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句經】偈11、12~傲慢者不能知見正法
2009/06/02 12:14:52瀏覽571|回應1|推薦17

歡迎光臨「有無居」,繼續從摘錄自達摩難陀法師《法句經‧故事集》的淺顯故事,探索【法句經】的至理。

(偈11)非真思真實,真實見非真,邪思惟境界,彼不達真實。

誤認非法為正法,誤認正法為非法,抱持邪見的人,永遠無法了悟正法。

(偈12)真實思真實,非真知非真,正思惟境界,彼能達真實。

正法就認定是正法,非法就認定是非法,具足正見的人,了悟正法。 

~ 了解正法甚難 ~

  優婆提舍和拘律陀是王舍城的兩個年輕人。

有一次在觀賞戲劇表演時,明白世間的幻相,因此決定尋求解脫之道。他們首先親近城裡的苦行者刪闍耶,但不久之後覺得他的說法不夠究竟,就離開他。兩人協議誰先找到正法要通知另一人後,就分道揚鑣,到全國各地區去尋找解脫的正法。但經過很久的探訪,仍然找不到正法,只好又回到王舍城。

  有一天,優婆提舍偶然聽到馬勝比丘念誦:「諸法因緣起」,當下就證得預流果,並且遵照兩人的協定,去找拘律陀,告訴他說自己已證得預流果了,並為他念誦「諸法因緣起」的偈語。拘律陀聽完這偈語後也立即證得預流果。然後他們想起以前的老師刪闍耶,兩人就去找他,並告訴他說:「我們已經找到可以指引究竟解脫之道的人,佛陀已經出現世間了,正法已被發現了,僧伽也已經成立了,走吧!讓我們一齊去找佛陀!」但刪闍耶拒絕了。

  優婆提舍和拘律陀就和他們眾多的弟子一齊出發去找停留在竹林精舍的佛陀,並加入僧伽為比丘。

拘律陀是目犍利的兒子,所以別人就稱呼他作大目犍連,而優婆提舍則被稱為舍利弗。大目犍連在出家後第七天就證得阿羅漢果,舍利弗則在第十四天之後才證得阿羅漢果。他們兩人就是佛陀的二大弟子。

  他們也向佛陀轉述刪闍耶的話:刪闍耶說,他已經是眾多弟子的老師,若再成為佛陀的弟子,就像大口瓶變成小水杯一樣。

  佛陀說,刪闍耶的傲慢使他不能如實知見正法,他誤以非法為正法,所以永遠不可能證得正法。

備註:

馬勝比丘的偈頌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做如是說」。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gene8&aid=3004356

 回應文章

聯合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案
2009/06/02 21:27
正法是蝦咪?
逍遙散客(yugene8) 於 2009-06-03 04:28 回覆:
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