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8 15:55:56瀏覽2010|回應0|推薦29 | |
日式風格的山門,散發濃濃的日本風 大門左側的木牌,上面書寫著"無為"兩字。 大門右側是參觀資訊,周一休館歐! 大門右側旁的大理石上是縣定古蹟的公告牌 進入山門映入眼簾的是參觀的人潮與乾淨的院區。左邊是【手水舍】,用於參拜前清洗左右手,已表示對神明的敬意,右邊是【主殿】。 【主殿】供奉主神弘法大師(空海大師)、不動明王及毘沙門天王 【日式迴廊】主殿的迴廊,充分展現日式風味 【古鐘】在光復後鑄造的古鐘,上面有慶修院、以及捐助者、鑄造者的字樣。近年來歲末時,慶修院均舉辦撞鐘祈福守歲活動。 院內的【百度石】位於手水舍的後面,傳說,信眾繞百度石百遍,可將百次功德回向給眾生;另一傳說,此向此石碑祈求,亦有相同的治病功能。 【八十八石佛】四國八十八箇所是位於德島縣・高知縣・愛媛縣・香川縣的88處與弘法大師(空海)有淵源的靈場(寺院),也簡稱八十八箇所,或稱四國靈場。日本平安時代修行的僧侶巡遊弘法大師(空海)足跡的修行,稱為「四國遍路」,後來信眾也跟進以參拜八十八所寺院為禮佛的行儀。但是因為路途遙遠,所雕刻八十八所寺院的神佛,一次參拜表示已經完成四國遍路的禮儀。 【祈願牆】滿滿是信眾的祈願木牌,這已經是參訪慶修院的重點項目。事逢七夕,情侶們在印上愛心的祈願木牌,留下愛情宣言。 慶修院一年的【行事曆】 慶修院【招待所】裡播放導覽影片給遊人認識慶修院歷史,嵌有黑白舊照的天花板,刻畫出古樸的味道。 【慶修院歷史故事】 花蓮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原名是『七腳川』,在阿美族語裡就是『柴薪很多的地方』,後來被日本移民強佔,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 西元1917年,日人為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於是決定在此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就是現在的『慶修院』。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並具備了醫療所、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 慶修院(吉野布教所) 經歷半個世紀的沉默與殘破後,近幾年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工作者、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等各方的努力下,經過古蹟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為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真言宗寺院,不但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外,也是台灣國家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上文轉載自慶修院網頁 本文使用之書法字、地圖、影音連結至網際網路分享,屬該單位所有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