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調歌頭:重遊頤和園
2009/01/14 10:31:10瀏覽235|回應0|推薦1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1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2/12/2004 12:24
 

 

  

水调歌头
  
   
重游颐和园
 
瑟瑟金风起,
暑气黯然收。
山前游侣稠密,
只向西堤游。
湖面澄清如镜,
夕阳忽明忽暗,
云起复云收。
菖蒲伴杨柳,
鸭潜入清流。
 
六桥过,
沿堤走,
意躇踌。
十余年后重到,
兀见景明楼。
世事如梭更替,
终点似连起点,
两鬓近先秋。
笑问少年志,
曾酬不曾酬?

  

               2002-10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2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2/12/2004 12:42

水調歌頭

重遊頤和園

瑟瑟金風起,
暑氣黯然收

山前遊侶稠密,

只向西堤遊

湖面澄清如鏡,

夕陽忽明忽暗,

雲起複雲收。

菖蒲伴楊柳,

鴨潛入清流。

六橋過,
沿堤走

意躇躊。

十餘年後重到,
兀見景明樓。

世事如梭更替,
終點似連起點,

兩鬢近先秋。

笑問少年志,

曾酬不曾酬?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3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2/12/2004 12:57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

公元1749年(清朝乾隆十四年)冬,乾隆皇帝弘历为其母祝六十寿辰,将湖山按照园林创意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治理,把湖面向东北扩展,重筑东堤,并在湖中模仿杭州西湖苏堤新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西堤并使水面一分为三,保留原西湖东岸上的龙神祠,成为一个较大的岛屿。同时,把挖湖的泥土,按照造园布局的需求堆筑在山上,使山体形象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蝙蝠,衔哺着酷似寿桃状的湖水,寓形隐意,妙趣天成。

 公元1750年(清朝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弘历改瓮山名万寿山,西湖名昆明湖。经十余年土木之功,终于建成了清漪园这座以湖光山色蜚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

公元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公元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颐和园按其园林布局可分为前山前湖建筑与后山后湖建筑两大部分。全园总面积近三百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

 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

 颐和园的正门为东宫门,它座西朝东,宫门内外南北对称建有值房及六部九卿的朝房。由宫门进入仁寿门,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朝政建筑,为清朝帝后驻园期间处理政务的地方。仁寿殿西北方分别建有慈禧太后看戏用的德和园大戏楼,光绪皇帝及皇后居住的玉澜堂与宜芸馆,再往西数十米就是慈禧太后的寝殿乐寿堂。

 万寿山南麓,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建筑群在郁郁葱葱的松柏簇拥下似众星捧月,溢彩流光。这组金碧辉煌的建筑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其东面山坡上建有转轮藏和巨大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建筑是五方阁及闻名中外的宝云阁铜殿。登上佛香阁,凭栏送目,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楼船泛绿,百舸弄波。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形态互异、婀娜多姿。浩淼烟波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在湖畔岸边,还建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万寿山北麓,地势起伏,花木扶疏,道路幽邃,松柏参天。重峦叠嶂上,仿西藏寺庙建造的四大部洲建筑群层台耸翠,雄伟庄严。山之脚下,清澈的湖水随山型地貌演变为一条舒缓宁静的河流,顺地势而开合,依山型而宽窄。两岸树木蓊郁,蔽日遮天,画栋雕梁,时隐时现。后溪河中游,模拟江南水肆建造的万寿买卖街铺面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钱庄、当铺招幌临风;茶楼、酒馆画旗斜矗。若轻摇画舫,徜徉其间,品一杯浓浓的碧螺香茗,听一曲地道的吴歌软语,真让人顿生姑苏之想。沿河东游,水尽处,闻溪流琮琮,如琴如瑟,是为谐趣园。小园环池而筑,游廊相连,厅堂楼榭,精致典雅,“一亭一径,足谐奇趣”。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古往今来,她以其无以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1998122日,颐和园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4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2/12/2004 13:04
西 堤
    
    
石舫排云殿长廊仁寿殿
苏州街智慧海牌楼文昌院
澹宁堂宝云阁

转轮藏

听鹂馆玉澜堂
四大部洲东堤万寿山乐寿堂
谐趣园西堤佛香阁德和园
    
    

 


玉带桥

 

  昆明湖上最著名的桥要数玉带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仿佛是在西堤这绿色的项链上镶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西堤是一道婉蜒水中的长堤,仿杭州西湖上的苏堤也建有六座桥亭。除玉带桥外,其它五桥,从北向南是界湖桥、豳风桥、镜桥、练桥、柳桥。



景明楼


豳 风 桥


镜桥


回覆
推薦  留言 5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緣淺不由人傳送時間: 22/12/2004 17:26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6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12/3/2005 11:05

 

  


水調歌頭    頤和園     
                           

曾與少年友,

   同至頤和園

料峭東風拂面,

春水泛波瀾。

遍野驕花吐笑,

寵柳依依漫舞,

喜慶又重圓。

耿耿書生氣,

浩蕩入雲天。     

       

惜韶華,

飛如箭,

兩年前。

支邊摯友離去,

壯別赴山丹

只慕山高海闊,

又恨山低池淺,

遂上太行山

何日濟滄海,

破浪馭征帆?

 

1970年春


回覆
推薦  留言 7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黃土高原傳送時間: 14/5/2005 21:22

回覆
推薦  留言 8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緣淺不由人傳送時間: 29/5/2005 16:54
想念萬大師
 
 

回覆
推薦  留言 9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又見棕櫚傳送時間: 11/4/2007 19:24

頤和園

暮色蒼茫西堤遊,

山水晚霞景色幽。

偌大名園誰共我?

攜手漫步複何求。

            2007-03


回覆
推薦  留言 10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又見棕櫚傳送時間: 11/4/2007 19:27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 留言 11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12/4/2007 12:11

回覆
推薦  留言 12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心蓮☆傳送時間: 12/4/2007 14:23
賞心悅目  美
 
問候萬老師 秋月  
 
 

回覆
推薦  留言 13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墨韻齋主傳送時間: 12/4/2007 21:09
兩鬢近先秋。
笑問少年志,

曾酬不曾酬?
寄件者: 又見棕櫚傳送時間: 2007/4/11 上午 05:24

頤和園

暮色蒼茫西堤遊,

山水晚霞景色幽。

偌大名園誰共我?

攜手漫步複何求。

問安 萬點落英老師  又見棕櫚 老師   和秋月 


回覆
推薦  留言 14 / 1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13/4/2007 13:13
☆心蓮☆墨韻齋主  二位好!
 
萬點落英、又見棕櫚 乃一人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n1565&aid=256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