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你究竟在做什麼?
顏敏如
瑞士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精英報「新蘇黎世日報」在台灣父親節那天刋出一篇文章 –「孔子在長睡裡」,副標題是「孔院計劃為何在蘇黎世破局」。文章由克勞蒂亞.維爾玆(Claudia Wirz)所寫,刋在「蘇黎世與地方」的版面。以日報一向恢宏的格局而言,除了蘇黎世人,會翻到這一地方版的讀者也許不多。引起我注意的是,文章開頭不久「一切為形象」小標題下的一句話竟然和我平日觀察不謀而和;那就是「…即便是它的巨大與市場威力,中國在世界大部份地區有著相當糟的形象」!維爾玆指出,在日本,只有百分之九的人對中國有好感,而受訪的美、德人中,三分之二對中國沒有好評。
在文革時被打入茅坑的聖至先師,幾十年後,一翻身,成了中國急於對外展示自己的形象大使。2004年起,中國計劃在全球成立孔子學院,不但以併入各國重要大學的形態與世人見面,更打算至2020年有一千個孔院在全世界「對文化交流作出貢獻」。開設孔院一開始就目標宏大,值得嘉許,不過以中國「只要有錢什麼都可行」的眼界與價值觀執行,其實是對中國以外國家的低估與貶抑。
孔院雖在瑞士的巴塞爾及日內瓦大學有了據點,卻一直無法登上蘇黎世大學的台階,原因無他,只不過是孔院文化交流的糖衣成份讓人起疑,它是北京的宣傳載體,明顯而讓人不舒服。其實,在蘇大成立孔院的籌備會議已有許多次,孔院主持人的招聘也曾刋登,整個計劃卻在2014年完全停擺。
維爾玆指出,2016年五月,瑞士聯邦情資單位(NDB, Nachrichtendienst des Bundes)的報告,對孔院提出質疑;主管馬庫斯.哉勒(Markus Seiler)在廣播中坦言,中國在世界上是個「不透明的活動者」。瑞士不是單獨對中國有這一評估的國家。歐洲的研究中國協會2014年七月底在葡萄牙召開的會議中,一位來自中國的教育界高階女性主管,把會議文件中有關台灣的部份以「霧夜中的行為」(Nacht-und-Nebel-Aktion)偷偷移除,因為台灣在中國眼中是個乖戾的叛省!這一遭到揭發的舉動,如果是蘇黎世大學停止討論成立孔院的原因之一,不足為奇。
維爾玆提出警告,西方也許對這類可笑而「真讓人為他臉紅」的審查嗤之以鼻,其實質作用卻值得關注,特別是,中國處心積慮要把孔院納入各個大學及高等學院體制之內的作為。所以多加衡量中國透過孔院教學及研究的影響力,不但正確更是必要。從維爾玆的行文,讓人不得不推測她曾在孔院學中文,因她寫:「教育左右人們對世界的觀感與認識,孔院裡來自中國的老師與課本必然會傳輸中國的價值觀。對於學習中文的入門生,只要翻翻來自中國官方的字典即可了解中國的居心。」
有不少的孔院成立後又關閉,或是期限已到不再能續約,維爾玆提出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及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為實例。她也提醒,想要不經過審查地學習中國文化或孔子學說,西方尊重學術自由的一般中文系所才是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暗藏使命的孔子學院。至於學習中文本身,台灣和香港都是好的去處。
隨著中國在全球各處留跡的頻繁,類似維爾玆對中國負面形象的報導,只增不減,至少我讀到的正是如此。中國在面對發達國家時一直有個「必須雪恥」的心結,它總是想盡辦法以金錢洪流(不是堅強的經濟實力。中國有堅強的經濟實力?)全力洗刷曾被西方強國殖民的恥辱,卻從未把殖民帶來的正面與負面影響,不帶情緒地、客觀而具體地公開評估;也從未自問,如果情況對調,中國是西方,西方是中國時,中國是否也就是自己所痛恨的殖民者?
清朝因戰敗而把台灣輸給了日本,台灣就成了直到二十一世紀中國國恥仍未完全去除的具體象徵。在中國的心緒上,一天不收復台灣,國恥就存在一天。這一思維無關理性,卻一直是中國制定對台政策的潛在因素;不明究理的台灣,卻甘願在中國的情緒旋渦裡打轉。
也許有人讀過最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警醒有關台灣低出生率的一篇小文,配上的插圖是三隻頸圈染成粉紅色,戴上太陽眼鏡的長毛小狗,可愛而呆滯(正如許多少女傾全力要人羨慕她們的愚蠢那般。可怕的是,也有中年女人企圖仿傚!)。文章最後大約是,如果台灣年輕人決定只裝扮小狗,因這比養育小孩所帶來的麻煩還要少,那麼誰能護衛北京早已宣佈屬於它的民主島?
當有人忙著要修憲才能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時,有誰知道,建國近七十年,雖隔鄰企圖置之於死地,卻活得讓全世界都無法忽視的創新大國以色列,根本還沒有憲法!當有人抱怨世界不尊重、不了解台灣時,卻不明白,其實許多國家早已暗地裡承認台灣是個獨立的民主國家。國人不知道其他國家對台灣的看法,是因為台灣不願意主動地深入了解美、日、中以外的國家。大媒體不願增加外派資深記者,只會繳錢購買或編譯國外的二手新聞,社會怎能責怪就讀文史哲學科的人沒出路?一個不走出門認識鄰居的人,難道要鄰居自己來按鈴敲門?憑什麼?
了解國際,不能讓人立刻有錢買豪宅,不能讓薪水隔日漲高,也不能讓人十分鐘內就知道哪裡有好咖啡、哪家的蛋糕最好吃,卻能長期地、不斷地幫助人看清實情,幫人辨識學者或公眾、政治人物的言行,幫人釐清台灣的位置與角色。
「新蘇黎世日報」一向親台,卻絕不盲目。我不認為,中國具備讓現況維持萬世千秋的本領。當然,中國不能太糟,否則台灣會被中國難民踏沈。
所以,台灣,你不莊敬自強,你究竟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