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狮子林历史简介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开放面积约14亩。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元至正二年(1342),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已的师傅,取名“师子林”,又因园内多怪石,形如狮子,亦名“狮子林”。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等。园内多竹,竹间结茅的方丈禅窝,建有“冰壶进”、“玉鉴池”、“小飞虹(桥)”。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师子林纪胜集”。著名的话有:朱得润的《狮子林图》、倪瓒(号云林)的《狮子林横幅全景图》、徐贲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倪瓒和徐贲的画在清代由皇家收藏,近世有延光室影印本,真迹目前下落不明)。狮子林由此名声显著,至元末明初,已成为四方学者赋诗作画的名胜之地。
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明万历十七年(1589),明性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惟假山依旧。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氏原准名筹备开放,但因抗战暴发未能如愿。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二、狮子林的主要特点
1.以“假山王国”著称于世。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还可找到十二生肖图,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确实,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
2.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园因寺而闻名。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骂祖。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魔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如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即便狮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3.狮子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有一位皇帝对狮子林倍加赞赏。曾五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他就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信建一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就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一章。黄熙在中状元后,重修府第,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在淡雅的苏州园林中抹上了如此富丽堂皇的一笔,也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
4.近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结合的产物。
狮子林自元代以来,几经荒废,几经兴旺。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颇具争议的是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对狮子林的重建。清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叠石亭台坍塌;由贝润生购下重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峰石依旧。又购园东住宅,建族校、家祠,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有争议之处。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得现光辉。
三、狮子林主要景点
燕誉堂:燕誉堂为园内主厅之一,富丽堂皇,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名取自《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表示名高禄重,荣宗耀祖。此堂建筑上为鸳鸯厅,正中用屏门一隔为二。染架一面用扁作,一面用圆料。南北二半厅地下、墙上图案各不相同,家具陈设式样各异;南厅有窗,长窗用透明玻璃。北厅无窗,长窗用彩色玻璃。燕誉堂是苏州园林鸳鸯厅中最佳的一例。燕誉堂前庭内,高大的白墙下筑花坛,牡丹丛植,玉兰夹峙,寓意为“玉堂富贵”
九狮峰:九狮峰位于小方厅北亭院内。院内花坛内,有一座高大的太湖石峰。石峰多孔的巨峰,形态俯仰多变,气势雄伟。仔细端详依稀可见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故名“九狮峰”。此峰用若干块湖石镶嵌接叠,而无斧凿痕迹,叠石技艺相当高超。
指柏轩:指柏轩是园内正厅,两层楼阁,高爽轩昂。指柏轩原为禅僧讲公案、斗机锋的场所,“指柏”是“赵州指柏”的简称。现为贝氏重建,底层有围廊,翻轩有挂落。轩内屏门正上方悬挂光绪进士王同愈所书“揖峰指柏”匾。轩内家俱陈设有天然几、花几、供桌、太师椅、正中置铜鼓,古色古香俗称“诸葛鼓”。登楼南望,可见对面奇石林立,兀峰矗立,即狮子林的假山群。
真趣亭:真趣亭为歇山卷棚顶,三面设置吴王靠。亭内悬挂金底绿字乾隆御笔“真趣”匾,是清高宗弘历1765年所题。亭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与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皇家气派。此处为园中主要观景点,东品百狮山,南赏假山群,西观山林瀑布,低见画亭曲桥,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