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路菩薩
2014/02/04 09:32:17瀏覽14751|回應1|推薦11

 

引路菩薩

 

        佛教信仰是由印度傳入漢地,後來發揚於唐朝,由於融入許多漢地文化,因此後來稱之為漢傳佛教。許多佛教菩薩的信仰,也因為與漢地信仰文化的相融,而逐漸漢化為中土形象,甚至也被創新出許多的菩薩形象。“引路菩薩”又稱之為“接引菩薩”。據文獻記載,此菩薩創作於中唐時期的漢傳佛教信仰,其創作淵源來自於持蓮觀音。早期由印度引入的觀音形象既是蓮花手菩薩,也就是持蓮觀音。

 

01

 

        佛經有載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乃阿彌佗佛,又稱無量光無量壽佛,也稱紅衣教主。祂的左右協侍既是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這三尊組合又稱西方三聖。漢地自東晉以來,一些文化精英結社倡行死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約78世紀,即是隋唐之際,佛教分出一個宗派稱之為「淨土宗」,理論及崇拜儀式上更加系統化,使往生思想成為一種更加普遍的文化現象。

 

        按佛經所說,當人命終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就會有菩薩下臨接引死者西去佛國。所以唐宋之際,佛教圖像上出現了極多描寫西方凈土盛境的“西方三聖”圖,同時,另一種圖像樣式也在漢地產生,即由佛、菩薩接引死者往生的“接引圖”,這時往往是三聖同時出現,據佛經說,觀音是“手持金剛台”與阿彌陀佛及大勢迎接往生的眾生。而後期出現的圖像就是“接引菩薩”。這位負責接引亡魂的菩薩,自晚唐以后就稱之為“引路菩薩”。而這個引路菩薩,從圖像上看,通常在菩薩的發髻上出現有化佛無量光像,而這正是觀音菩薩的特徵,因此可見這尊“引路菩薩”就是“西方三聖”中的觀世音菩薩所演變而來的。

 

1

        最早期的引路菩薩形象,頂戴無量光化佛,雙手持一莖大蓮花,蓮花上還繫上小幡,菩薩身後既是往生者。從這尊菩薩特徵來看,就是三十三觀音之一的持蓮觀音,也就是藏傳佛教所稱的蓮花手菩薩。

 

2

        中唐時期引路菩薩,現藏大英博物館。造型為:菩薩左手持一莖蓮花,蓮花莖上系一小白幡,幡隨風飄蕩既是引導死者往生的表徵,菩薩右手持一短柄香爐,在其身后是一貴婦小像,十足的唐代仕女穿著。菩薩雙足踩踏兩蓮花,又稱福慧兩具足,而一足蓮花之花瓣朝上,另一足蓮花之花瓣則朝下,這代表上求菩提下渡眾生。在畫的右上角有榜題,前面文字不清,只能看見“引路菩”三個字,就是引路菩薩。

 

3

唐代菩薩多數為留有小鬍子的丈夫相。

 

4

        晚唐時期引路菩薩圖,這尊引路菩薩圖雖然損毀嚴重,但依然可以辨識特徵。菩薩由原本手持蓮花,演變成右手持大幡。然而左手沒拿香爐,卻持有一莖柳枝!手持柳枝也是觀音的特徵之一。這尊引路菩薩雙足的蓮花之花瓣都是朝上,不過一朵呈現朱紅色,另一朵則呈現淡紫色,這是否有意味著什麼喻意,文獻卻沒記載。

 

5

        五代時期引路菩薩,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造型為:菩薩右手持大幡,不見蓮花。左手持一柄香爐,菩薩兩足雙蓮花之花瓣都朝下。菩薩身前一協侍手持傘蓋,身後一位雙手合十的男性往生者。左上角書寫:“女弟子康氏奉亡夫薛詮,畫引路菩薩壹尊一心供養”。

 

6

        五代時期引路菩薩,現藏大英博物館。菩薩持大幡及香爐,引路幡旗上還寫著一些非漢文的文字。

 

        這尊菩薩既是末學所看過的第一尊引路菩薩,十幾年前在一個文物展覽會上看過這幅畫的複製品,當時我是被祂雙足所踏的兩色蓮花,因為造型奇特好奇所致所吸引,才會特別注意祂,也是那時候才知道有這尊引路菩薩的名號。不過為何踩踏雙色蓮花,我查過文獻,卻找不到答案。末學這尊引路菩薩的創作之靈感,也是取自於這尊菩薩的造型。

 

7

頭冠上有化佛無量光,這點特徵很明顯可證明祂就是觀音。

 

8

這尊引路菩薩一手持引路長幡,另一手則無持物,腳踏雙蓮花之花瓣都是朝下。

 

9

        這尊引路菩薩頂戴化佛,右手持大長幡,左手持長柄香爐。雙足沒踩蓮花,則立於雲端上。菩薩回首觀望著身後往生者,其往生者似乎都是修行人。

 

10

        明朝引路菩薩,這尊引路菩薩,與唐宋的菩薩造型有所不同,右手沒有持引路幡旗,而是以招魂鈴取而代之,不過左手還是持有長柄香爐。

 

 

引路菩薩的造型變遷

 

        經過這幾幅年代不一,樣式有變的引路菩薩像,可以得出以下的認識:唐代作為持蓮花觀音的標識:蓮花,還清楚地表現在菩薩手中,引路長幡只是一個很小的符號附著於蓮花上。五代以後,隨著凈土信仰的進一步流行,菩薩手中的引路幡變大,而蓮花卻消失了。這時“蓮花手”既是“持蓮觀音”的原始意義也不見了,凈土信仰中名為“接引”的意義因而凸顯出來。但是儘管菩薩順應不同年代的造型演變,引路菩薩其重要特徵就是頂戴無量光佛,還有引路幡旗與香爐兩個重要法器。

 

        由於在凈土信仰流行之後,觀音身形則演變為引導死者往生的「引路菩薩」。也有人質疑,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除了教主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光無量壽佛〉以外,其左右協侍菩薩身份的還有大勢至菩薩,但為什麼供養像中只以觀音的身形出現呢?這應該是以菩薩願力有關,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使人們自然想到這個接引者就是觀音。不過另外據《大正藏》第12冊確實有記載,觀音協助無量光佛接引娑婆世界眾生至佛國淨土,在《佛說觀無量壽經》裡,在講說十六觀之“觀音觀”時,也有描述了觀音作為接引菩薩的身相特徵,所以順理成章的引路菩薩當然由觀音來扮演了。

 

        以上這些引路菩薩都是我們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是我們歷代重要的宗教藝術創作,然而,卻在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政管之下,八國聯軍略奪之餘,這些文物都被掠走,千年前密藏於敦煌藏經洞的大批歷史文化遺產,就這樣流落出到世界各地去了。據說目前擁有最多幅不同朝代的引路菩薩圖就是法國,其次是英國,我們後代子孫想看自己的文物還得去別人家看,這真是一大諷刺。

 

引路菩薩之創作因緣

 

        十幾年前看過這尊引路菩薩複製畫後對於此菩薩感到好奇於是開始搜尋這尊菩薩的相關文獻來了解這尊菩薩的來歷與願力我發現這尊菩薩真是不簡單從古代畫師說起這尊菩薩的創作的確需要了解當代的信仰文化背景古代一般民間畫師只能畫些年畫若有能力畫佛畫的畫師大都會被聘入皇宮中當官成為御用畫師成天在宮中從事佛畫創作所以過去的時代佛畫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能看得見的

 

    從引路菩薩來看,引路菩薩是接引往生者前往西方極樂淨土的菩薩,這尊引路菩薩圖是往者的家人,希望藉由供養此畫作的功德,回向給往生者,可以經由引路菩薩的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這種信仰文化,在唐宋之間相當盛行。從圖中看往生者的穿著打扮,女者都是貴婦型態,儀態端莊,神情虔誠沈靜,雙手合袖隨菩薩緩步前行。男者都是身著官服雙手合十恭敬神態的隨菩薩而行由此可見能有能力聘請畫師來畫這尊菩薩的肯定都是一些達官貴族

 

    大約七八年前我與一位從事殯葬業的朋友聊起這尊引路菩薩。他聽完我對這尊菩薩的解說後,他建議我說:「既然這尊菩薩這麼特別,而你又是畫佛畫的,你為何不將這尊菩薩再重新畫出來,將這尊菩薩已經沉寂千年的願力再度喚醒呢?」我當時聽了她的建議後,就順口說:「好呀,你這個建議不錯,如果哪天我有空時,我再把祂畫出來說不定將來會被各道場廣用於超度法會上呢。」

 

    不過事隔多年說了後我也忘了這回事了直到上個月完成了那尊露齒觀音後回想起我還欠哪尊菩薩法相這時才想起七八年前我對這尊菩薩的承諾於是在畫完露齒觀音後接著又趕緊完成這幅引路菩薩的創作。

 

 

以下是末學的引路菩薩之創作

 

末學這尊菩薩的創作,是綜合了以上所解說的古代引路菩薩法相之特徵,因此,我這尊菩薩;頂戴彌陀,右手持大引路幡,幡旗上還畫有蓮花及蓮葉,且幡旗長桿上還繫有一個小招魂鈴,左手還是持有長柄香爐。此外,菩薩雙足踏雙色蓮花,一朵花瓣向上,一朵花瓣朝下。此造型幾乎引用了文章上所見的不同朝代之引路菩薩的特徵所繪,每一特徵都有它意義的存在,有聲、有光、有風、有香味等,綜合了所有招魂引路的功能。既然是創作,當然要特別一點、齊全一點、完美一點不是嗎。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什麼是如法創作菩薩法像的意義

 

說到菩薩法相創作,一直以來都是佛教界的爭論話題。還記得我過去曾經有位學生,她曾幫一個道場繪製了一尊「面燃大士」,據她表示,說是某道場要在七月普渡法會上使用的法相。我那位學生為了畫此菩薩,也去探索過許多相關這尊菩薩的由來典故與特徵造型。在課堂上打稿上彩之際,也與我分享了她的整個創作過程與心得。

 

面燃大士的典故原本出現在「阿難遇面燃鬼王」的佛經故事,在《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有記載故事內容。我這位學生表示,這尊菩薩傳入中國後,有融合到中國儒道教信仰思想,因此有許多部分解說並不是出自於正統佛教經典,尤其,不同年代或不同派系經典所述,也會引響其菩薩造型上的演變,所以學生最後只好整合所有相關特徵,畫了一尊她創作的面燃大士與那間道場結緣。

 

我這學生很發心,並沒收取這間道場的潤筆費。雖然都是佛教團體,但是每個宗派都有每個宗派的信仰理念,道場領導者對於宗教的不同角度與看法,所以要求與執著的宗旨都不一樣,因此同樣都是佛教,卻分成不同派系,這現象也是因應不同眾生的一種方便法門。事隔幾年後,我卻很巧的聽到一些評論,其道場有人對我學生所畫的那尊面燃大士有些不同看法與意見,他們認為我學生畫的這尊面燃大士,有很多不對之處,當然這是她們個人的看法,我也沒有意見或反駁她們的說法。

 

不過說到這個佛畫創作,我個人也很質疑這些人的看法,我們現在就以這篇文章所述的這尊引路菩薩來作例子吧。從沒有這尊引路菩薩開始,到祂被創作出來,不同年代背景,從唐代、五代、宋到明朝,這尊引路菩薩造型幾經演變,若說祂哪裡不對或是畫錯了,那到底是哪一個朝代,哪一尊的引路菩薩法相才是對的呢?大家思考一下吧,這對與不對的標準,豈不是有很多執著與矛盾之處嗎?

 

經典所述之佛菩薩長相有人真正見過嗎?有人說「如法」的佛菩薩法像,是根據佛教經典的文字內容所敘述繪製而成。然而,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後,融入儒道教思想而被漢化,在這期間,有多少法像是按照經典所繪製?而經典裡對於佛菩薩法像的文字敘述其標準又是如何藉定?經過不同佛教派系學說與不同年代的變遷,哪一個說法才是如法?又說如法,到底是如菩薩的願力?還是如菩薩表相?

 

其實,經典所敘述的佛菩薩法像,都是只描述基本的形體特徵或手持法器及手印,其他細節並沒有特別描述,也因此讓畫師們對於佛菩薩法像還有創作的空間,如此一來,什麼才是如法的佛菩薩法像,已經沒有一個標準了。所以,無論呈現什麼不同的佛菩薩造型,在不同的年代與不同的文化背影,也會引響不同的信仰觀念與習慣,但所代表的宗教功能卻都基本能一致,這就不違背宗教經典的真實意義,這是末學個人對此觀點的看法。

 

末學過去在美國留學期間主修藝術,當時也探討過東西方文化之藝術史。早期的藝術創作,無論是西方文化或東方文化,藝術創作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藝術與宗教的結合。如西方宗教的教堂壁畫,或是東方的佛教壁畫,從這點來看,早期藝術似乎始於為宗教服務之特質是不可否認的。

 

過去教學期間,我常常告訴我的學生一些基本的佛畫創作理念,佛畫不是一般藝術品,不可以隨個人意思隨意創作。佛菩薩以無相型態來對著相的眾生說法,是難上加難,因此佛菩薩是透過著相的眾生,隨順眾生歡喜而示現法相來對眾生說法。因此只要不違背菩薩願力,並且還能將菩薩願力呈現在這個“相”來行願的,這都是「如法的相」,也就是菩薩以虛幻不實的假相,來讓執著於相的眾生們借假修真,這就是佛相存在的真實意義。

 

 

 

或許這幅畫將來會製成複製畫

所以因應眾生所需

我這幅引路菩薩所持的幡還有漢字與梵字的分別~有注意到嗎

原因是當我完成這幅畫的時候

當時在大陸的好友們幾乎都先看過了

有人看了後說:很漂亮!很莊嚴!

有人看了竟然說:接引西方!不喜歡這個!

當然啦~因為他們都不是佛教徒~所以觀感又有所不同了

 

 

 

 

( 創作繪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yukuo6&aid=10941987

 回應文章

‧新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04 23:22

工筆畫,除了耐心與細心,還得有火候。

郭老師您真不簡單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yuyukuo6) 於 2014-02-06 22:34 回覆:

師姐您好

工筆畫的確很費精神與眼力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

我眼睛這幾年真的退畫不少

真不知道還能畫多久的工筆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