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10 12:45:57瀏覽849|回應0|推薦9 | |
蒼茫沙咀鷺鷥眠, 片水無痕浸碧天。 一篷煙火飯漁船。 作者林逋(西元967-1028),人稱「和靖先生」錢塘(今杭州市)人 。提起他,人們自然就會想起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挴詩中名句 。他一生晦跡山林,清心寡欲,詩也沖淡平靜,閒適高遠,他的詩多取材於山水,花草鳥虫。 這是一首描寫了一幅靜謐的秋江景色的詩:寫的是江畔秋色,以抒發淡泊為懷的情景為主題,但從這首詩所創造的意境來看,卻是淡泊並不冷清,平靜而非冷漠。但然再對大自然風光的輕描淡抹之中流露出詩人趣向遠博之情操和對大自然風光摯愛之情。 本首小詩大致上是敘述是:一對鷺鷥安詳地在沙灘上打盹,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水面連一絲漣漪都沒有。一片蘆花被剛剛下過的雨洗涮得格外白淨,縷縷炊煙自漁船上徐徐升起,把寂靜的世界點活了。
「蒼茫沙咀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開頭兩句是詩人眼中所望之秋天江畔自然景觀。而所謂沙嘴是指江邊沙灘突出一角,詩人對秋江欣賞就從這一點開始。 「蒼茫沙咀鷺鷥眠」 是點的觀察,進而到「片水無痕浸碧天」面的描繪,而這點、面的搭配如此和諧,一下子就使讀者的心情恬靜與安適起來,不得不跟著走進這個動人佳境與畫面。用語雖然平常,但風韻正、天真全,而所表現境界卻超群又不俗,令人猶如品茗之後,回甘無窮吧! 第二句「片水無痕浸碧天」,「片水」如「片」之水。可見水面平穩如鏡。而後又加一句「無痕」 不是犯了重復之嫌? 非也!因為「片水」還含有言江水狹小之意。這就暗示詩人望遠是在江邊某一制高點處上。既然是水,總該是清或是白的吧! 不、是藍色的,因為藍天被浸在其中了,水作天色,天亦水色,這不就是「上下天光碧萬頃」之狀嗎?至此,藍、白、黃三色相互輝映,一幅秋江鷺鷥圖,已經嚴然出現在眼前了。 在所有詩體中,寫景造景之難都莫過於絕句。它要求造境快捷,不允許半點拖泥帶水。上片「片水」一詞,我們可想見詩人望遠是在江邊某一制高點處上,那麼,詩人為什麼在站在江邊某一制高點處上?去江邊走一走,不是更有一番意境嗎?可是不行,且看下兩句:「最愛蘆花經雨後,一篷煙火飯漁船」 哦、原來是剛下過雨,天雖晴但路面滑,鷺鷥高眠,行人寥寥,不能循岸探勝,只好站在高處欣賞吧! 詩人就這樣徐徐展開 <秋江寫望>畫卷的,景色由遠而近,視線由高而低。另詩人看到的是一片青白的蘆花,而不是一枝蘆花;只能看到船蓬上炊煙,並不能看到船艙中的人影。儘管如此,已經讓我們夠賞心悅目的。 這首詩有那些主要表現方式值得我們玩味與借鏡的地方?是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一首詩的布局結構至為重要,但布局是最難之處,倒不在遠、近、高、低、大、小的位置,而是在於位置和諧與動、靜搭配。就絕句而言,和諧與否,又決定三、四兩句,所以楊載說「至若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的好,則第四句如順水推舟矣」。 「最愛蘆花經雨後」 一句,正是凝聚了把全圖由靜變動的宛轉變化的功夫,它像一架彩虹,把全詩前後兩景巧妙連接在一起了,使詩產生了新另一層境界,從觀景的時序上來說,又使前後貫穿一氣,因果了然。 ※圖片非詩圖 僅供參閱 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