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越人歌
2008/11/29 16:51:44瀏覽4675|回應0|推薦2

先秦古歌 -- 越人歌

http://www.emus.cn/...07-5/86088.19411335.mp3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http://blog.xauat.net/...06-12/1213176475.mp3

  楚國的襄成君剛受爵位的那天,穿著華麗的衣裳,被隨從們簇擁著來到河邊。楚大夫莊辛剛好路過,他拜見完襄成君站起來,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級森嚴的古代是一種非常不嚴肅的行為,所以襄成君聽後十分生氣,臉色大變。莊辛見了也有點不自在,他轉身去洗了洗手,給襄成君講了一個鄂君子的故事:
  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條富麗堂皇的刻有青鳥的遊船上,聽見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國人在擁槳歌唱。歌聲委婉動聽,鄂君子很受感動,但就是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於是鄂君子招來了一位翻譯,讓他將划船人的歌詞翻譯成楚國話。這就是後世聞名的《越人歌》,歌詞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聽明白歌詞的意思後,立即走上前,擁抱了那位划船人,並把繡花被蓋到那人身上。襄成君聽完這個故事,也走上前去,向莊辛伸出了友好的雙手。
  

上面的故事,發生在西元前540年前後。當時楚越雖是鄰國,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譯的説明。這首《越人歌》是我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首譯詩。這首詩接近《楚辭》作品的纏綿悱惻,藝術水準很高,它和楚國的其它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  

《越人歌》的故事在現代有幾種前衛的理解。有人借"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進而推斷出兩人同床共枕,指子皙和舟人玩玻璃,被列入中國較早的同性戀案例.另一說比較唯美,說那個划船人其實是個女的,不過古代划船人如果是女性,必然會在文章中明確的指明,所以這種說法基本上不成立.
其實"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僅僅表達了底層百姓渴望取悅侍奉貴族的心情,並非愛情的表露。子皙"行而擁之"之舉也僅僅表示了上層貴族對下層百姓的一種尊重。


越人歌
《越人歌》是以兩種歌體、兩種文本並存傳世的:既有越語的漢語音譯,亦有楚民歌體的漢語譯文;既是一首越歌原作,又是一首楚譯越歌。劉向在記存歌詞的漢語譯意的同時,保留了生事之當時人們用漢字錄記的越人歌唱的原音。西漢到現在已兩千多年了,歷代文人學者們對《越人歌》的譯詩品質、藝術水準以及它對後來的文學作品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數不清的分析和評價,但對於那個尤為難得的蠻夷鴂舌的越語原文,卻幾乎無人過問,更談不上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未經翻譯的越人歌原詞為三十二字,翻譯成楚歌後變了五十四字,其加工整理的痕跡非常明顯。《越人歌》那三十二個字的本來含義如何?原歌的語法結構、音韻格律、藝木風格與楚歌譯文有何異同?這些問題都隨著古越人歷史音響的消逝而成了千古難解之謎。
歷史比較音韻學的發展為解讀《越人歌》提供了新的可能。《越人歌》可以解讀,是以這樣的認識為前提的:它所使用的語言今天可以追溯,它的篇章結構可以分析,它的字詞大體上可以通過歷史比較音韻學考得。《越人歌》使用的語言是古代越族的通用語,這是從民族學和語言學研究得出的結論。越族作為一個古代南方土著民族,或散或聚,戰國以前,分佈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目前學術界比較一致地認為壯族、侗族以及同語族的布依族、傣族、水族、毛南族、仫佬和黎族來源於古越人。也就是說,古越人是今天壯侗語族各民族的祖先。今天的壯侗語族各族語言與古越語在語音、詞彙、語法上有著承繼關係。凡有親緣關係的語言和方言,都源出一個原始的共同體,這原始的共同體,我們不如把它叫做基礎語。《越人歌》代表的先秦古越語就是壯侗語族共同的基礎語

20
世紀50年代,日本學者泉井久之助曾嘗試用南亞語系的孟一高棉語族的占語和馬來一玻裡尼西亞語系的古馬來語和古印尼語構擬上古越語語音,解讀《越人歌》,雖然不成熟,但草創之功,不可汩沒。自80年代以來,隨著民族學和漢藏語言研究的進展,中國學者們開始試圖解決這個難題。在這方面壯族學者韋慶穩作出了革命性的貢獻。他在1980-1982年連續三次發表文章,公佈了自己的解讀成果。他的方法是根據董同龢的《上古音韻稿》把記音的漢字恢復到上古的讀音,然後,與壯語的各地方音(必要時也參考了同語族的其它民族語言)逐個進行對照試擬上古壯語及詞義;接著,根據試擬的上古壯語及詞義按原歌詞序理順,並參考了楚人古譯作了直譯,使原歌的古越人詞語得到字字落實。稍後白耀天先生也用壯語作了自己的解讀。而侗族學者林河、張民、鄧敏文等先生在用侗語構擬古越音後,提出了《越人歌》是侗歌的主張。要知道,春秋時期壯侗語族各民族尚未形成,活在楚越交界地方的越人不僅是侗族的祖先,而且也是壯族、布依族、傣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和黎族的祖先。因此,《越人歌》不僅可以用侗語、壯語去解釋,而且也可以用布依語、傣語、水語、毛南語、松佬語和黎語去解釋。與其說《越人歌》是侗族的祖先或壯族祖先所唱,毋寧說《越人歌》是壯侗語族各民族共同的祖先唱的,韋慶穩等先生研究結果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夜宴》歌詞引用了《越人歌》,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令人印象深刻。《越人歌》並非出自《詩經》,而是一首,見於劉向的《說苑》卷第十一善說: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於游水之上,大夫擁鐘錘,縣令執桴號令,呼:誰能渡王者於是也?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遂造托而拜謁,起立曰:臣願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莊辛遷延遝手而稱曰: 

[楚國的襄成君剛受爵位的那天,穿著華麗的衣裳,被隨從們簇擁著來到河邊。楚大夫莊辛剛好路過,他拜見完襄成君站起來,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級森嚴的古代是一種非常不嚴肅的行為,所以襄成君聽後十分生氣,臉色大變。莊辛見了也有點不自在,他轉身去洗了洗手,給襄成君講了一個鄂君子的故事:]

 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極芘,張翠蓋而犀尾,班麗褂衽,會鐘鼓之音,畢榜枻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曰: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   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踰滲惿隨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

於是乃召越譯,乃楚說之曰: 

[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條富麗堂皇的刻有青鳥的遊船上,聽見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國人在擁槳歌唱。歌聲委婉動聽,鄂君子很受感動,但就是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於是鄂君子招來了一位翻譯,讓他將划船人的歌詞翻譯成楚國話。這就是後世聞名的《越人歌》,歌詞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

於是鄂君子皙乃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圭,一榜枻越人猶得交歡盡意焉。今君何以踰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獨不若榜枻之人,願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進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于長者矣。未嘗過僇((ㄌㄨˋ):羞辱)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後,願以壯少之禮謹受命。

[鄂君子聽明白歌詞的意思後,立即走上前,擁抱了那位划船人,並把繡花被蓋到那人身上。襄成君聽完這個故事,也走上前去,向莊辛伸出了友好的雙手。]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an6116&aid=242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