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4/12 22:16:40瀏覽482|回應3|推薦15 | |
五年級的的成長背景,是國家觀念濃厚、充滿愛國情操的時代。在那個年代,也許是有意的政治操作,也許是大時代的環境關係,我的心中對「中華民國」有著至高無上的愛,「愛國」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而已,是發自內心的、不需作假的。 我懷念那個年代。 經國先生主政的十幾年,正是我從兒童到成人的階段。我感受到國家的生氣蓬勃,我感受到社會的遽變:我們從物資普遍缺乏的貧困,漸漸變得富裕;經濟起飛、各項建設的成果讓台灣成為亞洲的驕傲。隨著解嚴,社會變得開放,可以更廣泛的看到各種資訊,不再有文化上的禁錮。這時的社會有點像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爭鳴,但是沒有謾罵、沒有失序。我的大學生活是豐富的,因為可以在各類解禁的書中尋寶。 我懷念那個年代。 隨著所謂的「民主」開放,社會越來越亂,價值觀也跟著錯亂,意識型態主導一切,人們沒有國家觀念~~你愛的是「中華民國」,有人嗤之以鼻;你愛的是「台灣」,有人也有意見。親切的「芋頭、蕃薯」成了「高級外省人、台巴子」!藍綠的意識型態嚴重的肢解了這塊土地! 我厭惡這個年代! 回顧歷史:東晉偏安江左、南宋在臨安建國,不是新亭對泣,就是積弱不振,最後的命運都是亡國,而且是人民在飽受戰亂疾苦之下亡國。我們不該以史為鑑嗎?有穩定的生活、好好活下去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嗎?不管這塊土地的未來是什麼,總是要儘量爭取存活的空間,不要動不動就自己打成一團,或是經常挑釁,讓別人對我們有動武的理由,更不能夜郎自大~~自卑感引起的自大狂;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不是嗎?我們只有這麼一塊小小的土地,再加上這麼特殊的政治背景,本來就很不容易在國際間存活,更沒有搞分裂的本錢! 記得國中的「公民與道德」中提到,國家的組成要件是:土地、政府、主權、人民。土地,咱們丟了一大塊,只剩一小塊;政府,從癱瘓中緩慢的復健;主權,世界各國承認的「中國」不是我們,也沒人承認台灣的主權;人民~~就是你、我啊!能好好活著,就有希望。 不唱高調,揭下假面具,務實的求取生存的空間。 我,是這麼想的。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