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7 16:55:13瀏覽1033|回應2|推薦41 | |
前一陣子,沒來由地想碰碰泥土,回味一下捏泥巴的感覺;更沒來由地挑了具有宗教色彩的菩薩法相來做⋯。其實,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慢慢得理解當初似乎靈光一現的理由,因為向來自己對哲學的興趣遠高於神學,與其說是雕塑神像,倒不如說是在尋求一個完美人格的典型! 如果不囿於宗教的崇敬拘僅,純就以神話的角度來看,觀音菩薩在深植於中華文化中的形象,是極具浪漫與人格化的表徵,也可能是緣此特質,祂的易憫慈悲難若諸佛證悟後的不動如山,因而修化到頭,也只能列位在徘迴於大、小千世界中,不得成佛的仙班。 我非佛門中人,說實話,就所知玄奘法師在翻譯心經時,才開始在中國較具體地提到這位神衹,究竟在這之前,天竺當地是如何記載其出身或得道的始末,相信也沒幾個人明暸梗概!有很長的時間,在古代有關觀音的形象,是以男性莊嚴的外形為主,不知為何,後來便逐漸地被女性柔美的形象所取代,或許,改朝換代的兵燹、歷盡天災人禍的祖先,能投射的心理撫慰,也不若如母親般無微不至、無條件也無止盡的關懷吧! 想來神佛之類的話題,不是自己所長,若有妄言之處,再請網友不吝指正。接下來,我想列舉點有關造型原理之類的例子,單就雕塑作品的動態來簡單討論,有關禮教道統對人文甚至藝術的影響。上圖可代表人類歷史時期的鮮明風貌,所謂神權、君權到民權時代的分野來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是屬於神權時代的作品。而所謂的這個神,祂所矗立的形象,在美術學說的專有名詞上,就叫做正面法則。祂的神格偉大到大中至正,不會有表情、不會有身體的扭動,也應該不會吃喝拉撒之類的俗事的! 這點該說是希臘啟蒙得早,還是因為以商貿為主架構的社會,和以農立國強調倫理尊卑的中國社會,本質上就天壤之別。一樣是神話,他們奧林帕斯山的諸神,個個不僅有血有肉,連嫉妒、暴怒、鬩牆或亂倫之類的事,搞得都比凡人激進,也因此,他們的藝術家能表述的空間亦變得寬廣起來,加上社會中普遍對完好的體格、智慧的追求的風氣,造就了至今仍是影響後世最鉅的文化價值。 相對於正面法則,希臘時期的雕刻作品,不僅臻至人體中均衡、協調與完美的比例,而且在動態上,經由軀幹的扭轉與張弛之間,力與美完全地體現出來。這類規範的作品在西洋美術史中俯拾皆是,學者通稱叫S形法則。(竊將圖像的胸、腰、臀部切面線定出,可較清楚律動關係) 值得探討的事,至今為止,我自己印象中,動態及形貌最值得讚歎的神像雕刻中,還是以現存在波士頓博物館中的這尊宋代木雕觀音為精典。在什麼樣的文化氛圍下,中國產生了有別於以往神衹端正的形象?是宋代貿易發達?是人本精神已然萌發?抑或是觀音菩薩本近於人格的特質,才造就了這樣恬適安詳,既具備父性嚴正與母性慈愛形像於一身,毫無矛盾牽強的存在? 在雕塑這件小品時,我觀察了菩薩,觀閱了歷史,順道也觀照了內心,擺脫去貪、嗔、痴、愚能有幾分?圖個霎時歡喜自在也好,方是一快!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