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學筆記分享
2009/02/25 14:16:17瀏覽589|回應0|推薦0

修學筆記分享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就是利他無我之心。

要知道,修、學正法首要在發心,發心要大、要正才能得到實果,所謂「量大福也大,愈貪愈沒有」。如果發心不正,知見錯誤,那很麻煩。《華嚴經》云,法譬如水,像水一樣,牛飲之則成乳,蛇飲之則成毒,智學證涅槃,愚學增生死。知見毫釐之差,果報天淵之別。這就是說,正法什麼人都可以學,但每個人的受益是不一樣的,因為目的不同,其結果自不一樣。

一個正信的修行人必須要關心社會,要以利益眾生為己任,在利他中完善自己,增進自己的道德修養,要有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奉獻精神。(註:此句與天帝教師尊所教導的『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有一曲同工之妙)

佛法不離世間法,將佛法實踐於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修行(註:此句與天帝教師尊所說:『先盡人道,再修天道』亦有一曲同工之妙)。如果只是知道佛的教法,而沒有將佛的精神在人間得到弘揚,在眾生身上得到運用,那麼佛法就只是停留在知識、知道的層面上,並沒有實際發揮到它應有的效用。

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註:『修天道、盡人道』),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像我們中國儒家孔、孟的教育一樣,都是教育。只不過儒教的創始人孔老夫子,和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他們的政治地位不同而已。

孔老夫子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教育家,最主要也是因禍得福。當年他周遊列國,原本是想謀個一官半職,以施展其在政治上的理想與抱負。如果當時有諸候願意給他一個諸侯國宰相做的話,那麼他最大的成就也就像周公、管仲、諸葛亮一樣。可是諸侯們都不用他,對他敬而遠之,於是孔老夫子這才回到家鄉辦教育。

孔子算是中國第一位廣招學生的私立學校校長。在他之前,凡是有志青年想學習文化,都要以吏為師。您想,跟那些整天泡在酒桌上,以多吃、多佔為能事的官僚,能學出什麼好東西來?所以孔子這一辦教育,來投奔他的才智之士特別多,有窮、有富;富的有大腕級的子貢,窮的有啃乾糧喝涼水的顏回。不管家境怎樣,天資如何,孔子他都收。而且還很會因材施教,他教學的科目也很多,所以他的學生在當時都是全能型的,孔子當世的教學很符合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因為他學生裡人才輩出,他的教學有成就,就被後世尊奉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

孔子的學說不光是中國人讚歎,就是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讓外國人都佩服得不得了。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得主在法國巴黎召開一個聯合會議,發表了一個聯合宣言。說21世紀人類要想生存的話,必須回到兩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諸位,諾貝爾獎的得主可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都異口同聲的稱讚孔老夫子有智慧。

70年代有位影響世界的哲學家、歷史學家,英國的湯恩比教授也曾經說過,要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思想可以解決,一種是孔、孟學說,一種是大乘佛法。這說明儒、佛兩種教育,對社會安定、世界太平是何等的重要!

孔老夫子不光是思想教育,其對社會安全、倫理道德有著崇高的貢獻,他老人家在語言藝術上也給我們留下一座金礦。從《論語》開篇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到閉卷的「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幾乎每段每句都是至理名言。

儒家學說備受推崇,佛教理論更讓上智者不能不信服、不佩服。世界幾何力學之父威勒博士也曾說過,假使沒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亂。這麼高尚、圓滿的智慧教育—(佛教)我不能不向大家做一介紹,免得大家誤會。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他出生在公元前6世紀,父親叫淨飯王,母親叫摩耶夫人,所在的國家叫迦毘羅衛國。他的身世和修道的過程,在佛經和史籍當中都有明文記載。

他有著非常尊貴的政治地位,是迦毘羅衛國的王子,未來的國王。可是卻捨棄王位而不做,從事於教育,因為唯有教育才能夠真正的造福人群,移風化俗。為什麼現在世界各地青少年的犯罪率高了起來?其主要原因是教育失誤,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德行教育。我們都知道,『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有才是毒品』非常可怕。

教育的作用至關重要,自古都是政教互行,政以齊民,教以化民。政治、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雙方應該比翼齊飛。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充滿了智慧,他為了濟世利民,創辦了教育,讓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鼓勵人們斷惡向善,淨化心靈,培育高尚的人格。

佛教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寧,而天下太平,人心要正就不會做惡事。從心開始,就是「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如何能做到心淨、心安、心平?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無論佛教還是儒教,以及其他所有的宗教,旨在發揚天性,化導群迷,為人類謀求永生的幸福。

佛這個稱呼來自於印度梵語「佛陀耶」一詞,翻譯成中文就是覺,佛陀就是覺者。應該說釋迦牟尼佛他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講經說法49年,到處去教化眾生,義務教學,不收學費。他針對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文化修養,分別給予不同的教育,很會因材施教,
其教育的對象非常廣泛,有國王大臣、販夫走卒,以及各行各業,還包括宗教。用現在的新名詞來形容,他從事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佛陀一生所說的經典內容非常廣泛,這些經典在他滅度後一千多年才從印度傳到中國來。也就是說,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是在後漢永平年間,當時是漢明帝劉莊派朝廷特使到西域,正式去禮請印度高僧到中國來講學,當時由朝廷的鴻臚寺全權接待。

在漢朝的政治制度裡面,君權跟相權分得很清楚。

『屬於皇帝底下的一級辦事機關都叫做寺』一共有九個寺。例如主管法律的是大理寺,寺的長官叫做卿。鴻臚寺就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鴻臚寺卿就相當於外交部長。

『屬於宰相底下的一級辦事機構都叫做部』,例如戶部、吏部。部的首長叫做尚書,次長叫做侍郎,例如吏部尚書、戶部侍郎。

印度高僧被請到中國之後,很系統的把佛法的教學理念講了出來,致使朝野震驚,覺得佛法的教學內容無所不包,教學胸懷非常博大。朝野上下非常的嚮往,希望印度高僧能長留中國,在這裡教學,不要回去。可是作為外交機構的鴻臚寺,只能接待短期的賓客,不能讓之長住,怎麼辦?只好在首都的九個寺之外又增設了一個寺,這個寺就是政府用來專門辦理佛陀教育的一個機關,也是第一個佛寺,叫白馬寺,就是現在洛陽的白馬寺。

為什麼叫白馬寺?為的是紀念白馬的功勞。因為古時候交通不方便,經典、佛像、法師都是靠著白馬從萬里之遙馱來的。

白馬寺落成之後,首先是將梵文經典翻譯成中文經典,然後進行指導、修學。自此以後,國家就有兩個教育部,一個是由皇帝主管的佛陀教育,一個是由宰相主管的孔、孟教育。

因為佛陀教育是由皇帝直接來推行的,它的發展沒有多長的時間就超過了儒家的孔、孟教育,於是寺院就在全國許多角落裡出現。

所以大家必須知道,寺是教育機關,不要將寺跟廟弄混了,廟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寺跟廟毫不相干。

中國佛教的特色是叢林,就是大寺院,也叫道場,它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大學一樣。

叢林主席、方丈和尚就相當於現在大學裡面的校長,首座和尚就相當於教務長,是管教學的,維那管訓導,監院管總務,其職權、組織跟現在的大學非常相似。

如今的佛教,不缺寺院,而缺弘法的人才,有道何怕無場,有場不一定有道。

當代高僧淨空法師一生不建寺院,並為了更好的落實聖賢、佛陀教育,讓社會大眾真正獲得佛法的利益,一直運用自己的智慧、悲心,從事著佛陀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為佛教培養後繼人才,還免費流通大量的講經說法光碟和書籍。如今更通過網路、衛星電視的遠程教學,讓全球五大洲的聽眾每天24小時都能收看到他講經說法的教學,使世界各地的信眾獲益匪淺。這叫心中有正道,處處皆道場。老法師一生不建寺院,卻能將佛法、正道傳播至世界各地,可謂法流四海而不息。

花錢建寺院,要是請到有德有修的和尚住持著寺院,弘法利生,給大眾正確的教導,那這寺院建的是功德無量。如果純以掙錢營利為目的,讓邪知、見在寺裡傳播,誤導眾生,那這寺院建的便是有罪過了,『是積德、是造孽,全在一念之間』。

---------------------------------------------------------------------------

何為善、惡?

中峰禪師: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惡。
有益于人,則打人罵人皆是善,有益于己,則敬人禮人皆是惡。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ivy01&aid=268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