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十三觀音之二十〈阿耨觀音〉
2012/10/31 10:17:56瀏覽1983|回應0|推薦10

 

三十三觀音之二十

 

〈阿耨觀音〉

 

1

 

   〝阿耨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尊。〝應身相〞為阿耨觀音的〝化身相〞是〝居士婦女身〞的示現。《普門品》所記:「應以居士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居士婦女身而為說法。」《法華經卷七普門品》曰︰「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阿耨」二字為梵語,是指「阿耨達池,又稱阿耨大泉」,因巨海與龍魚和阿耨達池有因緣,故名阿耨。

 

2

 

    依照古代印度的傳說:大雪山之北,香醉山之南,有一大湖名阿耨達池,流經四大靈川,有金、銀、琉璃裝飾其岸,水波清徹如鏡,惠育眾生,而後流入大海。據有一說,這是喜馬拉雅山中的水源,結合自古以來印度崇拜河川的思想,在阿耨達池中的河川之神即是觀音所化,因此有了阿耨觀音之說,可見阿耨觀音之流傳,遠超出我們中國觀音的傳說。

 

3

 

    據〈普門品〉所載,阿耨觀音也是「救湖海水難之身」。巨海亦可指世間無邊生死大海,龍魚諸鬼為內心煩惱,煩惱在眾生心中興風作浪,致使眾生漂流在生死海中,不能到達涅盤彼岸。如眾生念此菩薩法號,仰仗阿耨觀音神威之力,縱使海澇波濤,也不致被諸波浪淹沒。

 

4

「龍魚」龍頭魚身,即是中國傳說中的鰲魚。

 

《大唐西域記》亦有提及。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或釋為表《普門品》中:“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也就是說阿耨觀音也是「救湖海水難之身」的菩薩。然而,三十三觀音的第十九尊觀音「能靜觀音」也是能救人於海難,因此,這兩尊觀音可說是同等職能,甚至可說阿耨觀音,是早從古印度流傳的救海難觀音,而能靜觀音是後期,佛教傳入中國後,被中國創作出來的救海難觀音。難怪,在我以前研究觀音法相之時,我就發現這兩尊觀音的特徵,都是或坐或立於山崖海邊岩石上。

 

5

    阿耨觀音其像為坐於巖上而作觀海之狀。一般常見就是這個姿態,左膝倚背在巖石上,兩手相交,遠眺海面。能靜觀音與阿耨觀音,都是能救人於海難,其法相都很相似,除了姿態不一樣,或坐或立於山崖海邊岩石以外,其背景都一樣。

 

6

 

《普門品》中曰:「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既然如此,末學就依據經典上所述,創作這尊阿耨觀音駕騎於龍魚〈鰲魚〉身上,作出降伏龍魚諸鬼的神態。這樣一來能引經據典的以相說法,二來能與能靜觀音作個區別。

 

 

 

 

 

( 創作繪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yukuo6&aid=70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