12526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