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欣賞作品時「感情移入」的特質。
2010/03/08 12:23:08瀏覽3577|回應0|推薦2

       在我們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時,人的心智活動與非審美的心智活動有何不同之處?歷來論述藝術鑑賞在感情移入的特質上,著墨不少,其中以探討人們在欣賞藝術品或自然時的心理狀態。

(一) 「移情作用說」是德國美學家李普斯的說法。在藝術鑑賞中,欣賞者與藝術品所產生的情感認同是從最初的「由物及我」到「物我合一」,把自身的情感、記憶和經驗投射到藝術品所產生的幻覺情感中,使自己真實又強烈的味這種情感而打動。

1.    藝術鑑賞開始於「由物及我」,因為觀賞的對象觸及我的經驗,使我對它產生感覺。

2.    當沉迷於對象在心中興起的情感之際,我與對象的距離彷彿消失,這即是「物我合一」之意。

(二) 在進行藝術的直接參與活動時,我們自由、不疑地順從我們看到的,聽到及讀到的,我們臣服於作品,希望活在作品的真實空間裡,接受作品並放棄對他的任何挑剔,我們迷失在作品中,彷彿它是真實的世界。

1.    以凝視達文西的作品《蒙娜麗莎》為例,我們看到一個四校不笑的女人正注視著我們,她的背後出現綿延不絕的山丘、河流,彷彿那個16世紀的義大利女人,就坐在背後有山巒的窗邊凝視著我們,至於它的光影如何分佈、人物造型如何修飾、空間如何分出遠近、色彩如何控制,我們全然不在乎。在「觀賞」《蒙娜麗莎》時,我們把看到的東西當作真的,雖然我們同時明白,眼前的蒙娜麗莎是個幻象。

2.    當我們欣賞《蒙娜麗莎》這幅作品,出現感性的興奮,感覺到「象」的存在;繼而在意識中興起知覺、想像和領悟等的協調運動,達到一種振奮又強烈的情感反應。在這樣的感性觀照中,我們在內心創造一個獨屬於自己的蒙娜麗莎。

在藝術欣賞中,欣賞者與欣賞對象是互依互存的。沒有真實動人的藝術作品,激不起欣賞者的藝術熱情,刺激不了人們的想像。因此,欣賞者的「情」,再加上欣賞對象的「景」,兩者的相輔相成才能構成意象產生的主客觀條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nes4241&aid=383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