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5 23:37:43瀏覽771|回應0|推薦6 | |
今天 我心中有滿滿的感動 看著孩子在我面前 打開心房 跟我說著 屬於他的故事 孩子 謝謝你願意與我分享這麼私密的心事 謝謝你願意給我你最深的信任 謝謝你願意讓我參與你生活中的某個片段 ---------------------------------------------------------------------------- 小C是個活潑盡責的大男生,高一的時候我敎他們班的生涯規劃, 那一年的課程下課後他常常會圍過來講桌與我聊天, 我知道他是願意與老師接近的,也常常是我的小幫手, 我隱約知道他在班上的成績也屬於中上,也知道他是個很自律、很乖巧的孩子, 但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感受到他身上有鼓傑傲不馴的特質, 每次開口說話總是和善中帶著點刺,那時候我總想試圖多了解他一些, 但尚且不得其門而入。 這次,是他主動到我面前,跟我分享著他的一些想法、一些價值觀, 一些家庭故事、一些他自己的想法,當下的我從輔導老師的觀點跟他分享, 我知道他是個有慧根的小孩,我也知道現在的他也許無法一時間轉變, 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他有聽進去那些話語, 我知道他願意接納我由衷地,真誠地給予的建議, 我相信隨著孩子將這些點滴話語內化, 這些如同雨水的灌溉,會有機會讓他心底那個善良的種子發芽、成長、並且茁壯。 滋滋的諮商觀點: 高中階段的孩子屬於青少年中後期階段,對家庭仍屬高度依賴, 然而卻也逐漸發展出自我,透過學校教育、身心成熟, 這些因素促使青少年的自我圖像,與家庭背景的聯結,要慢慢開始有分化, 他們很多的情緒、價值觀、理性或非理性的想法,都來自於家庭, 若孩子能在逐漸成熟中,成功地處理自我與家庭的分化, 則其情緒與自我責任的培養,將由他們自身去長出來。 若孩子在家庭與自我之間,不斷地受拉扯、牽絆, 則其對自我的圖像、情緒反應等,都會處在與家庭分化不成功的狀態下, 進而在其生活的不同層面顯現出問題或困難。 上面的這位小C同學,他對自我與家庭之間的聯結狀態,開始有些情緒或想法, 透過他的述說,輔導老師有機會陪伴他去看見自己與家庭間的關係, 就如同完形治療所說的,覺察、責任、反應的三角形, 我們唯有透過對自身狀態的覺察,才能意識出自身的真正責任, 也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 而這正是我想引導小C去看到自己的部份,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受家庭影響, 而透過諮商、輔導,我們會有機會去看看我們如何在這些影響下, 做出更適切自己的選擇,更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