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21 19:28:05瀏覽654|回應0|推薦0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yo49HCZws 不是拱手相讓,是戰略撤退。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持久戰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持久對速勝,取得我們抗戰的最後勝利,因為我們國家大,我們國家弱,我們死拼拼不過他,可是我們用我們有利的條件,來拖跨這個侵略者,這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的決戰方案,在這個方案之下,我們才打贏了台兒莊,我們在淞滬抗戰拖了三個多月,破滅了日本三月亡華的美夢之後,我們的五十萬大軍聚集在徐州,給日本人的感覺就是要在徐州與他決戰,日本人調動了七十萬軍隊,包圍我五十萬黃埔精銳,蔣介石用非常高明的策略,居然讓五十萬精銳全部撤退,離開了徐州戰場,讓七十萬日軍撲了一個空啊! 然後他不得不從沼澤和山路出發,開始從東邊向西邊打,這裏我想插敘幾句話的是,日本的打法是從東北作為根據地進入華北之後,分三條線來切割我國的戰場,第一條線叫京綏線,就是今天的京包線由東往西沿著河北這個方向向西打,第二條線從北京向漢口打,京漢線從北向南,第三條線從天津向浦口打,這三條線大家看一看,一個是從北京向西,一個從北京向武漢中部,一個從天津向南京,這三條線一打下來就打中國的戰場隔成了三塊,然後日本人佔領了我們的西部,再佔領了我們的中部,再從我們的西部、中部把我們向東邊打,把你打到東海裏去,你還有什麼可打的,我剛才說沒什麼可打的。 蔣介石了不起啊!蔣介石採取了兩條方針,第一條在京漢、京包、津浦線上節節抵抗,每城必守、每縣必守。國民黨的部隊,成連、成營、成團壯烈犧牲的比比皆是,然後故作決戰,在上海投入七十萬的兵力,吸引日本人以為我在上海進行決戰,然後日本人從國內增兵上海,並且從北邊調兵到上海來和蔣介石進行決戰,沒想到蔣介石這一戰1是打給國際看,第2是振奮國人人心,第3是以決戰的姿態拖延日本人對我的侵略,整整三個多月,上海華東的物資已經安全全部運到了四川大西南,他的戰略目的實現了,所以他是積極抗戰,他不是消極抗戰。 徐州的五十萬軍隊退到武漢,展開一場武漢大的會戰,武漢大會戰消滅日寇二十餘萬,最後當蔣介石先生告訴他的黨人和軍隊的時候,武漢保衛戰,不是旨在保護武漢這一地,而是用這一場保衛戰拖住日軍,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在基本目的達到之後,五個月之後,他將他沒有犧牲的三十多萬精銳轉向西南,讓日本得到的是一座空城。 當蔣介石撤退武漢的時候,請大家看一本中國大陸學者今年剛剛出版的一本書,這本書叫《中日決戰》,副題是蔣介石領導浴血抗戰紀實,他描寫蔣介石的飛機在武漢機場飛撤的時候,日本人的機關槍子彈就在他的飛機上、下飛,跑道已經破壞了,蔣介石是危在旦夕、命在旦夕,他是最後一個撤退出武漢的,所以他不是拱手相讓,他是戰略撤退,大家都知道當希特勒用閃電戰對莫斯科進行侵略的時候,短短的一個禮拜,德軍在三千公里的防線上幾乎全面推進,打到莫斯科城下使得史達琳的俄國蘇聯,喪失了歐洲的最大部分土地,那才叫作倉惶退卻,可一八一二年俄國的一個元帥庫圖佐夫在法國拿破侖進攻俄國的時候,他採取的就是一種戰略退卻,他退出莫斯科而且燒毀莫斯科,把法軍引到俄國的冬天,讓你凍死在俄國,這叫戰略退卻。蔣介石用的是戰略退卻,以實現空間爭取時間的持久戰的總方針,不是消極抗戰,是極積抗戰。 我們看看國民黨蔣介石所領導的這一場浴血抗戰,到底打了多少?我現在講的數字是中國大陸歷史學家經過二十年反思出來的,既不引自台灣,也不引自美國和西方的任何學者。二十二次大會戰,什麼叫會戰?投入兵力十萬軍隊以上的大的戰鬥才能叫作會戰。二十二次。光長沙一地就是三次,一千一百一十七次大型戰役也叫大型戰鬥,平型關就叫大型戰鬥是一千一百一十七次中的一個,台兒莊也叫大型戰鬥,也是一千一百一十七次中的一個,小型戰鬥二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小部隊接觸。這就是他所打的仗,在這場戰爭當中,他犧牲了多少?我報個數字,大陸一位學者,北京歷史學家在他的《抗戰紀事》裏面寫到,中國國民黨的軍隊,大陸說習慣了,他不會說國民革命軍,他只說國民黨軍隊,他說國民黨軍隊陸軍傷亡,不是傷亡,是死亡、失踨三百二十一萬一千九百一十四人、空軍陣亡的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毀掉我們的飛機兩千四百六十八架、海軍艦艇全部打光。在武漢保衛戰的後期裏面,程璧寬上將面對著他的最後一批軍艦被成沉在長江的江底以堵塞日本軍艦的北上,他當時流著眼淚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會重建我中華民國的海軍。 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二年不到五年的時間裏面,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畢業的二萬五千民國民黨青年軍官,其中一萬名戰死在全面抗戰爆發的頭四個月,中國國民黨二百零六位將軍面對面的被打死在抗日的疆場上,為國捐軀、壯烈犧牲,這就是歷史,這是消極抗戰嗎?這是積極抗戰,這是血寫的抗戰歷史,不是墨寫的謊言。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