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百萬人點閱的口罩男影片,他主張 「孝順不等於同住」 他的臉書中有數仟多則女性支持者的留言,一面倒的指責男性,及指責那位男性讀者的請教信。且留言女性高喊著「老公的父母,老公自己孝順」請問口罩男? 你帶起的風潮,你為何不阻止呢?
寫給父母們:
提醒兩老,你們才是時代尖端的主導,最新的趨勢,「自己孝順自己」。
如果兩老辛苦一輩子換來的房子,無法讓兒子媳婦住得滿意,那就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每個月還有幾萬元可養老,等死後房子就歸銀行所有,兩老更應走在時代的尖端。子女對父母生前都不想同住一房了,父母死後又想要回來繼承這房子,這樣好嗎? 呼籲再呼籲,現代人又有多少日子可以陪父母的。以後的人前30年繳房貸,後20年用房子換回養老金,像儲蓄一樣,且一輩子都有房住,這到底是喜還是憂。相同的,年輕人目前買房辛苦,以後也是抵押給銀行,也同樣的不用留給子女,好公平ㄡ。不同的是,現代的房價比以前高多了。
因此,誠心的建議,晚輩若主動先以感謝代替抱怨,就算是讓讓長輩吧! 相信爸媽一定會更愛我們,一定會為我們終身辛苦買房著想的,想想把舊房加上自己的努力,結合兩代的努力,換個大新房不好嗎? 長輩若蠻橫無理,我們就有志氣些,苦一點搬出去,自己買房,請長輩們以自己努力的房子去換取現金,我們晚輩分文不取,相信我們的感恩依舊,孝順也會依舊。這不也是「孝順不等於同住嗎」?
一減一等於零,或一加一等於二,全看你們了,加油,加油。
註: 以房養老的確是未來趨勢,但目前國內尚未成熟,原因1.銀行估價不高,屋主老人們直接賣屋換現金還比較划算,2.據統計銀行每月成交不到一件,台灣的長輩們就算讓子女氣得半死,終究還是把房子留給子女。以此數據可證,父母所用的苦心的確高於子女,身為晚輩更應多體諒父母的愛心與苦心。
寫給受苦抱怨者:
要租屋在父母家附近,就想到不如省下租金買房(夫妻加小孩又不是只租個套房而已),要買房又不一定能買在父母家附近,紙上勿談兵? 有公式嗎? 你的另一半不苦嗎? 會比別人笨嗎? 需要專家教嗎? 要肯定你們當時誓約終身時的初衷,唯有你,能帶給你的另一半正面的力量,以體諒收服抱怨吧!
抱怨者們,當你看完影片除了跟著罵一罵以外,你自己的問題解決了嗎? 別人家祖孫三代同堂,和樂融融的一大堆,別人家小倆口搬出去住,甜甜蜜蜜的一大堆,為何同住與不同住,在別人家可能都不是問題? 為何只有你留在原地抱怨? 同住與否的口號再喊得多高,幸福的人家也不需要聽,不幸福的喊也沒用,不出兩個月這話題就已冷門,為何有些人總是被煽起? 別人在賣東西,他總是被設計成消費者。
能住父母家附近,當然是好,但苦的是想搬出去的,卻無法搬出去(經濟、長者健康、工作環境、帶小孩……)。 這些同住與否的口號終究是虛幻一場,提醒抱怨者們,趕快想想如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吧!
https://www.facebook.com/gn00357648/videos/1716423055330955/?hc_ref=ARQSaQviOxS7IE1kBihGDKqQLO3TfjsDze40jhfZe_rErgqrp3WGzkIwNs3gMz5AMso
裕人說:「孝順當然要配合外包」,這少子化的趨勢,兩個年輕的照顧四個老的這時代已不遠了! 雙方的父母照顧,都應夫妻兩人共同盡責用心,男女雙方都可互相要求,這是責任,如同養育兒女一般,一人是無法盡善的,否則何稱一家人? 何稱婚姻神聖? 這是教育。
女性,妳要妳老公搬出去住,妳娘家嫂嫂要妳哥哥搬出去住,每個家庭,家中的年輕人全搬出去了,我不知這單方立場的言論,會把台灣帶向哪裡?
我只確定依這言論的走向,我們這一代老了以後,可能都要獨居了。老人半夜跌倒、中風,及心中的孤獨是不可忽視的,而且現階段因這言論,已引起很多家庭紛爭,很多女性拿這影片來對她的男人抱怨加劇,更助長這各異家庭的難唸之經,只挑起女性的苦,要挑起紛爭容易,請問有提出解決之道嗎? 妻子有多少苦老公就有多少苦? 這句話是有可能的,因這是連帶一體。女性們,當妳看完影片後妳除了跟著罵一罵以外,妳的問題解決了嗎?
勿「孝道外包」,這是以前就有的名言,是正向的,意指男人應體諒妻子,勿將孝道要求妻子一人辛苦包辦。但由口罩男口中說出卻帶動另一種風潮,「孝順不等於與父母同住」及「老公的父母,老公自己孝順」,這兩句更是口罩男臉書中,那數千多則女性支持者,最勁爆的口號。「孝順不等於與父母同住」沒有錯,但「同住就近孝順不好嗎?」,單一角度或單一立場的思考方向及言論,不是絕對的,切勿讓它形成一種信念,催眠、制約了年輕這一代,要視每個家庭實際狀況而論(有些父母反而是不想與子女同住)。第三句是「男的願意去住女方家嗎?」這要想想,女方已把房子準備好了嗎? 女方家長願意嗎? 老公可少奮鬥30年,應該很幸運吧!關於第二句「老公的父母老公自己孝順」。正確是「自己的父母自己更應用心照顧」,這句話如果是用在對自己的要求,當然是正向的。但如果把它解讀成,「你自己的父母你自己照顧」或「老公的父母老公自己孝順」,這就天差地差了,否則我們何必稱雙方的父母為爸媽呢?
若不與父母同住這一口號,淪為現代年輕人的真理,信念,若引來父母的不捨難過。難道年輕人要教育父母說: 老的,你們要學習獨立一點,人老了就要獨居,要遵循台灣這一代流行的真理。 這眾說紛紜中若單只主張「一定要堅持,不與父母同住」的,這個人決不認同,這只是在討好女性苦者的口號,望梅毫不止渴,又是在畫心靈大餅,毫無解決之道。若單只主張「一定要堅持,與父母同住」的,那恐有大男人之嫌。因此,還是老話,溝通,體諒,妥協。絕非單方面、絕非一意孤行,沒有新的解決之道。
挑起人性的苦,而不講解決之道,將淪為煽動,淪為政治手法,而非正向的心靈成長。婆媳之間女性已經夠苦了,但連帶受害者呢? 老公一定也跑不掉。婆媳問題又不是敵方,又不是3方打敗其中一方就可解決的事。我並不認為口罩男是有意煽動,很多群眾運動都是在邊緣失控的,被煽起的風潮,也都是導引者始料未及。但口罩男你還是要對自己的言論盡一點責任,因被你帶動的那些執意不與父母同住的抱怨者,你只帶給他們夢想、宣洩,但一點忙都幫不上。反而只衝高了你自己的人氣,只有口罩男你能夠阻止他們、疏導他們,阻止那些單方立場,絕對性的言論再繼續擴張,這是我誠心對口罩男的建議,也是我對這社會能盡的一點小小的責任。
另外,夫妻兩人目前錢不夠,希望父母幫忙而住家裡,這有錯嗎? 可恥嗎? 須受譴責嗎? 更應感謝父母是我們的避風港,夫妻兩人更應孝順父母。還有,努力的年輕人,買下新房,把父母接來同住孝順的台灣子弟,這種例子多的是。
勿「孝道外包」經由口罩男這一解讀,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口罩男可否反思一下,你臉書中為何極少男性給你留言支持? 你講的基本道理男性會不懂嗎? 夾在中間不苦嗎? 夫妻間無奈之苦,豈三言兩語,豈是一句「搬出去」,既一言以蔽之。男性在此應有擔當,你絕對比你妻子更了解你母親,只有你最適合化解這婆媳的問題,切勿讓「搬出去」與卸責和逃避畫上等號,這才是勿「孝道外包」的真意。
1.這是人性的問題,不一定全是兩性的問題。
2.提問的讀者想住家裡,這是人家的想法,你我及口罩男都是外人只能尊重,相對的女友不想同住也應尊重,諮商是要先深入了解雙方,獨斷就是錯,想住家裡這個想法沒有對與錯,換個女友或許就皆大歡喜了(因有些女性願意),提問讀者的求救,我們應給予愛與耐心,在這三方間溝通、溝通、再溝通。
3.再不行,「不合,婚前趕快分」,這才是整篇諮商最大的重點與結論。
4.真的有男性讀者的請教信嗎? 我無法斷定,我只知道早期有很多作家喜歡自編、自導、自演,但粗糙的自編邏輯讓人一眼就看穿,一切就只是為了自己要衝高人氣,相信新時代會進步些,不要陷入老套與過時,我願相信有這封讀者的請教信,以下就來討論內容。
什麼叫孝順不要外包? 夫妻都應對雙方的父母盡孝道,這是教育,觀念正確何來裡外? 怎會對單一角度去做評斷? 單一角度哪能討論? 不完全了解別人實際狀況前怎可發言?
建議,是否與父母同住一定要先了解個案的情況,更要了解是否是因男方父母會帶來倚老賣老的壓力,或是女友本身就常患公主病,要先找出原因,這樣才能客觀的分析與答覆。否則解答者自身同樣也是陷入主觀的評斷,及不對焦點的假設性回答。
口罩男面對的那一位提問者,他是否有大男人的態度這也不知,他也並無要求女友要替他盡孝道啊? 武斷提問者的動機,就是主觀。若他真的是為了孝順才提問的,那經口罩男這麼一回答,將造成大眾對他會有天壤之別的誤解,口罩男雖句句有理,但文要對題,這並不一定是提問者的狀況啊? 集合所有負面男性的狀況往提問者身上套,他婚前有不孝嗎? 有媽寶嗎? 誰又敢斷定婚後男方父母會對他的女友不好,人家家裡高高興興的要娶媳婦,兩老對未來的媳婦好,就是在表示歡迎與善意,否則你叫兩老該怎麼做? 口罩男居然講出「現在對妳好,以後不一定對妳好。」這種話,事情發生了嗎? 兩老聽了不會難過嗎? 若造成男方父母或親戚,誤認為這言詞是在挑撥,這不就弄巧成拙。
另外,提問者他女友戀愛時沒見過他父母嗎? 之前沒漸漸溝通過嗎? 女方早不喜歡這家庭,心裡早該有打算,為何要讓感情繼續走到婚嫁,又為何要等到婚嫁時再吵? 等到男女雙方感情離不開時,再逼男方搬離父母家庭嗎? 紙上勿談兵。提問還要被傷害,還要被拿去作文章,所以,以解惑自居者一定要客觀,而且要搞清楚狀況,才可以答覆及建議。
面對提問者的苦處,更要誠摯的關懷,切勿拿提問者的痛,來造就自己的舞台,能保密是更佳,最好公開前先經發問者的同意,不要小倆口看了這MV後吵得更兇,女友更加理直氣壯,勸合變勸離,這是我小小的建議,更是心理諮商最基本的尊重與職業道德。
(裕人與您共勉2017/8/31)
因武憲前來感性的留言,裕人第一次談談自己,我是獨子,父母都是由我親自照顧,在我事業最巔峰的時候,我為了我母親生病需照顧,我將我的工作全都停下來,因我一定要親自參予整個醫療的過程,與醫療的方針,我不放心他人照顧,病弱的人很需要健康親人的意見與建議,陪伴與照顧是更不用說了。
我媽媽在病床上對我說的一句話我永遠都忘不了,她說: 我爸爸如果有我的一半就好了。的確,男人在婆媳之間,扮演的角色是更重要的,我母親與奶奶都是婆媳糾紛下的痛苦受害者,我奶奶並未受過什麼教育,欠缺溝通上雙方的誤解一直連續不斷,但奶奶一輩子對外人都非常的慈悲,為何如此形容她呢? 因她居然因婆媳不和而出家為尼,直到她在佛寺中去世。我母親是我目前見過最好的女性,後來奶奶臨終前的照顧,媽媽非常的盡心,奶奶感動得一直對她自己以往的一切,再三的對媽媽道歉,這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我父親居中不夠用心,造就了兩個善良的女人,卻要走到最後一刻才能互見真心。這事怎會如此荒唐? 如此對立呢? 這是我們家的例子,每個家庭一定都不一樣。
我的父母都是由我自己照顧,因此這個話題上我是最能感同身受的。「自己的父母自己照顧」,這是最基本的,但另一半的父母我們沒有責任嗎? 這是兩性都應學習的。同樣的一句話,「自己的父母自己更應用心照顧」,這句話如果是用在對自己的要求,當然是正向的。但如果把它解讀成,「你自己的父母你自己照顧」或「老公的父母老公自己孝順」,這就天差地差了,否則我們何必稱雙方的父母為爸媽呢? 因此,誠摯的建議口罩男,這誤解所形成的風氣,你是最適合對他們糾正的人。
很抱歉,我設定了不對外開放留言。
一位朋友說: 如果你當了父母,你就會懂父母想要的只是看得到的感覺,尤其是想能常常看到孫子,才不是奢望什麼孝道,只是家人能常在一起的感覺。
同理女兒嫁人,心疼的不是女兒無法盡孝道,而是相聚時刻減少了,沒辦法,女兒長大了,該組織自己的家庭了。
裕人說: 好感動,那圈子留言中幾個像你如此成熟,熟知是非且非是非人,若只論是非,看不到愛,豈可談孝。
大陸年輕人以台灣作家為榜樣,結果現在呢? 曾幾何時?《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AmOtnI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