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爛片及其成因
2013/06/22 20:14:59瀏覽553|回應0|推薦0

    閑來無事,想在網上找幾部國産電影看看,可是找來找去也沒見網友對哪部電影比較推崇。一句話,國産劇太垃圾了。一直想寫點東西,一沒時間二沒心情,今天忍不住了。

    說到國産垃圾劇,真是多到數不勝數,首當其沖的就是“抗日神劇”,把那麽嚴肅的話題拍得跟小孩過家家似的。那些垃圾抗日劇除了題材是抗日劇以外,其實和抗日一點關系都沒有。如果日本人真有抗日劇裏那麽愚蠢,那抗戰還用打八年嗎?還用死一千多萬人嗎?那不是顯得中國人更愚蠢?不過好在最近這兩年的抗日劇已經不再一味地醜化小日本了,裏面的小日本還是非常厲害的。還有個現象是有些抗日劇裏居然還有日本人在參與拍攝,主要是扮演一些日本軍官和情報人員。不知這些人在日本人眼裏會不會是“日奸”?我估計這些人是日本人中敢于正視曆史的,同時也是混口飯吃。

    除了電視劇,電影也是爛片如雲,一部接一部,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感情。比如早就彪炳屎冊的《無極》《夜宴》《黃金甲》,借用一下網絡牛人“老濕”的名言,如果說《無極》已經爛得無法超越,那麽《夜宴》更是爛得很有突破性,而《黃金甲》更是爛出了自己的風格,爛得不可複制。可是看了2012年和2013年初産的垃圾劇以後,反倒覺得這些劇還行,不禁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華誼老總王中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炮轟國産片,說現在國産電影的最大勁敵不是好萊塢大片的圍攻,而是爛片當道,讓買票進影院的觀衆逐步失去對國産電影的興趣。我非常同意王總的看法,一部接一部的爛片正在逐漸消磨觀衆對國産片的信心。

    細數國産垃圾片的共同特征,那就是:

    1、投資大。很多片上映之前就宣傳投資多麽大,一個億兩個億,好像投資少了就出不了好片。而觀衆從電影院出來以後罵垃圾片也和投資大有很大關系,因爲投資少了比如幾百萬上千萬本來就是屬于小電影,根本背不動“垃圾片“這光榮的稱號。

    2、場面大。動不動就成百上千號人,惡心的是那些群衆演員也不給培訓一下,表情根本和場景不配,而且也不給化個妝,完全就像請了一幫拾破爛的。

    3、演員陣容大。比如張三李四等大名星領銜主演,然後王五趙六等名星友情客串,給人的感覺好像只有一線大名星才會演戲,其他演員都是浮雲,少了他們整部電影就成一坨屎了。

    4、某大導演執導。這是影片宣傳時最大的吆喝點,說是某某大導演最新力作,然後把觀衆唬得一愣一愣的。從電影院出來之後就把此導演罵個半死。

    5、也是中國爛片最大的特點——低智商的、狗屁不通的、狗血的情節。這是我最想批判的,筆墨就稍微多一點。

    無論是哪個類型的片,對喜劇元素的濫用、對情節邏輯的無視、對觀衆智商的踐踏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這是中國電影最大的軟肋,電影情節根本不符合觀衆的心理,要不就是導演在意淫,就像陸川的《王的剩飯》;要不就是情節很二而故弄玄虛,如劉偉強的《血滴子》;要不就是一幫演員在自娛自樂,典型的就是周星馳淡出以後別人模仿他的無厘頭電影;要不就是爲了達到特定目的而推出的相當于宣傳片,情節胡編亂造侮辱觀衆智商,演員大吼大叫掩飾演技不足,典型的《河東獅吼2》,就是老趙爲了推小沈陽和張柏芝而拍的,結果就是導演馬偉豪憑借此片問鼎了第四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導演獎,男主小沈陽斬獲了最令人失望男演員獎,女主張柏芝更是憑借此片第三次蟬聯了“爛片影後”,光榮受封“爛片皇太後”,估計照此下去就快領終身成就獎了。

    批評了這麽多爛片,我想再說幾句佳片。不說別的,就說說曾經在兩岸三地都反響很不錯的《甄嬛傳》,劇本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浙江女生吳雪岚寫的,筆名流潋紫,畢業于浙江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我覺得此人很了不起。個人認爲《甄嬛傳》的成功70%的功勞要給此人,剩下的30%給那些演員和導演分吧。爲什麽這麽說呢?因爲我覺得一部片的好壞主要決定于劇本的好壞,也就是故事的好壞,因爲現在中國真是不缺好演員和導演,此片導演是鄭曉龍,當然是個好導演,但是也拍過《新編輯部的故事》那樣的垃圾劇。我覺得《甄嬛傳》交給張藝謀或陳凱歌來拍也不見得就拍爛,主演把孫俪換成其他人也不見得就演爛。

    本人認爲編劇才是一部劇的靈魂,裏面的文化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台詞,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觀衆最關注的。而導演和演員只是負責劇本內容的實現而已。編劇相當于研發人員,而導演和演員只是負責生産制造,導演在我心裏充其量就是個車間主任,哪有不重視研發而只重視生産的道理?而中國大陸是寵名星、重導演、輕編劇,這就是中國大陸老産垃圾劇的根本原因。而美日韓等國在這方面就做得比我們強多了,編劇的地位非常高,經常一句話就能把其他人都否定了。想想星爺那些經典喜劇,如果沒有好的台詞和情節,星爺演技再好也沒用。

    可以說中國的影視業和制造業一樣都還沒有擺脫只善于生産而不善于研發的階段,還有這兩年很火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星跳水立方》等節目,都是從國外買的版權,最後在國內都做的很好,這又證明了中國人的執行力真強但是缺乏原創思維,但是我相信隨著國家的進一步開放,人民對精神生活的進一步追求,這些原創思維對中國人來說一定會井噴。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onghuamayun&aid=780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