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乞丐的教誨
2011/04/10 13:59:36瀏覽1015|回應0|推薦8

佛教傳到中國後,因著中國化的關係,有許多東西都變了形。

我們常說和尚或僧人,其實出家人真正的身份是比丘。

僧人一詞源自僧伽(sangha),「僧伽」是團體的意思,也就是僧團。而和尚( upādhyāya)則是僧團中的導師。

至於比丘
(bhikṣu),其實就是「乞丐」的意思。

貴如釋迦牟尼,也只自稱比丘。出家人不事生產,一切生活必需都要仰賴民眾的施捨,說是乞丐,也符合事實。

印度的智者誠實到這等地步,境界不言可喻。

喬達摩本是一名王子,如果他安於世俗的地位,既不用淪為乞丐,甚至還可以廣施米糧,拯濟百姓,要做到中國思想中最高的內聖外王,可說是易如反掌。

那麼為什麼喬達摩不此之圖,卻捨近求遠到深山求什麼道呢?

因為世間的財富並不是無限的,也不足所有人分享,人的慾望無窮,如果每個人都想過西方社會那樣的生活,幾顆地球都不夠用。喬達摩非常誠實,他說,如果世間的享受,如財富美色都是無止無盡,沒有匱乏的一天,他不需要去求道。

正因為一切無常,今天極度幸福,明天可能極度悲哀,世間的一切才不值得留戀。

我們今天的富庶並不是理所當然,施主有一天會變乞丐,乞丐有一天也可能變成施主,乞丐不見得比施主低劣,施主未必比乞丐高貴,然而,不論施主或乞丐,都只是一時的標籤。

一個人成功難免有優越感,可是說到底,人的成功並不真的都是靠自己,沒有其他人的配合,一個人天大的能力也做不成什麼事情。

當你需要別人的配合時,你也是一個乞丐,要成施主,必須先成為乞丐,這就是佛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http://tw.myblog.yahoo.com/buchengkimkong-buchengkimkong/article?mid=2878&prev=2881&next=2866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s1030kimo&aid=49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