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進別人故事裡》
2010/09/17 12:02:43瀏覽882|回應1|推薦28

每兩星期一次的「法香小聚」我都會儘可能去參加。「法香小聚」是一個讀書會,每次聆聽慈濟師兄師姐們解釋讀後感,常能讓我茅塞頓開,受益良多。

上一次的「法香小聚」,提早到達的我,見到桌面上疊著整整齊齊的一堆書,隨手取下一本,書名是《走進別人故事裡》,一瞄作者,哇!原來是企盼已久小華師姐(本名陳瓊華)的新書竟然就這樣悄無聲息映現在我的眼前。滿心滿懷的驚喜,迫不及待先睹為快,趕緊坐下來翻閱,這本新書理所當然的就被我據為已有又愛不釋手地捧回家。


自此這本書成了我的隨身書,一有空就拿出來細讀,又怕帶進帶出弄壞了漂亮的封面,就用一種專門包書的塑料透明貼紙,小心翼翼地幫她「裹」上一層保護膜,這樣就牢牢保護封面不怕被損壞了。我就這樣一有空就跟著小華師姐的文字一起走進別人的故事裡。


《陪伴一無所有的老人》是活生生真實版的閩南僑鄉,數不勝數的故事之一,嫁給番客卻讓她獨守空房,直到四十歲才輾轉遠渡重洋來到菲律賓,但所謂的丈夫已有自己的番婆家室,無依無靠的她只能孤獨終老。封建時代婦女悲慘的命運,讀來讓人心情沉重。

忘我的沉醉在《風雨送殯》的故事裡,想知道主人翁究竟是如何從一個丰姿皆優的女人演變成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最後連一個送葬的親人也無,在風雨交加中只有慈濟人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故事深深吸引著我,當我從書中茫然抬起頭時,竟然不知身處何方?環顧四周才驚覺自己是坐在悶熱的車裡等兒子放學。可見小華師姐描寫的故事是多麼的引人入勝,以至於能讓我忘了是坐在車內枯燥悶熱呆等。


《牽起手,走入災區》,慈濟人翻山越嶺走進荒山鄉村賑災,看到颱風過後的滿目瘡痍,呈現的畫面是殘路、斷橋、泥流,小華師姐在書裡是這樣描寫的:「一彈指的風起水湧,
幾十年辛勞建立的田園家舍,一下子化為烏有,人可勝天嗎?」道盡了災區村民的無奈、無助和悲苦。


曾經轟動一時,在台灣慈濟醫院成功分離的連體嬰,在小華師姐的書裡知道了她們的近況。彈指之間,兩個嬰兒已健康成長到八歲了,慈愛和慈恩,好美的名字,現就讀普濟中文學校。父親在慈濟志業園區工作,一家人就住在慈濟社區的環保站裡,是慈濟救了他們一家人。


我在菲律賓住了二三十年了,還真的從沒見過火車軌道上還有收費的鐵軌木車,是我沒注意還是真的從沒見過?讀了小華師姐坐在《鐵軌木車上發傳單》的趣事,也激盪起我的童心四溢,好想也去體驗一下!

第一次讀到「以工代賑」,我一直琢磨著是什麼意思?直到有天請教於楊碧芬師姐,現在更在這本書裡細讀到關於馬利謹那溫蕊(Ondoy)颱風襲擊過後的災情,原來「以工代賑」就是在緊急時啟用就地僱傭當地災民,每天每人付給他們四百塊菲幣,讓他們清理颱風洪水過後留下如沼澤般的泥濘,還予家園原貌。


當我終於明白「以工代賑」時,好感動好感動,感動於上人領導著這樣一個好團體,感動於台灣慈濟總會撥來巨款,才有馬利謹那二十天的「以工代賑」,動用惠澤了八千多位災民,也是馬利謹那災民有這樣的福份,如果上人沒有超乎常人寬闊的胸襟,如何能做出這樣的義舉壯舉呢?


還有更多更感人的故事,還是留待讀者們自己去閱讀吧!而我正誠心期待著當小華師姐的粉絲,下一次的「法相小聚」小華師姐將為她的新書簽名,她的簽名不僅漂亮且藝術美觀,真的好期待能在《走進別人故事裡》有作者小華師姐的親筆簽名

小華師姐的簽名會


此文2010年9月17日刊登在菲律賓《世界日報》,


在一星期內點擊此可看到原文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ping86&aid=442076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0/09/17 21:45
蠻感人的謝謝~
亦萍(yiping86) 於 2010-09-25 21:22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