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 淨 心※玅境長老開釋
2020/05/22 20:17:08瀏覽583|回應0|推薦17

《攝大乘論》;「清淨增上力,堅固心昇進,名菩薩初修,無數三大劫。」

一定要具足這四個條件,三大阿僧祇劫才開始如果不具足,那還沒有開始。

智者大師的意思是;從內凡位開始才算發無上菩提心。這時候,發心和沒發心完全不同。比如我們平常用功,也讀經、也念佛、也靜坐,但是和人談話時,有一點不如意,煩惱火就來了,而自己還不能覺悟,總是要繼續的辯解:「我有道理!」這是什麼呢?剛開始來到佛法裡的人,就是這樣流動性很大,還沒能到達初阿僧祇劫開始的程度。

那麼,怎麼樣的程度才算是初阿僧祇劫開始呢?《攝大乘論》云:「清淨增上力,堅固心昇進,名菩薩初修,無數三大劫。」達到這個程度,就是三大阿僧祇劫的初阿僧祇劫開始了。

第一、「清淨力」:就是你本身學習了佛法,在你的這一念妄想分別心裡面,有佛法的氣氛,煩惱一起來,馬上就知道,而且能降伏它,使令內心保持清淨。保持清淨並不是沒有煩惱,而是隨時能調伏煩惱,不是隔幾十分鐘了,還沒有覺悟。若能夠在煩惱生起的當時就知道,而且有調伏煩惱的力量,不管貪心也好、瞋心也好、疑惑心也好,總是能令自己的心清淨:「外面的境界是外面的境界,我的心要保持清淨;別人的事情,別人負責,我自己要保持清淨!」你有道理,也是可以講的,但是要用清淨心來講道理。學習不用貪心、不用瞋心說話,就是不用煩惱講話。

我們佛教徒應該要做這件事~常常試驗自己、觀察自己:「我不要用煩惱同人講話,我總是用智慧、用慈悲、用清淨心同人說話,我心若不清淨,我要立刻調整它!」你可以試驗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做到多少。佛教徒若是能多多學習佛法,就會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的!不要失敗了一回,就說:「我做不到!我不行!」不是!終究是會勝利的。「失敗了一次不要緊,第二次要勝利;第二次失敗了,我第三次要勝利,終究是要勝利的!」你若這樣要求自己,你就會成功的。如果根本不注意這件事,那就不行!

所以,清淨就是內心裡有佛法的力量,能常常地清淨自己。你要好好的學習佛法,可以學習《阿含經》,也可以學習《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維摩詰經》、《華嚴經》、《法華經》等大乘經論,努力地學習它多少部,你心裡面就有清淨的力量了。這清淨的力量在心裡活動,就能常常的調整自己的煩惱,叫它不活動,這是三業隨智慧行,叫做「清淨力」。

第二、「增上力」:就是特別有力量能幫助你修學聖道的,叫增上力。這個力量是什麼呢?就是善知識。怎麼樣才能遇見善知識呢?應該要在佛前發願:

「我弟子某某(自稱己名),希望常能遇見佛,遇見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等這些大菩薩,也能遇見尊者舍利弗、目犍連等大阿羅漢,同這些聖人侍多千億佛。」

所以,從這裡知道,善知識對我們的修行非常重要。因此,願生阿彌陀佛國是對的!因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在那裡,中國歷代的高僧也有很多在那裡,「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那就是我們的善知識啊!

若到了阿彌陀佛國,要聽聞佛法是特別容易的,不像現在要聽聞佛法不容易,有語言等種種問題。而我們居住的這個世間,為了生活,還要想辦法賺錢,阿彌陀佛國沒有這些問題,修行也容易,完全是與道相應的。所以,親近善知識是增上力;若自己有清淨力,還要遇見好因緣,就是要親近善知識。遇見善知識的辦法,就是要在佛菩薩前多發這個願,發願是不可思議的!

第三、「堅固心」:就是我現在有清淨力能調伏自己,而且還發願希望能遇見善知識。另外,還要有堅固力,就是不受惡知識的影響。惡知識能破壞我們的道業,所以要有堅固不可破壞的力量,才能不受惡知識的影響,道心就還能維持住。你還要有這個力量!

眾生在生死裡流轉,這些事情是很複雜的。我們曾親近過善知識、也曾親近過惡知識。如果和惡知識特別有緣,他就能破壞你;若無緣,就不能破壞了。你和他有緣,關係是很難割斷的,你明知道他不對,卻不能離開他,他就容易破壞你。因此,你必需道心堅固、不可破壞,要有這樣的力量。如果你內心的清淨心力不夠,惡知識就會發生作用,那修行就困難了。所以還要有堅固力不受惡知識的影響,你的無上菩提願、六波羅蜜的功德,才能很堅固的增長。

第四、「昇進」:就是常常能使令自己的道心、六波羅蜜功德增長。例如我午前做了功德,道心就增長了一點,午後也做功德,晚間也做功德~今天沒有空過,明天也不空過;這個月沒有空過,下個月也不空過,天天要使功德增長。如果有一天功德沒有增長,就是空過了。

如果具足「清淨、增上力,堅固心、昇進」這四個條件,「名菩薩初修,無數三大劫」,就是進入三大阿僧祇劫的劫數之內,第一個阿僧祇劫開始了。凡位有外凡位、有內凡位,這時候也就是內凡的開端。一定要具足這四個條件,三大阿僧祇劫才開始;如果不具足,那還沒有開始。

玅境長老宣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13608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