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給現在正在看這封信的你
2008/01/30 10:29:20瀏覽410|回應0|推薦2
給現在正在看這封信的你--曾富卿的見證
2006-03-05

文:曾富卿

如果你沒有信仰、也不相信神,那麼正好,我原本也是這樣的人,希望你讀了以下的內容,能幫助你更進一步認識「祂」及這個團體。

通常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擁有成功的人生,所以我們透過許多管道、方式往這個目標前進,學生們努力讀書,考到更理想的學校,上班族們努力工作賺錢,沒事還要學個第二語言、其他專才來增加自已的附加價值,以期能加薪晉升,即使這麼的努力,現實卻往往不一定盡如人意,如果捫心自問,你滿意現在的生活嗎?我想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對自已並不是那麼的滿意吧!對自已也不是那麼有自信吧!

研究生撰寫論文需要指導老師,上班族希望能夠遇到一位賞識自已的老闆,人在一生中能夠遇到扭轉命運的貴人,是最幸運的事!對我而言,總裁就是我人生的貴人,因為若不是他,我不可能認識在我生命裡,最重要的一位,那就是神!鄭明析總會長牧師許多的理念之一就是實踐及自我挑戰,每天都要讓自已更新,當我按照他所教導的去做時,我發現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我願意挑戰,都可以超越,在這樣的過程中,有一次跟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聊天時,說我怎麼改變這麼多,感覺我充滿自信、衝勁,她問我是什麼力量讓我改變?我告訴她,因為我所去的教會及總栽所教導的一切,其實,她擁有比我更好的外在條件,許多人羨慕的學校、美麗的外表、穩定交往中的男友,但是,這也無法讓她感到真正的快樂跟滿足,在那一刻,我深刻的體會到,唯有神才能填滿人的內心,真正的平安、喜悅,唯有從神而來。

在這裡,超越了國度、語言、人種、領域…,各式各樣的人,認同總裁的理念,實踐聖經的教導,努力的生活著,最大的寶藏是自已,並不是外在的東西,感謝總裁,他的話成為我人生的雕刻刀,由自已來雕刻自已成為傑作品!

若你已經是一位基督徒,我要在這邊見証我的信仰、神對我生命的帶領!

一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台灣人口,曾經,我也是對神、信仰並不關心的人,但現在回想起來,神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對我動工,小學時最常遇到的就是教會的哥哥姐姐講耶穌的故事、國中在火車上遇到一位姐姐傳道給我、向我介紹信仰、平安夜時,會有人邀請我到教會一起唱詩歌、報佳音、走在路上有人發聖經給我…,但那時對神並不了解,只是喜歡教會的氣氛,上了大學,在我忙著追求其他更吸引我的事物時,神還是沒有放棄我,有很多團契的學長姐邀請我去聚會,也聽了聖經課程,一開始因著好的氣氛、人群吸引我,讓我想要更了解神及聖經,但當我越追求時,我卻發現並沒有辨法解開我對聖經的疑問,我知道這是一本很好,對我會很有幫助的書,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越讀越多問題。

漸漸的,我變的不想去碰這一本書,也不太想提到有關神、信仰的事,我刻意的遠離那些學長姐,覺得我靠我自已的力量跟努力,也可以過的很好吧!於是我放任自已去追逐所謂的大學必修三學分,但繞了一大圈,我發現自已根本沒什麼改變、也沒有變的更好,反而對自已的未來更感到迷惘,人的盡頭,是神的開端,感謝神,神再次呼喚我,讓我來到了這個教會,我的腳步不再尋尋覓覓,這裡就是我信仰的依歸。

最讓我感到跟其他教會不一樣的,是總裁的話語,火熱的氣氛會冷淡,但唯有真理才能捉住人心,我被他的話語及他修道生活、極致追求神、服侍神的精神深深的感動,讀經二千多遍、在冬天上山禱告前破冰洗澡、一年傳道一萬名、對不了解而批評他的人,仍以愛來對待、在戰場上擁抱拿著槍要射殺自已的敵軍,只為了實踐耶穌說的愛仇敵…,這對當時信仰還小的我,感覺好像神話一樣,我在想,這真的是人嗎?怎麼會有人愛神到這樣的程度? 當我看到這樣努力按照聖經生活的人,我覺得,聖經不是跟生活很遠離的、神並不是那麼抽象的,原來,聖經上所說的,是可以這麼完全的被實踐出來,我也可以做的到吧!我也想要挑戰看看!

清晨四點禱告、晨更、路旁傳道、讀經二十遍、每天讚美神十首以上…,我給自已規定一些信仰的功課,也是我對自已的要求,但即使如此,在神的面前,我仍覺得不足,更要朝著標竿直跑,我能夠這樣做,因為在我前面有著比我更努力的一位,就是總裁,在這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努力追求信仰、侍奉神,也有許多比我更努力的人,大部份,原本都非信仰者,能夠從不相信神到相信,我認為這是最大的神蹟,生命的神蹟,由神親自興起,沒有神同在的團體,就算短時間興旺,但最終還是會沒落,今年是我信主的第八年,八個年頭中,我看到即使有一些不了解而批評的聲音,但教會人數仍不斷的增長,因此,我確信我所跟隨的這一位,相信這裡有著神很大的旨意!

文章來源:http://www.ccya.org.tw/provemore.php?newsno=206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andywang&aid=158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