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鎮江金山
2009/01/14 11:10:57瀏覽243|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1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4/4/2007 11:17

登金山有感

 

不慕神仙羨人間,

白娘許生更纏綿。

也怪法海徒多事,

惹得大水漫金山。

回覆
推薦  留言 2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4/4/2007 11:19

金山 

 

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约2公里,海拔43.7米,占地面积10公顷。金山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朝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改道,至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当年东坡居士笔下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水上风光演变成了陆上胜境。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

镇江金山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整个金山风景区计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

“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

“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

《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小感想: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法海洞和慈寿塔。法海洞有2层,很低而且很小。只能容许2个人侧着身体进出。据说法海是个彪型大汉,在这样的洞里恐怕连身子都立不直吧。可见当时修行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于是我对法海—这个白娘子传中的超级大恶人的印象一下有了改观。再有就是慈寿塔。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


回覆
推薦  留言 3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4/4/2007 11:21

    想象中的金山,是滚滚大江中一个突兀的小岛,寺依山建,仿佛浮在波涛中一般。大江两岸悬崖绝壁,不是耸入云端,也要高有数丈,不然水漫金山的时候难免伤及两岸无辜百姓,白娘子的美好形象也要大打折扣。谁知走到山脚下,却并不见水浪的影子,据说是因为泥沙沉积为平地,长江向北改道,于是金山就完全成了平地起景,好像北京故宫后面的景山一样。至于两岸的悬崖,看来古来就没有的,江南风光自是江南风光,不应如我想象中的那样雄浑。即使登到山顶,也只望见山北一片水塘,大江早已退得远远的了,一处"江天一览"的胜景变得徒有虚名,不禁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幻。

 

    金山虽小,金山寺却大,殿宇房舍高低错落,山顶佛塔直冲穹顶,山也就显得挺拔起来。大雄宝殿华丽宏伟,殿内佛像高坐莲台,雕塑精美端庄,很有庄严的美感。"宝殿能容千万人"毫不虚传,起码气势上就够了,如果当真以人数计,都站在地面自然站不下,让那些得了道的神仙飞升起来,重重叠叠,以大殿的高度恐怕也装下不少。

 

    寺内香火很旺,虔心拜佛的不少,像我们这样凑趣闲逛的也不少,挨挨挤挤,好不热闹。偏偏还有摆摊卖货的夹杂其中,占了多数走廊殿阁,甚至把墙上的乾隆御碑也嵌到自家的货架子里面,害得我们费了好大心神才得以找到。我想那些泥塑的神佛只会笑不会说,乾隆爷也早已驾鹤西游和神佛们一处笑去了,他们对于杂货摊大约很难有什么办法,而如今寺里的高僧们却也毫无疑议,任凭佛祖置身于如此的嘈杂纷扰之中,浑身沾满了掸不掉的铜臭,实在有些难以理解,即使我这不信佛的也有点看不过眼去。于是想到一个建议,不如把金山"江天禅寺"的招牌暂时请下来,改挂"镇江金山江天小商品市场"的幌子,等什么时候想起来取缔市场的时候,再换上那块清静的。由此想起98年的盛夏到南通,遍寻街巷找不到响当当的"梅欧阁",打听很久才知道早已给拆了,原址上建了个现代化的购物中心。这两年大概呼吁的人多了,或许南通也明白了文物的吸引力,又重建了个阁子,又恢复了牌子,还请梅葆玖先生率团演出,不过假的毕竟是假的。

 

    金山脚下有个白龙洞,传说洞中原有条白龙,被一位长老降服,便潜到杭州西湖去了。洞中还有个深远不见出口的狭窄的隧道,说是一直通到西湖,恐怕就是白龙潜行的途径。这个传说听起来倒仿佛和《白蛇传》有些关联,不过戏里白蛇是从峨嵋山出发的,有些对照不上。或许是白娘子中途在这里歇脚也未可知,不想遇到法海禅师,一番斗法后才躲至西湖遇到许仙,这么说来肯定并没有闲情"游湖",而应该是"避难",而且法力确实敌不过和尚,最后被镇在雷峰塔下也是无可奈何;而法海却并不只照顾自己的山头,颇有责任心地一路追踪,才引出"说许"、"烧香"……

 

    金山以西是一片湖面,并不太大,规模和未名湖相仿。寻到湖的西岸,只见一方水塘,雕花栏杆相围,石板上赫然刻着"天下第一泉"几个大字。有了扬州"第五泉"的经验,此时倒也不会大惊小怪了,想必就是刘伯刍评为江淮第一的江南零水,但还是不禁要佩服这样的胆量与勇气。因为"第五"不会有人争抢,"第一"就不同了,更何况是"天下第一",所谓"树大招风",难免招来非议与嫉妒。既然敢堂而皇之地自称第一,除非确实无人匹敌,实力超群,让人无话可说,比如梅兰芳先生在京剧界的地位;或者本来地处偏僻,偷偷自夸也不为人知,不会有被兴师问罪的危险,比如我一个人坐在家里关起门来吹嘘自己比"四大名旦"更"名",有谁干涉得了呢。不知道这眼泉水的情况怎样,对我来说倒有点偏向后者的感觉,不过看着水中一群一群不断涌上来的小气泡,活泼而生动,很有趣味,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


回覆
推薦  留言 4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4/4/2007 11:23
 
 江苏镇江金山寺又称江天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金山寺建筑与山形结合良好,轮廓错落。尤其山顶一塔,高耸江天之间,几十里外就可望见,最有特色。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清代末年岛南沙涨,才与南岸陆地相接。山不大,但很陡。山脊呈南北走向,寺院在山的西麓展开,几乎将山麓完全占满,有“金山寺包山”之说。由西面过牌坊经山门向东入寺,正面台地上为大殿(后烧毁,近年重建),再上几重平台,台上错落布置殿堂,即至崖脚。沿山脊线从南到北都有亭堂楼阁,布局自由,轮廓起伏。北端耸起慈寿塔,为砖心木檐楼阁式,八角七级。塔刹入云,翼角高举,是江南婉约秀美的风格。塔不在寺院中轴线上,而建在山脊北端稍低下处,与脊的南部高起取得不对称均衡,构图完美而富有变化。金山在长江南岸,将塔建在北端,在辽阔的江面上很远就可看见。登临塔上,也可尽得江山之美,显然是考虑了大环境的成功设计。

回覆
推薦  留言 5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秋月涼風§傳送時間: 4/4/2007 16:20
金山
 
位于鎮江市區西北約2公裏,海拔43.7米,占地面積10公頃。金山原是屹立在長江中的一個島嶼,唐朝張祜的詩句“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就是當年金山的寫照。由于滄桑變遷,長江改道,至光緒年間金山逐漸與南岸相連。當年東坡居士筆下“不如金山去,清風半帆耳”的水上風光演變成了陸上勝境。“騎驢上金山”風行一時,成為清末民初朝山觀光者的一種奇妙享受。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臨金山,因觀其上接蒼冥,下連洪流,江天一色,故賜名“江天禅寺”並沿襲至今。
 
 

鎮江金山風景區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台樓閣,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壽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故以“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而蜚聲海內外。整個金山風景區計有30余處景點和古迹,而每一處都有一段動人的神話和傳說。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紅玉擊鼓抗金兵,嶽飛金山寺詳夢等等,令人回味無窮。
 
 
 
金山寺最初建于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曆史了,原名澤心寺。自唐以來,人們統稱金山寺。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余人,參禅的僧侶有萬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
 

金山的鎮山四寶:“周鼎、銅鼓、玉帶和金山圖”。
 

“周鼎”: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獎給北伐統帥遂啓棋的青銅器,因而全稱“周朝遂啓棋大鼎”。1884年湖北漢陽葉志光贈給金山寺收藏。
“東漢銅鼓”:這是清代鎮江知府魁元贈給金山寺的。相傳為諸葛亮所創制,正面可作戰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間稱之為“諸葛鼓”。
“東坡玉帶”:相傳是宋朝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打賭輸給金山寺的,帶上綴系著長方形、圓形、心形等形狀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帶雖經900余年,仍然光潔如鑒。
《金山圖》: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繪。畫中江水蒼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題詩,後有曆代名人的題跋。
 
 
 
小感想:給我印象較深的是法海洞和慈壽塔。法海洞有2層,很低而且很小。只能容許2個人側著身體進出。據說法海是個彪型大漢,在這樣的洞裏恐怕連身子都立不直吧。可見當時修行的條件是多麽的艱苦,于是我對法海—這個白娘子傳中的超級大惡人的印象一下有了改觀。再有就是慈壽塔。
慈壽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時改建成雙塔,分別取名為“薦慈塔”和“薦壽塔”。雙塔倒塌後,兩江總督劉坤一為祝賀慈禧太後60大壽又重建現塔,取名慈壽塔。
慈壽塔,為磚木結構,八面七級。沿著塔內木梯盤旋而上,面面有景,層層各異。登塔憑欄眺望,萬裏江山,金山名勝,盡收眼底。

回覆
推薦  留言 6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香江浪人傳送時間: 5/4/2007 18:58

回覆
推薦  留言 7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6/4/2007 10:09
谢谢先生精彩制图!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n1565&aid=256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