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三陵杂记
2009/01/28 10:36:20瀏覽284|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 / 1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003/3/26 下午 06:19

 

游十三陵杂记

 

  6月,在昌平县参加《北京地名志》审稿会议之际,有幸对附近十三陵的明朝陵墓逐个进行了考察(已开放的长陵、定陵除外)。陵墓大都久已坍圯,断垣残壁,斜阳荒草,暮鸦聒噪,状极凄凉。站在这些残旧陵墓的面前,耳边又响起金戈铁马之声。历史无情,这些旧王朝的主人早就被滚滚的历史长河所淹没,留给人们的只是深沉的回忆和严肃的思考。

康陵前的遐想

  来到康陵,觉得这个墓几乎是十三陵中最残破简陋的陵墓了。踩着断落的阶梯艰难地爬上明楼,来到皇帝的墓碑前,哪块写着“武商毅皇帝之墓”的墓碑也已破碎,一条很深的裂痕从头裂下来,连碑座也碎裂了。如此破落的陵墓不禁使人想起它与睡在陵墓里的主人太不相称。明武宗就是大家熟悉的正德皇帝,《游龙戏凤》是众所周知的民间故事。

这个荒唐无耻的皇帝来到远离京师的大同,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就进行调戏,霸占了这个姑娘。武宗荒诞之处甚多,营建豹房,搜罗美女,金屋藏娇,这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所没有的。他甚至搜罗童男。他崇尚武功,豹房中实际上养着一头土豹,还有一支看守豹的军队。他亲自率领军队练兵。为了表示自己勇敢,他还搏虎为戏(当然这头老虎是驯服了的),然而老虎性起,他还是受了伤。由于荒淫过度,武宗31岁崩于豹房,临死前说了一句真话:“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像武宗这样骄奢无度的君王,死后陵墓如此凄惨,这是他本人意料不及的。李自成进京时,放火纵烧明陵,康陵烧得很惨。清初重修过,后来又失过火。现在明楼顶上还堆放着当时烧剩下来的残木。我觉得仅保存这些残木断砖,不加修缮,让人们看到明末清初留下的遗迹,更有教育意义。

思陵和王承恩墓

  十三陵最靠西的那个陵,就是埋葬崇祯帝的思陵。严格说那不算一个陵,崇祯生前没有经营自己的陵圹。城破之时仓促自缢,昌平的官员把他葬入田贵妃的坟墓。清顺治帝稍加修葺,名曰思陵。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坟墓和墓碑,墓碑南边50米,有顺治十六年大学士金之俊奉旨写的碑,碑文久经风雨,但有不少字犹能认出:“……俾天下后世读明史者咸知崇祯帝之失天下也非失德之故,总由人臣谋国不忠所致,庶后之为人臣者悚然知所戒,而后之为人君者亦知慎于用人心。……”这个说法与崇祯帝本人的说法一致。他们都把明亡的责任推到臣子身上,不去承担自己应负的罪责,还以此教育做臣子的要无限忠于朝廷,借以巩固君王的统治。

  在思陵墓的西南侧,有王承恩墓。这位一直陪伴着崇祯帝的太监,最后在无人任职的情况下还提督过京营内外军务,兵败城破,他随崇祯帝巡逡街头,最后崇祯帝自缢煤山,他也在旁边的树上上吊身亡。王承恩墓有三块碑,现在完好地保存着。

我们来到王承恩墓前,墓前种了几垅玉米和白薯,疏密有致。因为熟悉崇祯帝吊死煤山的故事,解放以前,我来到北京,特意到景山公园去凭吊那棵槐树。“文革”期间,槐树毁于浩劫,现在虽已补种上了另一棵新槐树,毕竟不能吸引游人。看来想了解明末历史的人们,会把兴趣转移到思陵来的。我们参观思陵时,思陵正在修复,墓前那几棵古松蟠龙虬枝,苍翠可爱。相信思陵竣工后,参观者不会少的。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 / 1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003/4/21 下午 02:29

世界文化遺産:中國明顯陵

 

 

align=center

                                                                明顯陵中的明樓

陳力丹

明皇陵一共有18座,北京14座(十三陵和景陵)、江蘇和安徽3座(明孝陵、明祖陵和明中都皇陵),最不引人注意的就是位於湖北鍾祥的明顯陵。但是,它卻是目前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中的明朝皇陵。其實,顯陵的主人明興獻王朱祐杬沒有做過一天皇帝,只是他的兒子是嘉靖皇帝,於是父親被兒子追封爲皇帝,倒是他的母親真的做了十幾年皇太后。顯陵的人文價值完全不在於墳墓的主人,而在於皇陵建築群的獨特性

顯陵位於鍾祥城以東75公里。陵墓大紅門西側的一池水格外引人注目,陵中棱恩殿前還有一池水,這兩池水分別稱爲外明塘內明塘,前者橢圓形,後者正圓形。一條拐了五道彎的水道(上面架有五道禦河橋)自北向南穿陵區而過,注入陵西的莫愁湖。陵中有水道和小湖,平添一種美景,這是中國皇陵中獨有的設計。大門外的兩塊高近三米的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漢白玉碑,是嚴嵩的手書。由於這個大奸臣名聲太臭,以致他的字迹留下的不多,這裏保留下來的倒值得看一看了。

走進大紅門,穿過一道禦河橋,沒想到又見一座大紅門。當年按王爺的等級建陵墓時,已有一道大紅門了;嘉靖的母親逝世後與其父合葬時,又外加了一道大紅門。顯陵與衆不同的又一個地方,是有兩道邏城。外邏城牆總長3438米,整體呈寶瓶狀;寶瓶長1656米,中間最寬處464米,兩頭寬約300米,面積達58萬平方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文化遺産的總幹事,曾沿著外邏城走了一圈,對如此大規模的皇陵感到驚訝。其他的明陵均只有一道圍牆,呈長方形,相當於現在顯陵中包圍棱恩殿的內邏城。就占地面積而言,顯陵大於北京任何一座明皇陵。外明塘附近有一處外邏城缺口,傳說是雲南和貴州由於地方偏遠,沒有運來磚而造成的。所以現在鍾祥人在談到什麽事情只差一點時,有一句俗話:差一雲南搭一貴州

明顯陵的功德碑只留下了被焚燒後的遺址,巨大的正方形碑亭上面草木叢生,但四門上方四龍戲珠的浮雕清晰可見。亭正中的碑體被打碎,散塊躺在碑亭內。亭內牆體的角落,依然可以看到燃燒過後留下的巨大木柱的輪廓。事情發生在三百多年前,這是被攻打承天府(即現在的鍾祥)的李自成起義軍燒掉的,顯陵幾乎全部地面建築的木制部分,都毀於那次戰爭。現在顯陵的明樓修復於1989年。那位聯合國負責文化遺産的總幹事建議一定程度地修復功德碑,因爲沒有四角支柱的牆體可能會坍塌,但是散躺的碎碑體應保持原樣。

穿過功德碑,我在十二對石像生(獅、獬豸、麒麟、駱駝、象、馬、文武官員)處逗留的時間最長,雖然它們比北京的要小些,但每件都是上乘的藝術品,雕刻得栩栩如生。

經過第四、五道禦河橋,繞過內明塘,棱恩殿的建築群遺址顯現在眼前,這是一片劫後餘生的場景,只剩下該殿的石基部分。僅從石基看,當年的建築規模相當宏大。大門兩側基本完整的琉璃瓊花壁和背面的雙龍壁,格外引人注目,這在各明陵中也是獨有的,其精湛的工藝與故宮中的一般。在明樓上,正中的巨大陵碑是後補的,但是中間刻著恭睿獻皇帝之陵七個大字的那塊石頭,是原來碑體的一部分,與新碑體合爲一體。

我在雨中沿著寶城邊緣走到後面時,發現北面還有另一個寶城,是間有一道連接兩寶城的瑤台,意爲進入仙境。一座陵兩個寶城,這在中國皇陵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前一個寶城是興獻王死時作爲王爺入葬的,後一個是嘉靖母親死後與其父合葬時新修的,當時通過地道將其父的靈柩移到後一個寶城與其母的合在一起,從而達到了既不破壞原墓,又體現皇陵制式的目的。

我乘車在濛濛細雨中駛離顯陵,兩道邏城、兩個寶城、五曲水道和內外明塘、琉璃瓊花壁、瑤台、石像生……顯陵的獨特之處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1202日第七版)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n1565&aid=259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