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缺電、電價上漲及碳中和無法達成
2021/05/21 11:08:08瀏覽1221|回應0|推薦22

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缺電、電價上漲及碳中和無法達成

一、      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缺電、空污、電價上升及碳排放增加

    任政府再如何巧辯,接連兩次大停電已暴露出台灣缺電,而這缺電正是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自己造成的。能源專家梁啟源說,政府想大力發展再生能源,2020年原目標再生能源占比10%,但實績只有5.6%,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很難達標。蔡政府必須認真思考,讓既有核電廠延役,除增加供電外,也可減少包括天然氣與煤在內的火力發電廠增設或延役增加的碳排及空汙問題。核廢料處理可採符合美國核安標準,也為世界核電國家大多數採用的乾式儲存。最近的斷電也是靠核三廠救援,因此新北市政府不應再阻撓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廠之使用,應讓核一、二、三廠全數延役,同時為避免南電北送容易斷電,核四廠應立即完成重啟,方能確保北台灣不缺電。

    對年輕人來說,能源政策、兩岸關係、教育文化及經濟科技最為重要。與電力使用相關的問題有電價上漲、空氣污染、溫室效應、缺電限電及能源安全儲存等問題。目前全球人口逾78億,溫室效應造成的極端氣候及貧窮等問題均與能源政策相關,一般國家的能源政策通常需考慮三E的目標,即經濟發展(Economic growth)、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及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三個層面,廢核政策造成碳排放增加、基載穩定電力減少、空污惡化、斷電風險增高及電價上漲壓力。台灣自有能源匱乏,99.3%的能源仰賴進口,無資格放棄或排斥任何可資利用的能源,僅能作最適當之配比。喧擾多時的台電深澳燃煤電廠案,為了選票又不蓋了,顯示能源政策未經深思熟慮,要用天然氣取代燃煤就產生了接收站破壞藻礁的問題,事實上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是源自於政府魯莽地廢棄核四廠所造成,核四廠的興建本來就是要解決北台灣未來四十年的電力需求。電力的供應要有一個基載電力,這個基載電力必須夠穩定、量夠大及夠便宜才能維持經濟成長需求,日常電力使用的變化包括尖峰用電需用基載外調節的方式,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既不穩定又不便宜,根本不能當作基載,綠能的裝機容量並不等於發電量,例如台灣夏季無風,還是要靠火力備載,各種能源都有其優缺點,所以在沒有天然資源的台灣不能放棄任何能源,只是能源配比多少的問題,台灣的各項能源配比建議參考值為核能20%,天然氣35%及燃煤30%,綠能15%較宜。能源配比值並非固定一成不變,視各國能源資源及國情可做適當調整,我們應理性從能源特質、台灣處境及國家利益來評估出一個最佳能源配比。

 

     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既不穩定又不便宜,無法當作基載,台灣土地狹小,電及太陽能都需大面積,所以蔡政府的20% 綠能很難達成,由於台灣是海島國家,能源進口要考慮安全存量,核能由於飛機運送一架次就可使用一年半最安全,且核能發電成本較低又不排放溫室氣體。天然氣安全存量最少且成本較高,燃煤的優點是成本低,安全存量比天然氣高,但缺點為會排放溫室氣體及造成空氣污染。日本已重啟12座核電機組,根據日本第五基本能源計劃,核能仍將是關鍵能源,2030年發電量配比為20~22%。韓國目前能源配比為核能30%,燃煤45%,燃氣17%,再生能源8%。韓國較便宜的核能加上燃煤即達到75%,顯然韓國的電力成本會較低,但是燃煤配比45%對空氣污染不利。台灣要將天然氣配比增至50%,不但將大幅增長電價且造成運送及儲存之國安問題。火力電廠造成的空污及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更是難解。

二、發展核電有助達成碳中和目標

   在碳中和目標下,核電發展可以更有願景。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2021年重點工作裡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這是十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用“積極”的字眼來形容核電發展工作安排。“十四五”規劃中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加快發展東中部分佈式能源,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沿海核電技術路線上提及華龍一號、國和一號及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都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型號。積極有序推進沿海三代核電建設。推動模塊式小型堆、60萬千瓦級商用高溫氣冷堆、海上浮動式核動力平台等先進堆型示範。建設核電站中低放廢物處置場,建設用過鈾燃料後處理廠。開展山東海陽等核能綜合利用示範,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核電“十三五”運行核電機組共49台裝機容量約為5103萬千瓦。在建機組16台,總裝機容量約1738萬千瓦;另有3台機組(總裝機361萬千瓦)獲得國務院核准後尚未開工。在運、在建及核准機組總容量達到7202萬千瓦。簡單估算,未來五年,中國將有20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投入運營,相當投入運營20台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根據2020年6月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預測,“十四五”及中長期,核能在中國清潔能源低碳系統中的定位將更加明確,作用將更加凸顯,核電建設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續穩步推進。在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值得關注的是推動"海上浮動式核動力平台等先進堆形示範"。海上浮動式核動力平台,也稱海洋核動力平台。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這會明顯增加核電的商業應用場景。此外,山東核能供熱為代表的核能供暖等綜合利用,變成了未來核能發展的一個重要選項。另外,建設乏燃料後處理廠”可知核燃料後端循環將是被重視的環節。自從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社會大眾對核安全方面就更加關注,大眾對核安全的認知出現了部分非科學、非理性的反核言論,需要加強民眾宣導溝通。發展核電當然要以安全為前提,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在碳中和目標下,核電具有很大優勢,中國目前已有49座核反應堆投入使用,假以時日,中國核電量將成為世界第一,優先發展光伏、核能及儲能使中國在“零碳排放”上領先美歐。碳中和既為世界和平與穩定提供新的途徑,也可能使國際秩序動盪。台灣如果能抓住碳中和正確方向,發展好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系統,則不會在歷史洪流中被淘汰,否則在無法進入國際自貿組織,又承受碳關稅及禁售產品衝擊下,台灣經濟將崩潰。

三、核電攸關台灣經濟

    台灣不產能源卻要廢核,造成電費上漲、空氣污染及缺電諸多問題,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現在都在討論碳中和問題,若台灣不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則外貿將受到碳關稅的制裁,影響整體經濟。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又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但美國的核電廠仍大批延役,甚至延役到80年,台灣目前的執政官員及立委多是學法律的,對於理工知識較貧乏,更不用說對核電技術細節的無知。馬任內本來核四是可以完工的,但被林義雄假自殺一嚇就封存核四,造成後續無窮的紛爭及浪費大量公帑。蔡英文以非核家園為職志,即使以核養綠公投通過仍不改其口,仍堅持非核家園目標不變。想做官的都看主子意思辦事,所以除非總統對核能正確認知並支持核電,否則這場核電大戰一定會讓台灣缺電並導致經濟蕭條。

   反核團體已炒作核能議題二十多年,這段期間核電科技已從第二代核電廠進入到第四代核電廠,安全性大幅提高且核廢料減少,但反核者仍用斷層、地震等來控訴核電不安全,日本發生福島事故後還重啟12座核電機組,台灣人有比日本人聰明嗎?我們看一下日本狀況,日本四國電力公司伊方核電廠北方約 8 公里處,有日本最大規模的活斷層「中央構造線斷層帶」,經審查安全仍然啟動。大飯店廠也是在斷層上經評估安全後啟動。日本處於四個地球板塊擠壓而台灣只有二個板塊擠壓,日本地震頻度是台灣二倍,為何日本還要發展核電?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國家生存,日本與台灣同樣無自產能源,大量工業製造的溫室氣體排放若無核電抑減根本無法符合巴黎協定減碳公約,日本也大力發展風電及太陽能,結果發現產量太小根本塞不了牙縫,日本最近也拆除了一座離岸風電機,因為無風且維修成本高不符效益。懂核電的台電及原能會專家為保其官位要看主子臉色行事,不敢講真話。而政論節目中的名嘴、民代及假專家卻亂說一通,讓人民不知要相信誰?若撇開政治意識形態,核電廢料問題根本不是問題,試想全世界有32個國家用核電,451座核能機組運轉中,人家沒廢料嗎?光是對岸中國大陸就有49座核電機組在運轉另有13座興建中,最終要興建一百多座,為什麼人家不炒作此議題?核廢料處理分為低階級高階二種,所謂低階就是核電廠運轉維護中產生的消耗性的污染廢棄物,這類廢棄物可藉焚化及減容固化處理暫存入具良好屏蔽之倉庫,最後再移入所謂的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由於醫院的核子醫學及工業上放射性廢料也須處理,所以是國家統一處理。台灣的「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於95年5月24日公布施行,經濟部已於95年8月成立選址小組,並指定台電公司為選址作業者。100年3月29日遴選建議台東縣達仁鄉及金門縣烏坵鄉為建議候選場址,然政府無能地方性公投未能執行,須效法韓國慶洲模式或修訂執行細節以便儘快解決。另一種廢料其實就是用過的鈾燃料、稱為高階廢料,國際上處置有二種方法,一是可暫存乾式貯存場待日後統一處理如美國作法,或送用過燃料再處理廠提出有用物質如日本做法,最終處置掩埋也有國際案例可循。台灣並非核能先進國家,用過核燃料涉及國際核子擴散保防,所以美國也暫存乾貯場待日後處理,台灣當然聽美國只要照美國作法並無問題。美國已有七十多座露天乾貯場,用了幾十年也沒問題。乾貯場內的鈾燃料是可取出再運至再處理廠處理,不是永久存放。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63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