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颱風中啟程遊覽山西的五台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勝景
2015/09/11 12:56:27瀏覽1673|回應0|推薦16

    2015年父親節到山西旅遊,剛好碰上「蘇迪勒」颱風在台灣豋陸,本來預定搭乘 8月8日 13:45的班機,於8月7日23:06突然接到旅行社緊急通知,班機改為8月9日凌晨3:00起飛,派車送機的公司也以簡訊通知因班機更動,必須自行設法到桃園國際機場,我們只好臨時找計程車冒著大風雨於8月9日 凌晨1:00向旅行團報到,當時機場內一片混亂到處都是人,好不容易才進入出境區,但是到了登機時間卻遲遲等不到到登機口的門號,原因是所有的班機都延遲必須等侯颱風遠離才能逐一起飛,所以整個旅遊行程大亂,一直到8月9日早上5:00飛機才終於起飛,比原定的時間整整慢了16個小時。

   從桃園直飛山西太原的班機,航程約三個小時,經過一整天的折騰大家都疲累不堪,出太原機場後導遊帶領我們直奔旅館吃早餐並略為休息(洗個澡)以恢復體力,8月9日中午到太原市的山西會館這個「號稱吃的博物館」吃過豐盛的午餐後,隨即依行程驅車前往太原東北方約200公里外的五台山,晚餐後住進距離五台山不遠的花卉山莊,等待隔天展開正式的旅程,原本八天的行程因颱風而縮短為七天,天意如此乃不可抗力之事,還好旅行社很努力的將行程濃縮,該有的項目一個也沒少,算是一趟物超所值的旅遊。

  (山西太原市的山西會館)

  (餐廳內懸掛出過59個宰相的狀元村學堂牌匾)

  (餐廳內展示的中國古老保險箱)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 及 浙江普陀山 為佛教的四大聖地,五台山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因為五座環抱的高山(東台 望海峰、南台 錦繡峰、西台 掛月峰、北台 葉門峰 及中台 翠岩峰)山頂都很平坦因而得名,五台山景區廣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3,061公尺,夏季氣侯涼爽宜人為中國避暑勝地之首選,各座高峰的的山頂也都建有以【文殊菩薩】為主神的佛寺;五台山原有一百四十多座佛寺與廟宇,現僅存47座,我們總共參拜了菩薩頂、顯通寺、塔院寺、萬佛閣(五爺廟)、羅睺寺、黛螺頂、殊像寺、普化寺、鎮海寺 及廣化寺 等十座,雖然都以文殊菩薩為主神,但寺廟的佛像造型與寺院建築各異,五台山的佛寺分為「藏傳佛寺」與「漢傳佛寺」,從建築外觀式樣與寺內住的是和尚或喇嘛就可分辨,文革時期五台山佛寺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現在大致已恢復舊觀,到佛寺參拜絕大多數需要購買門票,但香客還是絡繹不絕而且都非常的虔誠,因考量篇幅在此僅介紹幾座較有特色的佛寺。

ㄧ、菩薩頂(大文殊院)

     此處為寺廟聚集區的最高點,ㄧ般遊客(香客)有從山下步行上山需爬108個階梯(象徵拋棄人間108種煩惱)才能到達菩薩頂,也有撘車直接到菩薩頂佛寺的後門,旅行社體貼我們ㄧ路辛苦,讓我們搭車從後門進入菩薩頂,再沿下坡路順向逐一進入各寺廟參拜(下坡較省力);【菩薩頂】曾稱大文殊院、勒建真容院、大文殊寺 等名,位於五台山靈鳩峰上,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代稱大文殊院,唐太宗貞觀五年(西元631年)改建稱為真容院,清順治(西元1,656年)改為藏傳佛寺,因為曾為前清朝皇帝朝山的行宮,不但規模很大而且建築金碧輝煌,隨處可見清朝皇帝賞賜的碑文與皇家標誌(照壁上的龍雕),佛寺遠眺有如西藏的布達拉宮,佛寺的喇嘛曾多到煮飯的大鍋直徑超過二公尺,供餐還需敲鐘呢。

   (清乾隆皇帝的題字)

   (通往菩薩頂的108級階梯)

   (菩薩頂的前名匾額)

   (菩薩頂的大雄寶殿)

   (菩薩頂香火鼎盛的大文殊殿)

   (菩薩頂佛寺的煮飯大鍋)

二、顯通寺

   【顯通寺】為中國最早寺廟之一,入口的牌匾為【大顯通寺】,它與洛陽的「白馬寺」齊名,始建與東漢年間(西元69年),乃五台山歷史最悠久、佔地最廣(約8公頃)的漢傳佛寺,因年代久遠曾有大孚靈鳩寺、花園寺、大華嚴寺、大顯通寺、永明寺、等不同名稱,於清康熙時(西元1,687年)又改回大顯通寺,佛寺鐘塔內有五台山最大的萬斤銅鐘,鐘上刻有萬餘字佛經,佛寺的中軸線上有七棟大建築(水陸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及藏經殿),氣勢雄偉建構型式各異,有高聳的傳統大佛殿,也有白色的窯洞式無樑建築「無量殿」,更有金光閃閃的銅殿(採10萬斤銅材建於西元1,610年),我們到達時眾多的僧侶正在舉行法會,佛寺內氣氛莊嚴肅穆。

  (顯通寺入口老牌匾)

  (宏偉的漢傳佛寺建築)

  (窯洞式無樑柱設計的無量殿)

  (金光閃耀的銅殿)

  (近觀銅殿的景觀)

  (鐘樓的萬斤銅鐘)

三、塔院寺

  此佛寺原為顯通寺的一部份,明朝時擴建為獨立佛寺,【塔院寺】為五台山五大禪林之一,也是青廟的十大寺之一,寺內有座俗稱大白塔的白色高塔(高約75公尺),據說供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大白塔是五台山的象徵及地標,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塔的底層與旁邊露盤都有厚重的銅鑄經輪可供香客轉動(一般順時鐘方向轉動經輪)繞行塔身三圈祈福,塔院寺建築融合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風格,藏經閣內有漢、藏及蒙文的佛經二萬餘冊,佛寺的入口處有四個可供信徒採行五體投地的參拜方式的位置,看信徒一而再的虔誠膜拜真讓人感佩不已。

  (塔院寺入口信眾五體投地朝拜處)

  (遠眺五台山佛寺聚集區與大白塔)

  (塔院寺內近觀大白塔)

四、萬佛閣(五爺廟)

   始建於明朝年代,位於塔院寺之旁,它是五台山少數不收門票也是香火最鼎盛的寺廟,主神供奉五龍王(東海龍王的第五王子),文殊菩薩也是主神主一,但既然廟名號稱【萬佛閣】,必定是各路神、佛都聚集於此,當然 觀世音、普賢、地藏等菩薩也各有神位,非常的類似台灣的廟宇文化;據說五爺很愛看戲,所以每年六月都舉辦盛大的廟會請來戲班唱戲以討五爺歡心,祈求賞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現在五爺廟的古戲樓已成為五台山地區文化娛樂的主要場所。

  (五爺廟的古戲樓)

  (五爺廟香火鼎盛)

  (與台灣造型相似的廟宇格局)

  (為了安全香蠋不得帶入大殿)

五、黛螺頂

   佛寺單獨位於五台山佛寺聚集區以東的陡峭小山頂上,由山下仰望此座常有雲霧繚繞的小山如同一顆大螺,盛夏時節山上草木翠綠而呈現出黛綠色的景觀,故稱為【黛螺頂】或稱大螺頂,此座稱黛螺頂的佛寺始建於唐朝歷史悠久,為別具一格的古剎,大雄寶殿前有千年古松及古柏各一,高大聳立直指藍天,皇帝還為此松柏題詩呢;黛螺頂第二座大殿「五文殊殿」,供奉著五台山的中台(孺童)、北台(無垢)、南台(智慧)、東台(聰明)、西台(獅子吼)五座山頂的文殊菩薩,稱之為「五方文殊菩薩」,到此地參拜等於把五台山頂的五大文殊菩薩佛寺一次參拜完成,省去逐一爬上五座山頂朝晉之苦,故為聞名遐邇的【小朝台】,以往要登臨此佛寺必須走大智路,那是全程由青石鋪設的階梯(共有1,080級台階),因佛教將佛與人分為十大類,即所謂的「十界」,每界有108種煩惱,經由此路上佛寺即可消除所有的煩惱與業障,近年來為了免除體弱不便人士無法登上佛寺之憾,已另外闢建一座小型的登山纜車,另外也有一條小山路可供騎馬上、下山(有馬夫牽引),因導遊告知騎馬有相當的危險性,我們這團除了幾位年輕人走大智路外,其餘的人都搭纜車上佛寺參拜。

  (載運香客登黛螺頂佛寺的纜車)

  (黛螺頂佛寺的牌樓)

  (部份改建中的佛寺與古樹)

  (由黛螺頂遠眺佛寺聚集區)

五、鎮海寺與普化寺

 【 鎮海寺】遠離五台山的佛寺聚集區,為一風水寶地,此地距離最近的海岸有四百多公里之遙,為何寺名會稱為「鎮海寺」?據說以前此地有一泉直通大海,有位絕世美女常在此地梳洗,海龍王的第九太子看到後非常喜歡她,於是派遣蝦兵蟹將硬把美女帶回龍宮逼婚,美女不得以請求讓她回去齋戒三天再去迎娶,獲准回家後美女與母親趕緊到菩薩頂請求文殊菩薩保佑,三天後海龍王的九太子又帶領蝦兵蟹將前去迎娶卻找不到人,於是興風作浪把當地的村莊田園淹沒,眼看村民無處逃避,突然間天空出現五彩祥雲,一口大銅鍋自空中落下蓋住泉源,綠毛獅(文殊菩薩坐騎)吸乾了洪水,海龍王的九太子也被文殊菩薩所收服,村民於是在銅鍋上蓋上一座塔稱之為「鎮海塔」,並建立佛寺稱「鎮海寺」。

  五台山寺廟眾多而且年代久遠,幾乎每個寺廟都有許多故事或傳說,鎮海寺除了這個傳說之外,還有與其他寺廟不同之處,那就是我所參拜過的佛像不論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或普賢菩薩的容貌都是光光亮亮的,但是鎮海寺的佛像全都長滿黑黑的鬍子;在參拜完鎮海寺的菩薩後我們立即前往對面山下的普化寺,該寺有五台山最長的照壁,寺院建築華麗細緻,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參拜完普化寺後就結束了五台山之旅,行車越過雁門關趕往關外的大同市(以前為北魏的首都,中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繼續後面的精彩旅遊行程。

   (鎮海寺的入口)

   (鎮海寺的鎮海塔)

   (留鬍子的觀世音菩薩)

   (留鬍子的文殊菩薩)

   (留鬍子的普賢菩薩)

   (普化寺的長照壁)

   (照壁後精緻的雕刻)

   (普化寺的入口建築)

   (普化寺的解說)



https://www.facebook.com/yinlvwuqing123/videos/1487626241552123/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tsamia&aid=2985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