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Fw: 公募一年縮水1739億:中國基金業路在何方?
2011/01/08 12:51:57瀏覽231|回應0|推薦1

.

2010年剛剛過去,雖然目前各機構的統計不盡相同,但去年公募基金行業規模整體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整個基金行業的規模由2009年末的2.6923萬億元下降至2010年末的2.5184萬億元,縮水173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與前幾年前十大基金公司所佔份額逐步增加不同,2010年末前十大基金公司所佔份額首次出現下降。Wind資訊統計顯示,前十大基金公司的份額佔比從2009年末的48.57%降至47.84%。

  這個數據背後,是整個基金行業持續了一年的焦慮:行業規模萎縮,如何保證自己的蛋糕能夠做大?是依靠業績拉動規模,還是依靠銷售增加份額?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又在哪?

  問題遠比答案多。

  競爭:“貼身肉搏”

  差距如此小,以至於不前進,就有可能被趕超。

  規模下降最多的是“龍頭老大”華夏基金。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華夏基金管理的資產份額為2657.59億元,2010年卻降至2247.13億元,下降了410.46億元,是全行業規模絕對金額下降最多的基金公司,市場份額也由9.87%降至8.92%。

  由於華夏基金在2010年全年未發售新基金,份額的減少主要來自投資損失和贖回。這也使得它們與行業追趕者的差距逐漸縮小。2009年末,華夏基金規模比第二名易方達高出1062億元。但2010年末,它較第二名嘉實基金只高出644億元——後者是大公司中為數不多的規模正增長者。

  不僅是華夏基金,博時基金的規模也由2009年的1504.56億元下降至2010年底的1176.22億元,減少328.34億元,而它的追趕者南方基金規模卻只下降了37.34億元。按照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如果包括QDII、不加聯接基金的計算方法,南方其實已經超過了博時。此外,交銀施羅德、長盛等基金公司均因為規模下降過多而被對手趕超。

  策略:業績VS新基金

  不過,在整個行業規模減小的情況下,還是有一些公司實現了正增長,它們依靠的方法則不盡相同。

  在2010年增長最快的公司都是依靠業績崛起的後期之秀,天相投顧總結的2010年基金公司全年平均業績成績榜上,華商、摩根士丹利華鑫、東吳名列前三。這三家公司也是規模和名次上升最快的三家。

  此外,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增長較快的嘉實基金也是受到了其業績的帶動。數據顯示,其2010年整體業績增長率達到12.35%,是前十大基金公司中業績最好的。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報告指出,新發基金趕不上存量基金的大幅縮水是資產縮水的主要原因。截至去年年底,2010年新發基金資產凈值為2421.50億元,但存量資金凈值縮水達4121.50億元。

  不過,依舊有依靠新發基金取勝的公司。譬如,規模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八位的銀華基金,是2010年發行新基金最多的公司之一,新發基金募集金額逾百億。四季度,其貨幣基金規模也增加了約70億份。

  有意思的是,成功的首發並不意味著全部。在2010年創出首募規模之最的工銀瑞信在發行完超過140億元的新基金後,其總規模反而減少了98億元。

  增長:三個方向突圍

  公募業務擴張遇阻使得許多基金公司轉而在其他業務上發力。

  以最為業內期待的專戶業務為例,在試行兩年之後越來越為基金公司重視,廣發、匯添富、泰達宏利等基金公司的專戶“一對多”均已達一定規模。專戶門檻放低之後,許多基金公司也已全力開始籌備。

  “除了規模外,專戶的分成模式對基金公司利潤貢獻度更高。”一家北京地區基金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養老金業務成為一些基金公司佈局的一個重點。博時基金提供的數據顯示,至2010年末,該公司管理的養老金規模已經超過660億元,超過了排名第十的富國基金的公募業務規模。嘉實基金總經理趙學軍也多次表示,要把養老金業務作為公募基金的管理重點。

  不過,也有人依然對公募業務充滿信心。“和專戶相比,我更看好公募業務本身的增長。”趙學軍對記者表示,國內的公募資產管理所佔比例依舊偏低,且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之後,投資者對公募業務也有了新的認識,預計2011年將出現基民的申購熱潮,公募基金行業有可能出現新的爆髮式增長。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lin228&aid=4775531