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下第二泉
2009/01/07 14:34:12瀏覽739|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 / 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7/2/2003 9:52

 

  

惠山泉
 
谦称天下第二泉,
甘香重滑誉江南。
何待山泉重映月,
名曲与君共缠绵。
                
       1986-6 无锡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2 / 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7/1/2005 9:48

惠山泉

謙稱天下第二泉,甘香重滑譽江南
何待山泉重映月,名曲與君共纏綿。
        

       1986-6 無錫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3 / 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zn1565傳送時間: 15/8/2007 15:34
回覆
推薦  留言 6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7/1/2005 12:53
 
 

“人間第二泉無錫惠山泉

 

 

華夏經緯網    2004-6-14


   無錫位於江蘇省南部,南臨太湖,西依惠山,京杭運河縱貫南北,京滬鐵路橫臥東西,交通便利,物産豐富,山明水秀,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位於該市西部高329米的惠山,綿延20公里,其九峰如九條頑皮的蒼龍,擠在一起,頭東尾西,淹沒於太湖之中。挹九峰之蒼翠,瞰太湖之波濤。山間古木參天,幽谷清靜,自古以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是著名的錫惠風景遊覽勝地。
  惠山多清泉,歷史上冰有九龍十三泉之說。位於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瀾泉,相傳它是唐朝大曆末年(西元779年),由元錫縣令警澄派人開鑿的。共兩池,上池圓,水色澄碧,飲料都在這裏汲取;下池方,雖一脈相通,但水質不加上池清澈。唐朝陸羽在他著的《茶經》中排列名泉20處,無錫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評水大家劉伯芻認爲:透宜於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後天下第二泉之名爲歷代文人名流所公認。宋代詩人蘇軾曾兩次遊無錫品惠山泉,留下了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輝。
  惠山泉名不虛傳,泉水無色透明,含礦物質少,水質優良,甘美適口,系泉水之佼佼者。其原因是由於惠山奪石地層爲烏桐石英砂岸村下水從地層中湧向地面時,水中雜質多數已在滲濾過程中除去。相傳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很愛惠山泉水,曾令地方官使用壇封裝,馳馬傳遞數千里,從江蘇運到陝西,供他煎茶。因此唐朝詩人皮日休曾將此事和楊貴妃驛遞荔枝之事相比聯,作詩譏諷:丞相常思煮茗時,郡侯催發只嫌遲;吳國去國三千里,莫筆楊妃愛荔枝。到了宋朝,二泉水的聲譽更高。蘇東坡向人推薦:雪芽爲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泉。據宋張邦基《墨莊漫錄》所載:無錦惠山泉水,久留不敗,政和甲午歲(西元1114年)趙霆始貢水于上方,月進百樽。二泉水一度成爲進獻給皇帝的貢品。宋高宗兵敗南渡時,也不忘飲用二泉水。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在詩中稱讚二泉:惠泉遂名陸子泉,泉與陸子名俱佳。一瓣佛香炷遺像,幾個衲子拜茶忙……”。惠山泉水自泉壁石雕的龍頭(螭首)中流出,叮咚作響,清脆悅耳。泉畔建有二泉亭,泉池旁的大石上,鐫刻著天下第二泉五個大字,是無代著名書法家趙孟?(趙子昂)所題。趙在題字之餘,還題詩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來尋第二泉。貪戀君思當北去,野花啼鳥漫留連。
  明朝,二泉更成了詩人墨客、達官貴人品茗遊玩,題詠不絕的地方。特別是明初聽松庵的高僧性海,請湖州竹工做了個天圓地方,形成乾坤壺的竹爐,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畫家王紱于洪武廿八年(西元1395年)爲竹爐作畫,並有詩雲:寒齋夜不眠,淪茗坐爐邊;夥火煨山栗,敲冰汲澗泉,瓦鐺翻白雲,竹牖出青煙;一啜鳳生腑,俄警骨已仙!足見其傾倒之情。著名畫家文徵明,在明正德十三年(西元1518年)二月十九日清明節,與友人茶會于惠山,興會所致揮毫作了《惠山茶會圖》,設色紙本,再現了詩人、畫家竹爐煮茗,茅亭小憩的情景,這一珍貴畫卷,珍藏故宮博物院。

回覆
推薦  留言 7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7/1/2005 13:32
无锡惠山泉

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是天下第二泉,相传经中国唐代陆羽品题而得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

此泉共分上、中、下三池。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水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池旁建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处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等。泉水从上面暗穴流下,由龙口吐入地下。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听着泉水的叮咚声,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中国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中国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有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中国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


回覆
推薦  留言 8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7/1/2005 13:36
無錫惠山泉

惠山泉又稱陸子泉,是天下第二泉,相傳經中國唐代陸羽品題而得名,位於江蘇省無錫市西郊惠山山麓錫惠公園內。。

此泉共分上、中、下三池。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員外郎王澍所書。上池八角形,水質最好,水過杯口數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呈不規則方形,是從若冰洞浸出,池旁建有泉亭。下池長方形,鑿于宋代。此處有二泉亭、漪瀾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觀音石等。泉水從上面暗穴流下,由龍口吐入地下。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嘗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賞二泉附近景色,聽著泉水的叮咚聲,實乃人生一大快事。中國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華彥鈞),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調悠揚,如泣如訴,更使二泉美名遠播天下。

從二泉亭北上,還有清代竹爐山房、秋雨堂、雲起樓等。秋雨堂結構精巧,陳設古雅,中國電影《家》曾取景於此。聽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內有一方古銅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橫臥一人,稱石床。一端鐫有聽松二字,是中國唐代書法家李陽冰所書。


回覆
推薦  留言 9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7/1/2005 13:39
《二泉映月》传美名
2004-2-28

我国杰出的民间艺人华彦钧(小名阿炳)1893年8月20日生于江苏无锡城中雷尊殿(现图书馆24――2号原址)。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东郊东亭镇人,是无锡洞虚官道观偏殿尊殿的当家道长,阿炳是他的独生子。母亲吴氏,佚名,1896年亡故。华清和精通律吕,擅长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尤以琵琶著称。阿炳自幼酷爱音乐,在父亲的指导下勤奋刻苦学习器乐演奏技艺。他秉性颖悟,专心致志。在他还是小道童的时候,就能熟练地演奏竹笛、三弦、胡琴、打击乐器等职业道士必须掌握的乐器。他过目成诵,道士做道场演奏的大套梵音锣鼓,听过几遍,便可背诵如流。
    天赋的音乐才华很早就在阿炳身上熠熠发光。有一年,雷尊殿轮值一年一度为城隍老爷庆祝寿诞的演奏活动,年老体弱的老鼓师突然发病无法场。道童阿炳竟然越俎代疱,擎起鼓杖一丝不苟地指挥着乐队,奏毕了《万花灯》、《满庭芳》、《将军令》等几支大型锣鼓套曲,在座的道士同行一致叹服,群誉之为“小天师”。
    青年时期的阿炳,演奏乐器的技艺日益成熟,虚无缥缈的道家音乐已难于满足他对音乐的追求。为了扩大艺术视野,丰富艺术修养,这位好学不倦的青年道士几乎每天下午必去崇安寺大众游乐场,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江湖艺人学习,请教滩簧、京剧、评弹等各种地方戏曲音乐和说因果、卖梨膏糖、小热昏的说唱表演艺术。他还乐于无报酬地接受临时短缺人手的“小堂名”、“杨八弹”等只鼓班子的邀约,为红白喜事奏乐,得到艺人们的称道。也为此被认为有失道门身价,而不断遭到道门组织中长辈们的指责和父亲的呵斥。但是个性倔强,一心一意为着音乐的阿炳,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如故。
    1923年前后,华清和因病去世。阿炳当上了雷尊殿的当家道长。二年不满,他不慎坠入了诓骗他钱财的歹徒们设下的酒色陷阱,染上了吸毒恶习,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也由于染上性病而先后失明。一失足成千古恨!原先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道士阿炳,从此(编者按:约在1928年)成了永远失去光明的“瞎子阿炳”。
    后来雷尊殿的香火日渐稀少乌有,道士星散。阿炳只能靠变卖殿产过活。没多久雷尊殿的产权也分与了他人。他只身搬进了原来堆破旧什物的小破屋(现图书馆路30号旧址)内栖身。形单影只的瞎子阿炳,在漫长无际的黑夜里悔恨交加,愧疚不已,几度想一死了事,但总不忍与他形影不离的二胡、琵琶告别,是心爱的音乐把他从死神手中强夺了下来。为了生活,他接受了亲友们的劝告,决心以卖艺为生。1928年春天他毅然肩背琵琶,手执二胡,由一个小孩搀扶着走上了街头。在往后的20多年中,他每天下午后设场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前的空地上。夜晚则先在城内边走边拉着胡琴,穿大街走小巷,然后出光复门去邻近车站的大洋桥畔的茶坊、酒肆、旅馆卖艺,到次日凌晨一二点钟才回家休息。无论严冬酷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阿炳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其中他最心爱、演奏最拿手的,还数几乎与他相伴一生的二胡、琵琶。拉拉胡琴,音色嘹亮结实,声音能传播很远。他人还在远处,琴音早就飞到你的身边,等他拉着琴经过你面前时,那声音又似乎并不太响。他人走远了,袅袅余犹在轻声低吟。白天在游人如织的崇安寺,各种热闹的遭杂声也淹没不了他的二胡声。
    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日夜,阿炳在城中心图书馆前空地上参加“恤孤”道场时,常操梆胡领奏梵音锣鼓。夜深人静,万籁寂然之际,他那清脆透明的琴声响遏行云直冲斗牛。南北四城门都能清晰地听到。功力之深,实属罕有。他拉胡琴的音色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具有一股难以言喻的艺术魅力。聆之如饮陈年佳酿,回味无穷。要不是亲临目睹,谁也难信如此扣人心弦的音乐,竟是发自仅值几包香烟价值的廉价胡琴。阿炳上街荬艺之初,演出的胡琴曲目大多是《三六》、《行街》、《四合》、《湘江浪》、《忆连环》、《知心客》等江南丝竹、民间小曲。30年代初,新月唱片公司发行的粤乐名家吕文成、何柳堂、何大傻等人演奏的《小桃红》、《昭君怨》、《雨打芭蕉》、《三潭印月》等唱盛行于江南地各大城市。瞎子阿炳从婀娜多姿的南国音乐中得到了莫大的启迪。他虚心地向熟悉广东音乐的业余音乐家学习;去有唱片的人家里面央求为他放唱片;上街卖途中,听到谁家的收音机中响起广东音乐,便停步侧耳静听。乐声不止,绝不开步,影响卖艺收益也在所不计。通过一段艰苦地学习,他从广东音乐中汲取到了大量璀璨的音乐语汇、词藻与乐曲的章法结构。在粤乐高胡秀丽明这、流畅动听的演奏特点的基础上,他天才地将其予以发展、提高。他领先将手指闯入胡琴上一向被人视为禁区的内弦高把位,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内弦深沉厚朴的音色,而且毫无噪音(这要有很深的功力)。他的遗作《二泉映月》中有不少动人的乐句,就是用这种首创的指法演奏的。
    30年代后期,阿炳的演奏中先后出现了许多撼人心境的陌生曲调。问他曲名叫什么,他老是憨厚地抿着嘴巴笑笑,然后回答:“是我瞎拉瞎拉的。”其实全是他自己的创作。这些没有名称的曲调直至1950年在为他录音的现场,才经他亲口定名为《寒春风曲》、《听松》、《二泉映月》。
    阿炳琵琶技艺的渊源,据他自己讲:幼年曾从父亲学过,以后又不断寻师访友,求教习艺。他能演奏不少古曲南北文武琵琶曲。诸如《阳春白雪》、《霸王卸甲》、《雁落平沙》、《梅花三弄》、《龙船》、《昭君出塞》、《海青拿鹤》等,及虽有曲名而查无出处――兴许是他自己改编或创作的乐曲,如《大浪淘沙》等。他弹琵琶的艺术造诣甚为高深,有极强的表现力。清婉秀丽,挺拔遒劲。高亢处石破天惊,低沉时细若游丝。刚柔兼蓄,层次分明,使人听后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顶弹琵琶”是阿炳的绝技之一。古往今来,琵琶的演奏姿势除常见的竖弹形式外,还有横弹、背弹。阿炳则别开生面地另创了将琵琶横放在头顶上演奏的形式。在崇安寺卖艺场,他常头顶琵琶,高举双手,演奏描绘端午节舟竞渡盛况的乐曲《龙船》。演奏时两手不停地挥舞,嘴里还随着旋律的变化边弹边讲:“锣鼓响哉,第一条龙船来啦。第二条赶上来哉……第三条……,”直至第七条龙船过去。
    阿炳弹琵琶技艺另有一绝招――琵琶卡戏。即运用左手指在弦上上下滑动,弓弦乐器“大擂拉戏”那样。惟妙惟肖地模仿地方戏曲中生、旦、净、末的唱腔及锣鼓场面和各种动物的鸣叫声等。
    这两项富有趣味性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二胡、琵琶、说新闻”,是阿炳的三绝。后者由于没有资料记载,所以外地人知道者甚少。其实社会影响最大、最受群众欢迎,最足以说明他那铮嵘傲骨性格的,还数他独创的“说新闻”。阿炳的“说新闻”采用说唱相间的形式。唱腔借鉴过去卖报人唱的象吟哦文章一样的调子。唱词每四字一句,押一韵到底。使用说唱艺人称作“三跳”的三片竹板伴唱。演出前先将“三跳”敲击几十小节作为前奏,然后开口唱:“说起新闻,话起新闻,新闻出勒(在)啥府啥县,啥格地名。”几句套语后,接着开始正文。左手两片竹板紧跟唱词打着节奏,右手的那片竹板则指东点西或者当成刀枪剑作 。……其新闻来源是他每天早上去茶馆请人读报和从茶客们谈天中觅来,经过筛选,确定题材,进行构思、艺术加工而成。一则引人注目的新闻,他可编成有情有节的故事。往往当天上午发生的事,下午便可在崇安寺的卖艺场上他的《说新闻》中听到。那年头广大劳动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文盲遍地。他们无法读报,难以知晓发生在周围的种种时事。阿炳“说新闻”的内容包罗万象,正好满足了大众的要求。他口齿伶俐,妙语连珠,诙谐风趣。因此“说新闻”一亮相,顿时轰动无锡城厢内外,成了崇安寺游乐场最受大众欢迎的节目。
    阿炳不畏强暴,敢于为受迫害者伸张正义,抱打不平。报纸上有的新闻他说,报纸不便或不敢刊登的消息他也唱。例如,有个财主奸污了家中一名小婢女,女孩回家哭诉,父母上财主家评理,财主居然反咬一口说“女孩子卷包潜逃”。老两口告到官府毫无结果,气得老夫妇要吊死在财主家门,多亏众人劝止。阿炳闻讯怒不可遏,立即将经过详情在崇安寺广场上唱出,财主家怕众怒难犯,使人给阿炳走去厚礼。阿炳拒贿不理,反而去财主家门口演唱,很快便引起了公愤。财主吓得数日不敢出门,最后央人出面斡旋得到解决。阿炳常把土豪劣坤的家庭丑闻及不可告人的勾当,在光天化日之下予以揭露并给以无情的鞭笞、挖苦、讽刺,因而常常受到豪门的各种胁迫,他对此则处之泰然。由于人民群众支持阿炳,劣绅们也无可奈何,只能自我解嘲说阿炳乃神经有病的怪人,硬把阿炳与当地卖香豆的呆头、哀丧婆阿凤一个叫虎大少爷的乞丐等人并列为“无锡八怪”之首。
    阿炳在说新闻的同时,也说唱一些传统的故事、笑话。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自觉地站在民众的一边,用充满激情的歌喉大声唱出人民的心愿,揭露反动流治阶级的罪行,鼓舞人民的斗志。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他唱过《马占山打东洋》,列举了朝鲜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生活。呐喊“勿做亡国奴、抵制日本货”。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宣讲团结一致,抗战必胜,歌颂二十九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在各界募捐会上义演,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1937年冬,日寇逼近无锡。阿炳偕老伴去乡间暂避兵燹。翌年春天他俩返回已是敌占区的无锡城中故居,阿炳继续以卖艺为生。他不再以地方戏曲曲调作为招徕听众的前奏,而代之以号角声声、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曲调。部他曲名、曲意,他回答:“这支曲子没有名字,是在乡下向只家学来的。曲意嘛,据说是讲宋朝岳飞大元帅和金朝金兀术开仗,金兵大败,金兀术被岳元帅一路追杀得丢盔弃甲,逃到无锡惠山,想在山门口一块石头上歇息一会。刚坐下来,突然一阵狂风吹起山林中一阵松涛,惊魂未定的金兀术草林皆兵,以为是岳元帅大军杀来,慌不择路逃遁而去的情景。”这番话其实是托词,曲调的原作者就是他本人。这是他在乡下耳闻了日寇烧、杀、奸、掳种种兽行,怀着满腔愤怒,以岳飞抗击金兵的故事为素材写下的讨敌檄文。听众们懂得阿炳的用意,一曲终了,掌声四起,“再来一个”的喊声不停。这首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思想的乐曲,日后经他亲自定名为《听松》。在黑云压城、腥风血雨的沦陷区,他就是这样大义凛然的指桑骂槐、借古讽今,颂忠烈、骂奸佞。
    约在抗日战争开始的第二个年头前后,著名的乐曲《二泉映月》瓜熟蒂落。从标题来看,似乎是描写无锡惠泉山下天下第二泉月白风清的写景之曲,实则原是作者一生坎坷不幸,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他内心世界的概括。乐曲倾诉了作者和与他气急相通的广大人民群众被压在社会底层难以忍受的痛苦,他对人间种种不平的愤怒和身处逆境憧憬美好的未来、渴望光明的迫切心理。从阿炳的身世及乐曲的创作年代、时代背景来看,《二泉映月》该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抒情曲。
    《二泉映月》从诞生的那天起,每当夜幕刚垂、华灯初上之时,它的乐声便在城市上空回旋,直到更深夜静。她曾温暖过千万颗受尽创伤的心灵,给他们以安慰、希望。当地老百姓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大人小孩大多都会哼一二句。
    为软化阿炳斗志,敌伪鹰犬曾几度利诱阿炳为“响导社”的妓女操琴伴唱,都被他断然拒绝。他甘愿忍饥挨饿,不肯弯腰折节。
    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阿炳欣喜若狂,到处引吭高歌。谁知后来他面临的幸福而是更加悲惨的灾难。此时的无锡舞场林立“蓬拆”之声昼夜不断,黄色歌曲泛滥成灾。阿炳的收入一落千丈,而饿狼似虎般自称“老子抗战八年”的“荣军”,还每天向他伸手索讨“自愿捐献”的慰劳费。没过多少日子,阿炳又被崇安寺的镇长加上“诋毁金圆券,破坏政府财政信誉”的罪名勒令退出崇安寺。祸不单行,在城外酒店他因不肯为国民党的军官演唱淫荡小曲又遭到殴打,与他相依为命的二胡、琵琶也被砸得粉碎。白发苍苍的阿炳心碎了,他浑身痉挛,发疯似地捶胸顿足,猛地扑倒在地急遽地张开双臂用剧烈震颤的手四处乱摸,摸到了断裂的二胡琴梗和身首分离的琵琶碎片,心如刀割,肝肠寸断。这个一身傲骨的硬汉竟然失声痛哭,泪如泉涌。他紧紧抱着乐器的残骸,强忍着悲痛,由老伴搀扶着走回家去。弦断琴亡,美妙的音乐从此绝响。
    大病一场后的阿炳默默地和老伴蜷缩在破旧的小屋内,靠出售秘传的几种草药方勉强度日。
    1948年笔者在南京国立音乐院进修刘天华学派的二胡演奏技法时,曾向杨荫浏、曹安和、储师竹三位国乐界著名教授详细介绍了阿炳的身世和他精湛的音乐艺术,强调了他自成流派的二胡艺术及其作品《二泉映月》。三位音乐界前辈为阿炳的遭遇叹息不已,认为应予必要的关怀和重视,采取有效措拖从速将阿炳的艺术成就尽可能完整地抢救保存。当时还没有录音机,他们嘱咐笔者回家后先把阿炳的所有作品一一听写记录下来,以防万一。
    全国解放后,前国立音乐院北迁天津,改组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暑假杨、曹二位教授回到家乡无锡,随身携有一台音乐学院刚收到的进口钢丝录音机,准备为阿炳录音。已停止奏乐二年的阿炳要求先恢复、练习三天,杨荫浏从乐器店给他借了把新的二胡与琵琶。第三天晚上,我们便假邻近城中公园的三圣阁,为阿炳录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衣风曲》三支他创作并亲自命名的二胡独奏曲。次日在曹安和家继续录了《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梅花三弄》四支琵琶独奏曲。遗憾的是由于阿炳不愿在“音乐内行”者面前表演“说新闻”再者录音钢丝不多,为录道士演奏的“梵音锣鼓”,而没能录下阿炳那嬉笑怒骂俱成文章的“说新闻”。就连已经录好了的那首阿炳自己认为弹得最满意的琵琶曲《梅花三弄》,也因此被洗掉了。
    “中央音乐学院为阿炳录音”的消息经当地《晚报》详细报导后,无锡的乡亲父老争相奔告。人们为长期淹没无闻的阿炳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额手称庆。
    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在经笔者代邀,并陪同他前往的无锡市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联欢晚会上,时间是录音后的十天左右,地点是城外的太湖厅。那次晚会盛况空前,闻讯而来的观众把偌大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连窗口也挤满了人。阿炳演奏了《二泉映月》、《听松》应听众的热烈要求弹奏了琵琶曲《大浪淘沙》和《梅花三弄》。乐曲终止后,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久久不息。这是阿炳生平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出。没料也是他向人间告别的最后一次演出。
    杨、曹二位教授将阿炳的录音带回音乐学院稍作整理,很快便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出。各地音乐爱好者纷纷致函电台、音乐学院,要求详细介绍阿炳的身世,将录音带复制成唱片公开发行。音乐学院马思聪院长听过录音后,非常钦佩阿炳演奏二胡的精湛技巧,请杨荫浏先生给笔者来函,嘱咐陪同阿炳前往音乐学院举行“二胡琵琶演奏会”。并有意聘请他去音乐学院任教。可惜阿炳此时已经病倒床榻,奄奄一息,终于未能如愿!
    1952年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为阿炳墓立碑。此碑“文革”中遭到破坏。1983年迁墓锡惠公园,重建新碑。
    阿炳去世后,他亲自演奏的录音经人民广播器材翻制成唱片的有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听松》。1952年上海万叶书店出版了《瞎子阿炳曲集》,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遗作、演奏风格、特点等。
    阿炳家学渊博,幼年在父亲的指点下勤奋学艺。青年时代成为知名的音乐道士。中年双目失明后,音乐成了逆境中重新点燃他生命之火的精神支柱。他把希望、光明全部寄托给了与他形影不离的二胡、琵琶。沦落为街头荬艺人之后,在多年的卖唱生涯中,他锲而不舍地学习民间音乐,不断从中汲取有益的养料来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拓宽音乐视野。对器乐演奏技艺,他勇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改革。演奏风格细腻深刻,纯朴苍劲。多以短弓见长,丰富独特的弓法使曲调更加生动。定把滑指与下回滑音更给旋律增添了独特的韵味。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他还呕心沥血创作了多首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现实主义精神的器乐独奏曲。这些绚丽的作品今日已列入音乐院校民族音乐专业教材。在某些民族器乐比赛中,还被指定为必演曲目。
    阿炳的不朽名曲《二泉映月》,博得了国内外音乐界人士的爱好;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名曲之一。后来人们把它改编成二胡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弦乐合奏曲及交响乐曲,以多种形式展现在音乐会上。
    《二泉映月》悠扬美妙的音调,回响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上空,深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阿炳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了。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4 / 4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zn1565傳送時間: 15/8/2007 15:38
回覆
推薦  留言 10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7/1/2005 13:50

 

《二泉映月》傳美名

 

2004-2-28 你的博客網(yourblog.org)


        我國傑出的民間藝人華彥鈞(小名阿炳)1893820日生於江蘇無錫城中雷尊殿(現圖書館24――2號原址)。父親華清和,號雪梅,東郊東亭鎮人,是無錫洞虛官道觀偏殿尊殿的當家道長,阿炳是他的獨生子。母親吳氏,佚名,1896年亡故。華清和精通律呂,擅長演奏多種民族樂器,尤以琵琶著稱。阿炳自幼酷愛音樂,在父親的指導下勤奮刻苦學習器樂演奏技藝。他秉性穎悟,專心致志。在他還是小道童的時候,就能熟練地演奏竹笛、三弦、胡琴、打擊樂器等職業道士必須掌握的樂器。他過目成誦,道士做道場演奏的大套梵音鑼鼓,聽過幾遍,便可背誦如流。
    天賦的音樂才華很早就在阿炳身上熠熠發光。有一年,雷尊殿輪值一年一度爲城隍老爺慶祝壽誕的演奏活動,年老體弱的老鼓師突然發病無法場。道童阿炳竟然越俎代皰,擎起鼓杖一絲不苟地指揮著樂隊,奏畢了《萬花燈》、《滿庭芳》、《將軍令》等幾支大型鑼鼓套曲,在座的道士同行一致歎服,群譽之爲小天師
    青年時期的阿炳,演奏樂器的技藝日益成熟,虛無縹緲的道家音樂已難於滿足他對音樂的追求。爲了擴大藝術視野,豐富藝術修養,這位好學不倦的青年道士幾乎每天下午必去崇安寺大衆遊樂場,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江湖藝人學習,請教灘簧、京劇、評彈等各種地方戲曲音樂和說因果、賣梨膏糖、小熱昏的說唱表演藝術。他還樂於無報酬地接受臨時短缺人手的小堂名楊八彈等只鼓班子的邀約,爲紅白喜事奏樂,得到藝人們的稱道。也爲此被認爲有失道門身價,而不斷遭到道門組織中長輩們的指責和父親的呵斥。但是個性倔強,一心一意爲著音樂的阿炳,卻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如故。
    1923年前後,華清和因病去世。阿炳當上了雷尊殿的當家道長。二年不滿,他不慎墜入了誆騙他錢財的歹徒們設下的酒色陷阱,染上了吸毒惡習,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也由於染上性病而先後失明。一失足成千古恨!原先風度翩翩、英俊瀟灑的道士阿炳,從此(編者按:約在1928年)成了永遠失去光明的瞎子阿炳
    後來雷尊殿的香火日漸稀少烏有,道士星散。阿炳只能靠變賣殿産過活。沒多久雷尊殿的産權也分與了他人。他隻身搬進了原來堆破舊什物的小破屋(現圖書館路30號舊址)內棲身。形單影只的瞎子阿炳,在漫長無際的黑夜裏悔恨交加,愧疚不已,幾度想一死了事,但總不忍與他形影不離的二胡、琵琶告別,是心愛的音樂把他從死神手中強奪了下來。爲了生活,他接受了親友們的勸告,決心以賣藝爲生。1928年春天他毅然肩背琵琶,手執二胡,由一個小孩攙扶著走上了街頭。在往後的20多年中,他每天下午後設場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前的空地上。夜晚則先在城內邊走邊拉著胡琴,穿大街走小巷,然後出光復門去鄰近車站的大洋橋畔的茶坊、酒肆、旅館賣藝,到次日淩晨一二點鍾才回家休息。無論嚴冬酷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阿炳能演奏多種民族樂器。其中他最心愛、演奏最拿手的,還數幾乎與他相伴一生的二胡、琵琶。拉拉胡琴,音色嘹亮結實,聲音能傳播很遠。他人還在遠處,琴音早就飛到你的身邊,等他拉著琴經過你面前時,那聲音又似乎並不太響。他人走遠了,嫋嫋餘猶在輕聲低吟。白天在遊人如織的崇安寺,各種熱鬧的遭雜聲也淹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n1565&aid=254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