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新能力是中國及台灣經濟差距擴大原因
2020/04/09 20:05:37瀏覽511|回應0|推薦13

創新能力是中國及台灣經濟差距擴大原因 

一、中國首次成為國際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值得台灣學習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4月7日公佈的2019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顯示,中國獲得58990份專利超越美國名列世界第一,2019年,全球專利申請前五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58990份)、美國(57840份)、日本(52660份)、德國(19353份)和韓國(19085份),亞洲的中日韓就超過一半,但台灣落後很多需加強科技的創新能力。1999年中國申請專利276份,到2019年,專利申請飛越上升到58990份,在短短20年間增長了200多倍,顯然在教育制度及國家政策方面,中國大陸較台灣成功。申請國際專利後,申請者可以同時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尋求對其發明的保護,路透社稱,專利擁有權已經被廣泛視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的重要標誌。中國的成功要歸功於中國提倡創新,努力提升高層次價值經濟體系的戰略。 

             近年台灣被邊緣化,而中國大陸的科技及經濟實力均大幅躍升,政府不能只灌輸年輕人仇中而應加強科技教育。意識形態言論不能提供年輕人好的職業及高薪,科技創新才能改善台灣的經濟。外媒報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GII)顯示,中國連續第四年保持上升,排在第14位,超過日本、法國等國,較去年上升3個位次,是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唯一進入前30名的國家,中國大陸如今已躋身世界創新國家前列。報告指出,中國的創新質量在中等收入國家中連續7年保持第一位。此外還在專利數量、效益模式、原創品牌和工業設計、高科技和創新產品出口等方面保持第一。報導指出,中國過去幾年創新能力迅速發展,擁有數家非常優秀的科技機構。 

            台灣經濟不好有很多原因,其中缺乏自有品牌及創新能力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台灣的台積電在半導體代工上世界有名,但台灣賺不到最終產品的高附加價值。以前中國產品是質差價低的代名詞,而如今通過自主創新,中國大陸已湧現高鐵,華為,格力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在世界經濟乃至全球發展中顯示出新的力量。品牌建設是強國戰略任務,也是台灣企業要學習的共同責任。 

二、中國經濟特質 

            世界上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即美國與中國正進行貿易大戰,表面上看起來川普耀武揚威,高舉增加關稅的大棒痛毆中國,但實際上貿易戰的背景是中國賺了美國幾千億美元的順差,中國已非孱弱小國,強大的國力及經濟生命力足以抗拒美國的壓力。中國的經濟特質如下:

(一)   中國基本上已實現工業化

    近代史上,中國的工業極端落後以致人民貧窮國家積弱,中國龐大的市場可以充分發揮“規模經濟”壓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同時,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非常有利於新技術的及新產品的誕生。因為美國的工業生產鏈並不齊備,需要從許多國家進口零件,所以生產周期較長,而中國深圳等地方可迅速找齊所有配件,生產速度極快。所以川普政府從2018年初與中國進行貿易摩擦以來,美國企業並無法把從中國的進口轉移到其他國家去,它們寧可多付點關稅也還要從中國進口。

(二)機器人的廣泛應用

    中國的工業正在進步創新,高端製造業增長趨勢強大。雖然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明顯發生衝突,但中國能調整自己去適應新變局。上一次經濟危機,讓中國淘汰了低端的過剩產能,換上了高端製造。那些過去生產箱包、鞋帽、成衣的村鎮,現今都成了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的配套工廠。最近兩年,中國製造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就是高端製造業,大大提升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質量及生產效率,也使企業獲得了更多的利潤。

(三)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數字經濟有兩個來源,一是數字資源,另一是經濟形態。在今天,網際網路、物聯網、傳感器等一起構成了大數據,信息抽象的資源變成了數字形態。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產業,指其產品(含貨品及服務)之主要目的,必須使資訊的處理與傳播可透過電子工具來達成。由於技術的進步,數字化的信息成為信息資源利用的主形態,數字經濟包括兩大板塊,核心板塊是ICT產業本身,拓展板塊則體現了ICT技術和產業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應用的溢出效應。若勞動力不足,就業觀念需改變,而優化流程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所有產業都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得到提升。

    中國的數字經濟的已經躍居全球第二,數字經濟先是內涵然後外延,也就是: “互聯網+”,再加一個“德國工業4.0”,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移動支付。數字經濟當然跟互聯網普及和發展規模密切相連,中國網民規模世界第一,數字經濟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提供了廣泛的一個基礎跟支撐,數字經濟的發展將給全體人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社會更能穩定、健康和持續的發展。2018年,中國的數字經濟高達3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在全球經濟體中比例最高。數字經濟的發展與網絡傳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在下一代5G通信技術上優勢更加明顯。一旦中國全國都實現了5G的商業化運行,中國的數字經濟勢必會催生出更多的新經營模式、新企業與更新穎的就業形式。 

三、台灣的三項經濟弱點 

(一)   台灣內需市場狹小

    一般農產品及初級工業產品無法壓低成本缺乏外銷競爭力,更由於無法參加RCEP及CPTPP等國濟自由經貿組織,關稅將使台灣外銷成本增高,台灣的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業種類少且多係代工,缺少自有品牌。與世界主要市場及國家未簽妥自貿協定(FTA),最重要的是未能充分利用鄰近中國大陸市場的便利通道進而拓展世界通路。

(二)   能源政策錯誤

    廢核造成電價上漲及缺電,外商投資環境惡化,不重視科技創新,政治意識形態鎖國,所用官員多學法律或醫生缺乏經濟素養,不求與世界接軌,不培植本土再生能源工業及國防工業,大筆資金買並不先進的武器,政府未用心提升本土技術及高科技產業。

(三)   政治干擾經濟

    不參考鄰國成功經濟政策,惡化兩岸關係,經濟政策不求突破,因循苟且度日,缺乏經濟動力。 

四、中國將超越美國經濟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要快得多。德國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盧多維奇·蘇布蘭說:“我們預計中國將在2025年超過美國。 ”,最遲到本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國將領先。英國匯豐銀行的預測顯示,屆時中國的GDP將達到約26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7元人民幣),而美國的GDP將僅為25.2萬億美元。台灣在這種經濟大環境變動下若不重視兩岸關係,利用大陸經濟成長帶動台灣經濟成長動力將是很危險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3241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