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0 14:31:39瀏覽920|回應9|推薦2 | |
***____________ 印象。雷諾瓦 ____________*** ▲飲宴圖 ▲彈琴圖 看了雷諾瓦在故宮的畫展,很沒良心地說,實在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想來是作品既不算滿山滿谷,也並非全是雷諾瓦一個人的畫作。他最經典最孚眾望的也沒幾張,也就僅止於看到了畫家真跡的那份心理補償而已。
一直以為既看了電影「印象。雷諾瓦」之後,再來看畫展,滿可能洋洋灑灑寫上一篇介紹或詩文,沒想到竟然似乎無動於衷的樣子。
可能欣賞過的畫冊太多了,畫冊的印刷水準都相當不錯,相對的也就要求所有的展覽作品都得是畫家本人最經典、最動人心魄的那些幅。其實在台灣不出國門一步,就能欣賞到這些名家之作,機緣已屬難得,如此苛求貪心,真有點不知好歹?
每次看過畫展,總免不了要到紀念品店買些小東西,不是拼圖就是書夾,多半也買主題畫冊。這回竟然連畫冊都忘了一併買下,大約當天真是熱浪衝昏了頭。 不過,雷諾瓦的畫,不喜歡的人應該很少很稀有。因為他的畫作充滿了生之喜悅,沒有晦暗的人生面向,總能讓人心情開朗。
電影「印象。雷諾瓦」很聰明地用上──「印象」這兩個字,似是在對應雷諾瓦多少等同於印象派的大師之一。實際上,雷諾瓦的時代与當時的印象派畫風的確重疊,作風在互為影響之下,必然也具備印象派的某些特質。然而每個畫家的自我意識都至為重要,即使与印象派諸大師同一時代,雷諾瓦還是具備有別於他人的自我特色和表現重心。
如果從廣義的採光技巧和觀念而言,雷諾瓦確實是從古典時期的純戶內那種人為光線的拘束裡解放出來,他喜歡畫些在陽光下的自然色調,鮮亮明快,讓人從畫面上就可以直接感受到陽光的魅力。但是他也多少帶一點古典的畫風,未必像莫內那麼「單行道」似的只迷醉在光的微妙變化這一項主旨之中而已。
電影裡講述的是老年之後的雷諾瓦,風濕關節炎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活動能力,甚至於作畫時都必須用布條把畫筆綁在手上來畫的,可見其辛苦,更見其對繪畫的熱忱,幾乎到了須臾不離,是生命中惟一的那份癡狂。儘管那癡狂所表現於外在的,一點都談不上什麼飛躍衝撞的勁道。然而在內心,一個老朽了的軀體,還是蘊藏著無邊無際、對美与生命的深刻想望。
老年之後的雷諾瓦,已有自我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他畫中人物多為女性,而且個個青春貌美,表達的是那份對生命与青春最真摰的禮讚和歌頌。他所聘任的模特兒無數,環肥燕瘦都不改變他畫面上有意經營的形態。他最欣賞的是生機滿溢的青春樣貌,豐腴健美,面目表情上也不具心機,無憂無慮。這份選擇和畫風,應該就足以彰顯畫家本人的性情和心境。
他畫面上傳達給人的氛圍,就是世界上的歡愉美好,色彩既飽和圓融,色相的層次多元豐富。題材方面多是眾多人在花園裡宴飲歡聚、在草地上翻滾摘花、在河流泉水中滌浴的暢然、或是母与女並坐的和諧、姐妹友朋之間彈琴鼓樂時的欣喜。男性在他的畫中常處於補白的效用,成為主角的機會不多。
他的筆觸和馬諦斯、畢卡索、杜菲的,全無雷同之處,而是都各顯玄妙。這些大師們的作品,總是一出現在眼前,就能讓你立即分辨得出,他們各自明顯的特色。雷諾瓦的最為柔和,而且以曲線為主要動態的表現手法。女體是必然的柔和,一定是以曲線來繪作。即使畫風景,一棵樹、一叢花,也都是以曲線的筆觸畫下。
其實古往今來的畫家,都比較喜歡畫豐潤一點的女體,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法國近代偶爾有人喜歡以黑色直線表現瘦到不行的形象;也有特意拉長人體比例的莫地利阿尼。畫家們如果看到當今街上走動的那些骨感美眉,我見猶憐之外,肯定會要求廚房立即為她們準備一份大餐好飽食一頓。
正是由於雷諾瓦的多情吧?他所畫過的模特兒,之後不是成為他的情人,就是留下在他家裡成為最忠心耿耿的幫傭。 電影裡主要講述他晚年定居南法臨近地中海的莊園時,遇上他繪畫生涯裡最後一名模特兒時的種種。雷諾瓦讚之為人間絕色,美到了極致。有一回他握著她的手,喃喃說道:「真是相見恨晚。」此時影院裡低低的笑聲四起,連我也忍捘不住。此時的雷諾瓦外出寫生,得由四個人合力抬著移動,否則根本寸步難行,也難怪觀眾都能體念得出,確實是「相見恨晚」了。
正在上映的「印象。雷諾瓦」,是由法國拍攝,劇情溫馨和暢,其中的景物、格調,描摩得竟猶如雷諾瓦的畫作一樣賞心悅目。而這次的展覽,雖然不全是雷諾瓦的畫作,但是展出的作品借自好幾個國家的美術館,能夠匯聚在台北故宮,讓大家輕鬆地一兩趟車程就欣賞得到,機緣應屬難得。
如果你純然是對繪畫有興趣,而不像我個人這麼沒良心的既貪多又貪好的話,相信可以沉浸在雷諾瓦畫作的氛圍裡,同時還可以兼顧和雷諾瓦同時期的二十世紀多位大家的作品,還是不虛此行。 <老年的雷諾瓦作畫時得把畫筆綁在手上>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