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1 17:17:48瀏覽371|回應0|推薦2 | |
教育要怎麼改?
說到教育很多人都認為那是學校的事,其實錯了,教育乃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的一等大事。不懂得教育的人就做不好一國之領袖。 學校只是國家教育的一小部份,國家教育的重頭在社會教育。人的全部知識,一部份來自學校,而大部份的知識是從社會上汲取的,社會是一個大課堂。把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合起來,才是國家教育的全部內容。 醫學發現6個月的胎兒就對周圍的環境有所感知,各種信息會對胎兒以後的性格、嗜好、智力等有一定影響。所以孕期周圍的訊息也是對胎兒的一種教育,有醫學界稱這個過程為「胎教」。出生之後會直接受到父母的教育,接下來就是幼稚園、各種學校、補習班、培訓班、實習場所、所有能夠接觸到的資訊,無一不對人的意識產生滲透及影響作用。這種滲透及影響,對於接納的人來說就是學習,所以人在社會上學習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有不少人出社會之後,根本就沒有從事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而是從事另一種專業。有的還要再次就學,也有通過拜師或自學……。 每人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資訊: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圖書、文藝、文學、網路、語言、師訓……等等。這些資訊對人們的意識、品德、作為等等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這種影響的過程也正是教育與學習的過程。所以對社會上的每個人來說,既是受教者,也是教育者,這就是社會教育。 對民主政治制度來說,不能夠強制推行一種文化、一種理念。但是政府在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是可以通過引導和鼓勵來實現的。事實上每個政府都有自己所提倡,也都有自己所反對的理念。只是推行的方式不同罷了。 社會上有各種組織與宗派,俗稱有72行。也要擴充自己勢力,也要培養本綜本派的繼承人。比如偷竊技巧、毒癮等都不是在課堂上學會的。那些傍門左道的勢力越大,社會就越不安定,民眾也不會安居樂業。社會安定與否,秩序是好是壞,都與社會教育密切相關。也有觀念認為,治世要靠酷刑。錯了,酷刑可以治得了一時,但是治不了長久。完善社會教育才是提高民眾素養,建設文明社會的根本之路。 學校是社會教育的重要資源,學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如果都能用自己的所學最好。說明教育資源的效率達到了100%,雖然這只是理想值,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學校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學生從學校走到社會,不能用所學的專業去工作,只能按職場的空缺求職,自己所學的專業被棄之不用。為了改換專業,不得不重新學習,浪費了學校資源,也浪費了社會的人力資源,也直接影響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 如何發揮學校資源要掌握好四個關鍵點:第一,降低入學的門檻。原則上凡符合入學年齡的生員都應該吸收入學(逐步實現免試入學)。可能有的學校會認為如果降低了入學的標准,就沒有辦法保證畢業生的質量。我說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學校就是培養人才的場所,水平很高的人就不用上學了吧。第二個關鍵點,嚴格畢業生的標准,每所學校都要有自己的畢業標准,凡不夠標准的,即使在校時間多久,也不能發給畢業證書。有一些學校明知有學生不夠畢業標准,但是為了甩掉包袱,也會讓其畢業,是對學生個人,對社會極不負責。第三個關鍵點,學習過程允許學生更換專業。這個很重要,有不少學生入校時並不了解每個專業的具體情形,學了一段之後發現選擇的專業並不適合自己。如果調整一下會更利於發揮個人的優勢。第四點,學校每年要調查社會對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調查學生的專業就業率,作為制定招生計劃的依據。國家教育部門,依據全國的需求綜合平衡。 一個國家人口眾多,要富強起來,靠的是國民的團結和意志統一,靠的是科技的發展。而要統一意志,發展科技,還是要靠教育。所以說沒有先進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先進的國家。 教育是先導,是立國之本!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