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莊子的道與上帝的道
2011/03/26 21:19:38瀏覽118|回應1|推薦0

0219討論 莊子的道與上帝的道

高雄鳳山三益同學談:

領會天籟,才能認是真道,莊子所謂的道是不是宇宙大自然的運行:
那跟上帝的創造以及主耶穌說的:真理、道路、生命是可以做連結的嗎?

柯玉雪談:當然可以做連結。就基督徒而言,主耶穌的道是救人生命的道,祂是起始也是終末,如《聖經‧啟示錄》所言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祂超越時間、空間,他是完全的「祂者」,祂的偉大在於可以把他者當成我者,人類做不到。祂是三位中的一位,是神也是人,祂的道當然包含莊子的「道」。宗教和哲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哲學是抽象概念的思辨,宗教除了「教義」,就基督宗教言,有一位人格神─上帝,而莊子的道沒有這樣的人格神。但是,對中國人或台灣人而言,對「上帝」的聯想,就會想到有一位天上的黃帝(玉皇大帝)坐在天上,其實,對西方人而言「上帝」不是國人想像的這個意思,上學期我在衛理神學研究院修Dr. Moon的「神學英文」時她就提醒大家說,上帝的概念其實更接近國人說的「道」。但是,在學術上,為了嚴謹我們當然不能說上帝就是中國的「道」,因為這當中也確實有些不同之處。耶穌道成肉身是中保、祭司…是人與神和好的橋梁,祂的多重身分是很特殊的。但是,如果從Dr. Moon的觀點來論,那麼,如果這個人「得道」升天,是否,可以翻譯成這個人被上帝觸摸到,所以升天與上帝在一起?

三益同學談:地籟人籟皆是天籟的彰顯,這是存有的同體肯定.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涵義,謝謝!

 

莊子的道可參考王邦雄從工夫修養看莊子「道」的性格〉~摘自《鵝湖月刊》第21卷第6期總號第246

齊物論的道是存有論意義而不是認識論意義。張岱年先生在《中國哲學大網》中,就是把〈大宗師〉與〈齊物論〉中的道分別放在本根論與認識論中加以闡述的。

道大體上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指世界的本原,一是指最高的認識,前者是道的實體意義,即自然觀中的道,後者是道的認識論意義,即認識論中的道。

道既是世界的起源,又是萬物的根源,這說明在老莊那裡,道既是宇宙論的意義,又有本體論的意義。

問題是,本體論宇宙論意義的道,若僅與認識論意義的道,接頭聯貫起來,會轉成獨斷論。因為莊子認定經由心知,根本無以認識「道」的全貌與真象,且〈齊物論〉所探究的「道」,不在透顯認識論的真理,而在反省認識論的侷限。故以〈齊物論〉通向〈大宗師〉,做為本體論或宇宙論意義的道,僅是想當然正的設定一宇宙的本原,來做為萬物生成的總原理。故有如下的斷語:

他把自己虛構的無差別性賦予世界的本根,又反過來以本根的無差別性作為自己所追求的認識和修養的最高目標。

由此說道,不僅獨斷,抑且是循環論證了。又云:

莊子的道,是世界的根源和依據,道的主要特點是絕對性和無目的性,道是絕對化的構思的產物。……是超越物質世界的抽象的絕對的思想觀念,是絕對化的觀念性實體。

經由認識論的進路,道是虛構的思想觀念,且是極為抽象的觀念。抽象觀念是心知的產物,可以普遍的認識萬物,卻不能生成萬物,觀念性實體再絕對化,也不能自本自根,生天生地。道不能解釋自己的存在,又如何解釋萬物的存在?

實則,莊子齊物論的用心,在通過「萬竅怒呺」的寓言,逼顯天籟,做為「眾竅是已」的地籟,與「比竹是已」的人籟的存有論基礎。萬籟「咸其自取」,皆從「怒者其誰」而來,所以地籟人籟皆是天籟的彰顯,這是存有的同體肯定。此有如老子所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道大,所以道生成的天地人,一體皆大。

有聲之聲的「吹萬不同」,由無聲之聲的「大塊噫氣」而來,有形之我的「百骸九竅六藏」在「吾誰與為親」的逼問間,證存無形之我的「真君」來,問題在,地籟有竅,人籟有形,一者「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二者「其形化,其心與之然」,無形之我的真君,會有心知的作用,執著自身的形,故「成形」而有彼是之分,「形化」而有死生之別,在「其心與之然」的心知構成中,本來只是分個彼此,卻把指稱的「是」,轉成評價的「是」,我是對的,跟我不同的彼是錯的,彼是之分遂成是非之別;而死生只是「形化」的不同樣態,卻轉成生是可喜,死是可悲之悅生惡死的好惡來。如是,是非之執與死生之惑,就此成了人生的兩大困苦。地籟之和與人籟之真,就此隱退不見。故云:

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齊物論〉)……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e5&aid=5022468

 回應文章

pata123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可否使用多一點的白話文
2011/04/27 19:59

您好,我很想透過您這篇文章了解您想要表達的,可能的話,再回應一下我個人的讀書心得,可是您使用了很多不易了解的名詞,所以不太了解您的文章大意!

對很多人來講,<道>這個字已經是夠難了解的了,所以可否請您在往後的文章中,儘可能使用白話文!事實上,我個人還認為,當我們愈能夠以白話的方式來說明<道>的時候,那就表示我們愈了解<道>....謝謝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