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混」哪裡?──「混」音樂的
2008/12/27 20:57:48瀏覽239|回應0|推薦7

自從觀摩二年級學姐的啦啦隊比賽後,發現得前幾名的班級以及舞蹈班所表演的音樂,都是混合各種類型的音樂且讓其更有變化。剛好,我所參加的舞蹈社因為學期末需要表演,所以,我接觸了混音這項工作。

  

混合音樂──原本以為是一件很簡單的工作,只要把不同性質的音樂,剪掉不需要的部份,然後留下需要的,接著混合再一塊就可以了。可是,套句弟弟常說的話:「事情不是傻瓜想得那麼簡單的!」

光是「剪」的部份,若是拍子數得不對,少剪一秒、多剪一拍,一切就只能按「還原鍵」從頭來過。存檔之後,也不能再去更動,萬一發現前面有個小節剪錯,也是得再來一次。而且,同樣的一段音樂,也因為混音的關係,必需重複地聽,聽到厭煩了,還是要去聽,而且人的耳朵有一定的靈敏,要是聽錯一段節奏,可能也會前功盡棄。而我就在剪那段長2分鐘的音樂中,以上的錯誤全犯過。

   

接著是「接」的部份,連接不一樣段落的音樂時,中間的接點要是很突兀,亦或拍子不對,就會破壞了整首歌的感覺。甚至要將兩個感覺完全不同的音樂連接起來時,中間的接點也要讓人覺得這不是「兩節音樂」,而是十分融合且不衝突的「一段音樂」。

   

最後是「混」的部份,為了使音樂更豐富,「音效」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配角了。就好比合唱一樣,唱非主音的聲部,必須用他們的合音烘托唱主音的聲部,讓音樂的表情更多元化,但是,卻也得同時融入在主聲部中,平均且合諧地讓人覺得這是「一首音樂」。所以,在選用音效上,就不能選擇突兀、特別的,必須考慮音樂的性質和舞蹈動作的搭配,選擇適合的音效。跟「剪」一樣,在這個部份,若是拍子數得不對,少數了一拍、多數了一秒,都會是敗筆。

   

在做了混音這累人的工作後,我真的得對二年級和舞蹈班的學姊們深深致敬,因為比賽和舞展的音樂,能做到這麼細緻,想必一定花了很多工夫。從挑音樂到完成,不曉得經過了幾次的剪輯,才能有這麼完美的呈現。而且對於做唱片專輯的幕後工作人員,更感到佩服,因為我們看到每一個歌手在螢光幕前,光鮮亮麗地唱著歌,卻從沒想過幕後製作的辛苦。經由了這次經驗,才覺得其實幕後的辛苦,比起台上的歌手們是幾乎毫不遜色。

   

所以,每一首音樂的完成,其背後可能孕藏著無數的心血,我們更應珍惜現在聽到的每一首音樂,更應該支持正版,拒買盜版,讓更多好音樂能呈現在我們面前。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zhi0963&aid=251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