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淨土念佛』的問答※玅境長老開釋
2015/07/30 08:56:44瀏覽1479|回應1|推薦27

   

    玅境長老關於『淨土念佛』的問答

問:如何念佛才能有把握當生成就,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境長老開示:就是先修奢摩他止,令一心不亂(先不提心不顛倒)。這樣可能會成就欲界定、未到地定。成就未到地定後,每天常常入定,在定中念佛,有可能會見到阿彌陀佛,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若再能進一步學習《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在奢摩他裡加上觀(觀察思惟般若空義),那就是念諸法如的佛了!如《金剛經》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樣念佛能到第一義諦去,能得無生法忍!若是修奢摩他的止,到了未到地定或初禪以上時,那就不是死後,而是現在就可以到阿彌陀佛國去!若不這樣努力,只是持名念阿彌陀佛,我認為很辛苦!想用這個方法達到欲界定都不容易,更何況未到地定!所以,你問我:「如何能有把握當生成就?」我認為,就按照這個方法比較好!

〜〜〜〜〜*〜〜〜〜〜

問:若從修定的角度來說,所謂;『持名念佛』,一般的習慣是口念,而且要念出聲,若念得順會金剛持。但這樣的方式,能不能入定?

境長老開示:因為前五識、前五根還在動,所以不能入定。若此時心已經靜下來,最好是心裡默念。如果心更寂靜,能夠一心不亂時,就把佛號放下來專心修止。此時可以用阿彌陀佛作所緣境,也可以用佛名號作所緣境。

初開始可以念1、23,再慢慢地念三句阿彌陀佛;然後再數456,念三句佛號;最後數78910,再念四句佛號。念的速度一定要慢一點,前一句佛號念完後,不要立刻念第二句,中間隔點距離,使令心裡寂靜住。這樣念佛,容易得一心不亂。待成就一心不亂時,就是繼續地保持令心明靜而住,不再念佛名號了。

這時,假設靜坐一個鐘頭,乃至十個鐘頭,若出了定後,可以再念阿彌陀佛,然後起座拜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當然,若能讀大本的《無量壽經》,那就是修止觀了,和小本的《阿彌陀經》所說的法門不一樣!

〜〜〜〜〜*〜〜〜〜〜

問:淨土念佛法門,與修止觀是否有相同之處?

境長老開示:若遵循小本《阿彌陀經》的教授,執持名號的念佛法門與修止觀的法門是不同的。我們讀《十六觀經》,上品上生、上品中生者,必須通達第一義諦,此則是修止觀的法門了。念佛與止觀法門皆是有深有淺,但修止觀也好、念佛也好,平時日常生活裡,煩惱少即容易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臨命終時,也能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所以,都能往生淨土!若平時心裡常常散亂、常常顛倒,想往生阿彌陀佛國是有困難的。所以,心不散亂、意不顛倒,是念佛法門與修止觀所共有的。

〜〜〜〜〜*〜〜〜〜〜

問:師父曾經說,目前持名念佛的方法,如果達到不念而念~不須用力佛號就能由心自然任運、源源不斷生起時,即相當於欲界定等持的程度。這樣,可不可以說持名念佛的法門,傾向於修止?

境長老開示:念佛達到這個程度的人不多,即使達此程度,能維持不退亦不容易。有的人一個時期精進勇猛,達到這個程度,但過一個時期就懈怠了。又,有的人能不斷地勇猛精進、一心不亂地念佛,達此程度而不退,但又未必能心不顛倒。一定要深入學習經論,才知道什麼叫作顛倒、什麼叫作不顛倒。如果不學習經論,不知何謂顛倒或不顛倒,這樣想依上品往生還是不容易。

〜〜〜〜〜*〜〜〜〜〜

問:師父曾教修數息的行者,先默念「123,然後不數數,任運地呼吸三次,內心專注於息;在這三次呼吸的過程中,不要有妄念,目的是讓明靜的時間加長。然後再念「456」,然後再呼吸三次~。若以佛號作為修止的所緣境,依上述的方法,把佛號一個字一個字距離拉長,念得鬆一點,中間不要打妄想,讓明靜的時間加長,這樣可以嗎?

境長老開示:可以這樣做!如果能精進,使令心不散亂,保持內心清淨,然後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地這樣念,也是不錯的!但就是不容易長時期維持下去,時間長了可能上火,此時可以轉注意臍輪的起伏。

〜〜〜〜〜*〜〜〜〜〜

問:如果修念佛法門的人精進用功,達到上述程度,他要怎麼樣使自己的功夫進步?

境長老開示:還是要轉用靜坐修止觀的方法。若老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這樣念,一個七還可以維持,若是七七四十九天、或一百零八天,要常年這樣念阿彌陀佛而佛號不斷,恐怕有困難!但用止觀的方法修奢摩他,達到欲界定九心住中最後的等持時,想入定五個鐘頭、十個鐘頭都不是難事。這時心寂靜住(即一心不亂),想念佛、發願往生,比僅是持名念佛來得容易而且有把握。當然,我們可能認為很難:「教我坐在那兒不要動?做不到!」但實在來說,常常訓練這一念心明靜而住,如果成功了,可以得念佛三昧,與只是持名念佛的方法有點不同。所以,應該這麼做!

〜〜〜〜〜*〜〜〜〜〜

問:要用一生的時間修學四念處,若臨命終時未入聖位,所用的功夫是否白廢?

境長老開示:沒有,只要你真實一天能用八個小時修四念處,來調伏內心的貪瞋癡,假設能有十年的時間,應該是所有的煩惱都停下來了。就算是沒得聖道,煩腦不重了,你心不散亂心不顛倒,臨命終的時候,你修四念處的正念一提起來,就是不散亂也不顛倒;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就往生阿彌陀佛國了,怎麼能說白廢呢?功不唐捐的!《金剛經》就是四念處!你若把《金剛經》的道理貫通了,常這樣用功修行,不可思議啊!

〜〜〜〜〜*〜〜〜〜〜

問:佛號是否也可理解成咒語,倘若可以,依據《大悲心陀羅尼經》,持大悲咒的力道強者,沙門四果不修即得,可見大悲咒可令人證果,那我們是否可以推論持名念佛也可以證果。

境長老開示:是的,持名念佛也可以證果,但是你的智慧不夠就不能證果,我們看《大悲心陀羅尼經》上,念大悲咒是有條件的:要『發無上菩提心』的人,念大悲咒才符合「觀世音菩薩」的規定。我們發無上菩提心了嗎?我們今天的漢傳佛教,雖然屬於大乘,發無上菩提心的人很少!所以念大悲咒能得四果,那你要發出離心,我們佛教徒誰發出離心了?多數是不及格啊!所以這樣的程度念大悲咒,初果尚不能得,何況四果!

〜〜〜〜〜*〜〜〜〜〜

問:曾引《大集經》說明欲得「念佛三昧」應修習「四念處」,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及「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的經文,似未提到四念處,二處經文有無矛盾之處?如何匯通?

境長老開示:應作是說,譬如我們念《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讚嘆阿彌陀佛國依正莊嚴,然後勸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應一心念佛,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往生阿彌陀佛國。而大本的《無量壽經》有點不同,雖然也是讚嘆阿彌陀佛國依正莊嚴的殊勝,但是它說修六波羅蜜。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弘揚佛法廣度眾生,回向願生淨土。此經說念佛不只是念佛名號,也包括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含義是更深廣,那就不同於小本的《阿彌陀經》了。所以這一部經、那一部經,各說一些不同的法門,都是沒有矛盾。因為人的心情不同,善根不同,隨緣不同,所以佛也說各式各樣的法門以度化之,這是根性的問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26718585

 回應文章

3.14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念坲是因,成佛是果。
2015/07/30 13:59

至誠禮誦

身心自在害羞

阿彌陀佛愛你喲!

謝謝

雅筑 清淨蓮台(yea6969) 於 2015-07-31 15:07 回覆:

謝謝茜文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